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蘇軾作文(一)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蘇軾
蘇軾的才華一直令人欽佩不已。他的詩詞,他的書法,他那粗曠卻不失細膩的文筆,早已深深地埋在讀者心中。
唱著「大江東去」的蘇軾,把一片豪情贈予世人。何其瀟灑,何其曠達,吟頌之際,倍感舒適。
「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蘇軾的《江城子-密州出獵》可謂膾炙人口呀!一句「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就把那威風凜凜的將軍描繪得淋漓盡致,那份颯爽英姿頓時浮現在眼前。想像著,那簡直是一幅栩栩如生的將軍出獵圖啊!品味蘇軾,不由自主地湧出一種舒適之感。
蘇軾的「狂」,更狂在面對逆境時的那份無懼。
江面倏忽變化,波濤洶湧,風雲開闔,但無論是多麼的驚心駭目,蘇軾都不隨之動容。真真切切,那是無所畏懼的臉,那是時刻保持浩然正氣的軀幹。那份無懼,早已化作征服逆境的自信。然而,正是這坦蕩的人生態度,給了我們無窮的動力,給了我們步入成功的力量。恍惚間,那分舒適之感似乎更深了。
蘇軾是豪放的詩人,但更是多情的男子。
還記得「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嗎?蘇軾的多情讓人著迷。越讀蘇軾的詩,越愛蘇軾,那一份沁人心脾的舒適,好比一顆甜甜的朱古力,帶出一絲絲醉人的情懷。蘇軾的詩重細節,重感情,更重在讓人領悟那廣闊的情懷。蘇軾,一位偉大的詩人,一位讓無數人著迷的詩人。這位達觀而放蕩不羈的詩人,用他的詩詞傳達心理感受。蕭蕭暮雨中,大家都在抱怨這惱人的細雨,而蘇軾卻道「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這是哪一份情懷,又是哪一份樂觀呀。心中的舒適之感隨著脈搏在不停跳動。
面對蘇軾,值得享受的很多,值得學習的更多。那一篇篇詩詞,流淌著蘇軾的血液,正在慢慢地滲入讀者的心扉。鮮紅的血液得到了重生,永遠永遠地活在大家心中。
猛然間,那份舒適之感躍出身軀,向著蔚藍的天空不斷飄灑,化作一縷縷陽光,溫暖著大地。
走進蘇軾作文(二)
走近蘇東坡,喜歡蘇東坡,敬慕蘇東坡。
讀過赤壁二賦,不能不心折於他的超然,想起黃州,想起烏台詩案。
走近蘇東坡。年少時,「有筆頭千字,胸中萬卷,致君堯舜,此時何難!」汴京高中,名揚於四海,仁宗親許為宰輔之器。此時是何等意氣昂揚。無奈,天意弄人。
他因論新法不力,自請外放東南諸州,覽民生疾苦,發為歌詩,冀達天聽。宵小不容,誣以訕謗,仁宗不察,以致他被系烏台,百日之後,責授黃州團練副使,本州安置,不得簽書公事。
他就那樣疲憊無奈痛苦地來到黃州。現實與理想的反差太大,從宰輔之器到八品散員,從一代人望到雜諸漁樵的平民。一切重新開始。
政治活動的中止,親友故舊的畏禍遠避,政敵的虎視眈眈,全家的生計問題……而他是一個傑出的政治家,與朋友的詩酒酬唱是他生命的一部分。他毫無心機,他才四十多歲,事業,才剛剛開始。
很難想像,這個挫折,對他的打擊有多大。
喜歡蘇東坡。「清詩讀吟還自和,白灑已盡誰能借。不辭青青忽忽地,但恐歡意年年謝。」夜闌時,一切靜得可怕,痛苦清晰地噬咬他的心靈。淚凝成的《寒食雨》,幾乎讓人在文字間觸到心的掙扎與呼喊,縹緲孤鴻,寒校揀盡影猶寒,「月明多被雲妨」,淒涼北望幾人知!
痛苦一天天堆積,發酵,他卻醒了。
走進蘇軾作文(三)
我愛讀蘇東坡,讀「大江東去」的雄放千古,「老夫聊發少年狂」的豪情;讀「唯願孩兒愚且魯」的憤激,「十年生死兩茫茫」的深沉悲憤,那恰似江上清風山間明月的超然闊達,以前我在書中看到的蘇東坡總是遠遠地站在高處,就像不食人間煙火的仙人,直到有一天,我在西湖尋找蘇子的蹤跡,才真正走進這一代偉人的身邊。
我站在孤山眺望西湖,眼前,似乎蘇東坡正在借酒澆愁,醉忘歸路的情形。
孤山上樹木蒼翠欲滴,身形其間,微風拂面,如身臨其境,當年蘇東坡就在這些樹下席地而坐,喝著賒來的酒和狗骨頭,頓覺里有微肉,說什麼感覺甚補,唯恐「眾狗不悅」,飲酒自歡,噢!古樹啊!你曾今為蘇子遮風避日,你可曾聽到他的微微嘆息?你可曾懂得他內心的苦惱與憂愁?
蘇子曾經看到百姓砍樹,要繞很遠的路或過河去,卻有涉足泥潭的危險,他毫不猶豫地捐出了皇帝賜給的腰帶——犀帶,還鼓勵親戚捐獻出千兩黃金,造橋完成時,全村殺雞宰羊慶賀。當他在生活困難時,甚至下鍋的米都沒有的時候,他從不要別人幫助,奉獻自己的一切,蘇子的橋一直沿用至今。在古樹圍繞的東坡紀念館,還留鐵索,大約有手臂般粗,蘇子建造的不是橋和堤,而是一座精神的豐碑。
在蘇子的一生中,他並沒有沉湎與自己被貶的悲痛中,而是譜寫許多膾炙人口的詩篇;他並沒有用詩文來闡述自己的悲慘命運,而是寫了關於人民生活的苦難。只有遭受挫折而看透人生的人,才有如此胸懷。
東坡似乎就站在眼前,手握書卷,()目光深邃,沉靜不語,我與他走的是那樣近,我真想走過去握住他的手,我知道,以後,蘇東坡在我心目中已不是一個名稱,一個逝去的歷史人物。而是一個看透人生,志存高遠的精神支柱。
我走在垂柳依依的蘇堤上,水平如鏡的西湖就在身邊,西湖是美麗的,但比西湖更美麗的是蘇子的靈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