「苦難是人生的一筆財富。」這是人們常說的一句充滿激勵奮進意味的話,但學會正確對待苦難更有現實的意義,畢竟,苦難不是幸事,也不是每個人都能承受得起的。
在一次聚會上,那些堪稱成功的實業家、明星談笑風生,其中就有著名的汽車商約翰·艾頓。艾頓向他的朋友、後來成為英國首相的邱吉爾回憶起他的過去——他出生在一個偏遠小鎮,父母早逝,是姐姐幫人洗衣服、幹家務,辛苦掙錢將他撫育成人。但姐姐出嫁後,姐夫將他攆到了舅舅家,而舅媽更是刻薄,在他讀書時,規定每天只能吃一頓飯,還得收拾馬廄和剪草坪。剛工作當學徒時,他根本租不起房子,有將近一年時間他只能躲在郊外一處廢舊的倉庫里睡覺……
邱吉爾驚訝地問:「以前怎麼沒有聽你說過這些?」艾頓笑道:「有什麼好說的呢,正在受苦或正在擺脫受苦的人是沒有權利訴苦的。」這位曾經在生活中失意、痛苦了很久的汽車商又說:「苦難變成財富是有條件的,這個條件就是,你戰勝了苦難並遠離苦難不再受苦。只有在這時,苦難才是你值得驕傲的一筆人生財富,別人聽著你的苦難時,也不覺得你是在念苦經了,才覺得你意志堅強,值得敬重。但如果你還在苦難之中或沒有擺脫苦難的糾纏,你說什麼呢?在別人聽來,無異於就是請求廉價的憐憫甚至乞討……這個時候你能說你正在享受苦難,在苦難中鍛鍊了品質、學會了堅韌?否則,別人只會覺得你是在玩精神勝利、自我痲醉吧。
艾頓的一席話,使邱吉爾重新修訂了他「熱愛苦難」的信條。他在自傳中這樣寫道——苦難,是財富還是屈辱?當你戰勝了苦難時,它就是你的財富;可當苦難戰勝了你時,它就是你的屈辱。
那麼,讓苦難不再成為屈辱的前提是,堅強面對,不屈不撓,勇於奮鬥,最終戰勝苦難,讓它成為你人生中真正值得珍視的財富!
苦難的價值作文(二)
閒時,我翻開《中學生經典閱讀》,看著目錄,題目為《渴望苦難》的文章吸引了我,開始我覺得很奇怪,怎麼會有人渴望苦難啊?帶著疑問我一口氣把它讀完,心沉了,大腦也陷入思考之中。
在我的印象中,苦難這個詞好像離我很遠,什麼叫做苦啊?苦難到底是什麼樣的?是不是讓人覺得不舒服?還是痛苦就代表了絕望?通過這篇文章我認識到以前對於苦難的理解不全面,不深切,原因也很簡單,那是我太幸福了,從小到大不愁吃穿,幾乎沒想到的父母都為我考慮到,有他們為我遮風擋雨,我就沒有真正的嘗試過苦難!碰上一點點的曲折就痛哭流涕,記得上學期的一次歷史考試,因為自己的粗心沒帶資料進考場,那張考卷好像擋住了美好的太陽,留下灰暗的一片,我又急又躁,最後憑僅有的記憶考完,一跨進家門心中承受的極大委屈一下子爆發了,不爭氣的眼淚使勁地流,最終變成哇哇大哭,那時覺得真苦啊,整個人也像散了架一樣沒有力氣,也不想再向前,看更不想去努力。這就是我在遇到苦難的時候選擇了逃避,沒有跌到爬起來的勇氣。
世上每個人都希望一生順利,就連過節的祝福也是「事事順心,平平安安,一帆風順」等等;但是我們的這一代人缺少的就是苦難的經歷。
大部分人在真正的遇到苦難的時候,會選擇逃避還是前進?我想如果真正的處於那種困難絕境的時候,自然會選擇逃避,你有勇氣去迎接嗎?前進的道路是十分的艱辛和痛苦的,看過這篇文章後,你就會換一種方式去思考,想到如果克服了這一切後心裡是什麼樣的感受?會想在那段困苦的時候,其中有苦有樂的感覺,讓你一點點的品嘗苦難,你也會在不知不覺中磨練著意志,讓自己變得堅強和勇敢,經歷過苦難的鍛鍊,在今後人生的道路上做事會覺得輕鬆,為什麼呢?因為再困難的時候都挺過來了,還有什麼事情不能化解和處理呢?你已習慣了不畏苦難,有這樣的好習慣會督促你前進!
書中有這樣一段評價:「幸福未曾使我心醉神迷過,苦難卻常使我警醒,尤其心靈充滿對人類苦難痛徹肺腑的憐憫時,這苦難將呈現一種聖傑美麗的光輝,使自我的心靈在超越中變得充盈而高踞於人類的全部苦難之上,領略到一種扶搖長空的壯美。」這個評價我特別喜歡,真正詮釋了苦的含義。
這讓我想到學校的住宿生,說實話他們真的很優秀,也許我們不解,他們來自農村。他們的生活影響了他們,在鄉村的孩子們比我們辛苦,條件相比之下要差一些,而他們在艱難中刻苦學習,比我們更能下功夫!最終他們的付出得到了回報!
孟子說過:「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如果沒經過困難怎麼可能成就輝煌呢?它讓我想到苦難不僅僅代表著苦,它也代表著幸福的開始。
這篇文章,讓我認識到在人生的道路上,我們應該把苦難當成一種財富,這樣才會激勵我們不斷前進,在困難面前越挫越勇,讓生命更有價值!
苦難的價值作文(三)
人生在世,免不了要遭受苦難。所謂苦難,是指那種造成了巨大痛苦的事件和境遇。它包括個人不可抗拒的天災人禍,例如遭遇亂世或災荒,患危及生命的重病乃至絕症,摯愛的親人死亡,也包括個人在社會生活中的重大挫折,例如失戀、婚姻破裂、事業失敗。有些人即使在這兩方面運氣都好,未嘗吃大苦,卻也無法避免那個一切人遲早要承受的苦難——死亡。因此,如何面對苦難,便是擺在每個人面前的重大人生課題。
人們往往把苦難看做人生中純粹消極的、應該完全否定的東西。當然,苦難不同於主動的冒險,冒險有一種挑戰的快感,而我們忍受苦難總是迫不得已的。但是,作為人生的消極面的苦難,它在人生中的意義總是完全消極的嗎?
苦難與幸福是相反的東西,()但它們有一個共同之處,就是都直接和靈魂有關,並且都牽涉到對生命意義的評價。在通常情況下,我們的靈魂是沉睡著的,一旦我們感到幸福或遭到苦難時,它便醒來了。如果說幸福是靈魂的巨大愉悅,這愉悅源自對生命的美好意義的強烈感受,那麼,苦難之為苦難,正在於它撼動了生命的根基,打擊了人對生命意義的信心,因而使靈魂陷入了巨大痛苦。生命意義僅是靈魂的對象,對它無論是肯定還是懷疑、否定,只要是真切的,就必定是靈魂在出場。外部的事件再悲慘,如果它沒有震撼靈魂,不成為一個精神事件,就稱不上是苦難。一種東西能夠把靈魂震醒,使之處於雖然痛苦卻富有生機的緊張狀態,應當說必具有某種精神價值。
多數時候,我們是生活在外部世界上。我們忙於瑣碎的日常生活,忙於工作、交際和娛樂,難得有時間想一想自己,也難得有時間想一想人生。可是,當我們遭到厄運時,我們忙碌的身子停了下來。厄運打斷了我們所習慣的生活,同時也提供了一個機會,迫使我們與外界事物拉開了一個距離,回到了自己。只要我們善於利用這個機會,肯于思考,就會對人生獲得一種新眼光。古羅馬哲學家認為逆境啟迪智慧,佛教把對苦難的認識看做覺悟的起點,都自有其深刻之處。人生固有悲劇的一面,對之視而不見未免膚淺。當然,我們要注意不因此而看破紅塵。我相信,一個歷盡坎坷而仍然熱愛人生的人,他胸中一定藏著許多從痛苦中提煉的珍寶。
苦難不僅提高我們的認識,而且也提高我們的人格。苦難是人格的試金石,面對苦難的態度最能表明一個人是否具有內在的尊嚴。譬如失戀,只要失戀者真心愛那個棄他而去的人,他就不可能不感到極大的痛苦。但是,同為失戀,有的人因此自暴自棄,委靡不振,有的人為之反目為仇,甚至行兇報復,有的人則懷著自尊和對他人感情的尊重,默默地忍受痛苦,其間便有人格上的巨大差異。當然,每個人的人格並非一成不變的,他對痛苦的態度本身也在鑄造著他的人格。不論遭受怎樣的苦難,只要他始終警覺著他擁有採取何種態度的自由,並勉勵自己以一種堅忍高貴的態度承受苦難,他就比任何時候都更加有效地提高著自己的人格。
凡苦難都具有不可挽回的性質。不過,在多數情況下,這只是指不可挽回地喪失了某種重要的價值,但同時人生中畢竟還存在著別的一些價值,它們鼓舞著受苦者承受眼前的苦難。譬如說,一個失戀者即使已經對愛情根本失望,他仍然會為了事業或為了愛他的親人活下去。但是,世上有一種苦難,不但本身不可挽回,而且意味著其餘一切價值的毀滅,因而不可能從別的方面汲取承受它的勇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