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的蘇軾(一)
「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蘇東坡的《念奴嬌。赤壁懷古》,仿佛是一扇古銅色的門。我推門而入,仿佛看到蘇軾站在時空虛空的另一頭向我掂須微笑。
一首《念奴嬌》,將豪放派詩詞藝術推至了頂端。蘇軾泛遊赤壁,留下的是兩篇名賦與一首懷古之詩詞。讀《赤壁賦》,讀到「嘆吾生只須臾」兩句,忍不住啟唇輕誦。當時呈現在東坡面前的應是怎樣一番景象啊,使得那感概遁著千年貫穿古今的線索而來,在我面前停格,打動的是自古而來千萬的文人墨客。在《後赤壁賦》中上下頡頏翻飛的黒雁,不僅入了蘇軾的夢,更是讓我心頭一悸。若不是蘇東坡,北飛的雁兒又怎會名垂千古?蘇軾善文,更善感概啊。
若只是獷野豪放與盪氣迴腸,蘇軾這千年前的男子並不會傾了我的心。你不會不知那悲愴淒痛的《江城子》。「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淒涼。」這深情的悼亡詞,是東坡為亡妻王弗所作。那描繪出「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的毛筆,寫起舊人描眉的動作,竟如此深入骨髓。且看那「小軒窗,正梳妝」,那「那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都是無法離世的痛楚與哀愁。遒勁的風吹過荒山野嶺,吹過王弗安眠的地方,你可聽到蘇軾哽咽中念誦的詞句「料得年年斷腸處,明月夜,短松岡。」
在蘇軾的一生中,烏台詩案是他征途日漸消沉,文技每況愈上的轉折點。黃州,一個淒涼的城,囚住了蘇軾的形,卻囚不住他的神。他自比孤鵬,在梧桐樹枝頭飛過,哀鳴,憤懣不平。「誰見幽人獨往來」,東坡不憂亦不惱,甘做幽人,獨來獨往,「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他不攀高枝,不附權貴,氣節讓他不肯擇木而棲。「缺月掛梳桐」他的「庭下如積水空明」;「明月松間照」時,他把酒臨風。任長廊上的清風貫穿春秋,蘇軾不覺苦悶,有詞足矣。
蘇軾,他是古代的學者,他有一往情深和高潔的氣節。千年後的我懂得他,在他的筆鋒間如痴如醉。哪怕今後閱文無數,蘇東坡在我心中的位置,也是無可取代的,我堅定!
我眼中的蘇軾(二)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這首《題西林壁》我們早已能倒背如流,而對它的作者蘇軾卻又不甚了解,因為他的性格像廬山一般複雜多樣,人生經歷也是起起伏伏。
蘇軾受其父親蘇洵的影響,從小便飽讀詩書,在政治上有自己獨特的見解。當以王安石為首的新黨執政,大刀闊斧地進行變革之時,蘇軾卻「不識時務」地站出來唱反調,認為新法損害了百姓的利益,結果自然是被貶到地方去當了個小官。過了幾年,宋神宗駕崩,哲宗即位,西太后聽政,舊黨的司馬光重歸宰相之位,蘇軾又被召回京城。本來蘇軾應該對司馬光感激涕零,沒想到他竟又看不慣舊黨將新法全部推翻,於是再次向皇帝提出諫議,又觸怒了保守勢力,再度被貶。雖然政治上屢屢失意,然而蘇軾卻很樂觀曠達,在窮鄉僻壤依然能夠苦中作樂,於是就有了在黃州時與黃庭堅、佛印唱和交往的佳話,被貶惠州時欣然作詩「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外放杭州時又搗鼓出了東坡肉,至今仍名揚天下。
這樣的閒情逸緻並沒有消泯蘇軾的雄心壯志,他在《念奴嬌·赤壁懷古》中寫道:「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談笑間,強虜灰飛煙滅……」抒發了自己渴望像周瑜那樣展示才華、建功立業的豪情,而那時正是他人生的最低谷,儘管如此,他仍然位卑不敢忘憂國。在他晚年,雄心不減,「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矢志報國的強烈願望躍然紙上,令人為之動容。在地方任職期間,蘇軾也時時把民生疾苦掛在心間,在任杭州太守時,他帶領百姓疏浚了西湖,並用挖上的湖泥,建造了一條長堤,後人為表感激之情,稱之為「蘇堤」。
豪放超逸的蘇軾也有柔情的一面。他與妻子王弗感情極深,在其去世十年後,仍念念不忘,寫下了「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淒涼……」的詞句,沉痛而又抑鬱;在丙辰中秋,望著天上一輪皎潔的圓月,他不禁想起了與自己遠隔千里的弟弟子由,留下了「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千古名句。
細讀蘇軾,蘇軾的形象漸漸變得鮮活與豐滿,但以我有限的水平,又怎能將其寫盡呢?
我眼中的蘇軾(三)
陶淵明,號「五柳先生」。他的名字引起了我的興趣,便漸漸開始喜歡上他。
他為自己寫傳記,「忘懷得失,以此自終」表達了他的性格與志趣。「造飲輒盡,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如此豪爽、灑脫又有和人學得來?但又有多少人明白「桃花源」一游中的不滿和渴望?
我曾為他的辭官歸隱而感到惋惜,豐厚的利祿功名放之不取,我亦開始不解;但我也曾為他的「不為五斗米折腰」而感到興奮,官場上的狡詐、陰險又豈能與田園的樸素之風相提並論呢?在農家院裡,他願做那最休閒的人;在山水之間,他願做那自由的快活神仙;在繁華鬧市中,()他願做那最平凡的、最普通的世人。
我曾為他的「環堵蕭然,不敝風日;短褐穿結,簞瓢屢空」而感到擔心,如此的貧窮潦倒又如何維持生計呢?我也曾為他的樂觀而感到欽佩,他只是在用自己喜歡的生活方式生活。「草盛豆苗稀」不要緊,「夕露沾我衣」也不要緊,荷鋤歸來帶回的不是疲憊二十樂趣。再來一壺酒,來個一醉方休!詩興又頓起,於是揮毫潑墨,膾炙人口的詩篇和著豪興躍然紙上。腦海中詩意的空白驅走了所有雜念,物質與精神,他選擇了後者。專注而無慮,成了他取得成就的重要原因。也許,歸隱才是他最好的歸宿。
現在是二十一世紀,當然不能同很久很久前那個社會相比較,現在處處需要競爭,而逃避不能解決問題,在當今社會,不競爭是不行的,然而在競爭中卻要做到陶淵明一樣的不慕榮利,在競爭中,不僅要為自己想,也要為他人著想。做到共享,才是真正意義上的競爭。
不過,每天生活在百花間,看百花齊放,聽百鳥共鳴,觀日出日落,又是何等的享受呢?只聽到耳邊那句「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如一股清風般掠過我的面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