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就可以進步」,這個信念本身,就是很沉重的。——越是把這句話當回事的人,生活中往往越是受到束縛,有壓力。他們很可能會取得進步,但是,需要克服遠遠更多的阻力。
下面是詳細解釋:
什麼叫努力?努力並不是一種客觀的對行為的定義——小明今年看過100本小說,還在豆瓣寫了100篇書評,每天都寫到凌晨1點。請問這個行為是否叫努力?我想大多數人的答案是:不一定。
一方面得看小明做這些事的狀態,他是很享受做這些事呢?還是硬撐著勉為其難?
——假如這就是小明的一個業餘愛好,看得高興,寫得輕鬆,我要說小明是個努力的人,你多半會撇撇嘴不同意:這就算努力了啊?我刷美劇還刷了100部呢,每天還能刷到凌晨2點呢。
所以,努力這個詞本身,必須要包含「克服痛苦」的元素在內。
但是克服痛苦,就可以算作努力了嗎?也不一定。
在「為什麼心急如焚時間很緊的人反而更願意選擇遊戲?」這個問題的說明里,提到過一個現象:
「題主並不是一個喜歡遊戲的人,實際上我玩遊戲並得不到快感,並且覺得厭煩」。那麼,他強忍厭煩,一遍一遍地打著毫無快感的遊戲,這一行為克服了大量痛苦,但似乎也不算努力?
對此你會有一個很通俗的解釋:光克服痛苦有毛用啊?乾的又不是正事。
所以,什麼是正事,對於努力與否的判定也很關鍵。
前面的問題,如果加一個預設條件,小明今年準備考研,但是他每天不看書複習,而是焚膏繼晷地看小說和寫書評,這些事他做得很辛苦,也並不快樂,但他就是忍不住做啊做,反正就是不複習。現在他積累了豐碩的成果,但你還是會覺得他不努力——因為你覺得他幹的不是正事。
可是,如果小明是一個專欄作者,職業寫書評為生,或者他是大學裡研究通俗文學的博士生,總之看小說是他的「正事」。然後,他做出的行為和前面的情況一模一樣——已經快看得吐了,但還是很辛苦地看啊看,每天看到凌晨。這時,你一定會對他肅然起敬:真努力啊!偶像啊!
所以一模一樣的行為,有時叫做努力,有時不叫做努力,完全取決於參照系。
「努力」逼著你把全部的痛苦聚焦在所謂的「正事」上,也就是,你希望取得「進步」的地方。
現在我們來說進步。
什麼叫進步?為什麼不是左步右步?不是退步?
「進」代表了一種時間關係上的參照,即「未來要比現在更好」。至於這個「好」在哪裡,則取決於不同人的價值觀,俗一點不妨是掙錢多少,高尚一點不妨是知識能力的高低,對這個人是複習考研多看兩頁書,對那個人是多寫一篇專欄的稿子,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當我提到「進步」的時候,我其實就暗含了一個思想:現在這樣,是我不滿意的。我不想繼續像現在這樣。
把以上幾點結合起來,我們把「努力就可以進步」這句話,可以翻譯如下:
現在這樣,是我不滿意的。我不想繼續像現在這樣。我希望能夠針對我不滿意的方向,持續做一些特定的事情(我知道需要克服大量的痛苦)——但願,我就終於不用像現在這樣了……
「努力就可以進步」,你以為是很積極昂揚的,健康振奮的。
不是,它的潛台詞,實則是很陰暗沉重的。最沉重的一點就在於:現在,我不滿意自己。
現在,我不滿意自己。好好想想,這個信念潛移默化地,給你帶來了多少壓力。
會讓你不快樂,讓你覺得現在這些時間都沒有價值。
會讓你耽於幻想,沉迷於將來有朝一日成功後的如釋重負。
會讓你忍不住洩氣,自怨自艾,精神萎靡,缺乏動力。
「啊,還是先睡一覺,先吃點零食,先刷刷淘寶,養精蓄銳再開始努力好了……」
因為啊,努力,一定是痛苦的。
被這個信念坑苦了的人想:我不想那麼痛苦行不行?能不能找一件讓我快樂的事情去努力?
把興趣當做努力方向不就可以了嗎?從今以後就研究美劇、電影或遊戲為生了不就可以了嗎?
這樣是不是就樂趣百倍,沒有痛苦了啊?——不,這樣的結果只會是你慢慢失去興趣。
然後重新感覺到痛苦……感覺到肩上的擔子一天比一天重。
原理很簡單:既然努力,你就要當正事來做。
做正事,你一定會想要「進步」。
「進步」我們說過了,就等於說現在——你,還,不,滿,意,自,己。
大概就是這樣了。努力就可以進步,這句話本身就是一個怪圈。它創造了痛苦(對自己的不滿),同時又指導你用痛苦(努力)去克服這種痛苦。()然後如果你做不到,你就會更痛苦。至於說,為什麼我做不到?從目前的答案來看,最通常的解釋無非就是:因為你還不夠能忍受痛苦呀……
我有時會嘗試另一種思路,試圖幫助別人建立不一樣的信念,這樣問題會清爽很多。但這個過程非常艱難,也沒法通過這道題目解釋清楚。我在這裡把這個信念寫出來,供大家參考:
「做事就可以有結果,不管做的是什麼事,都一樣。」
這句話和「努力就可以進步」,實質上是一回事,但是它們背後的情感含義完全不同。如果你用這句話來取代「努力就可以進步」,也許做事對你來說就會容易一些。大家感受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