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縱橫:鬼谷子的局》讀後感(一)
這是一系列書中的第一本,感覺還行,如果大家對先秦感興趣,想了解一下,張蘇孫龐是怎樣縱橫捭闔的,這本書可以一讀。
這套書是歷史題材的小說,各個章節有連續性。接下來我按照書的內容,作者的文字水平兩個角度來說說自己的看法。首先講講這本書講了什麼故事吧。這本書對鬼谷子的描寫並不是太多,並沒有特別凸顯鬼谷子的智慧,但是書中的主要人物都出現了,鬼谷子、張儀、蘇秦、孫臏、龐涓。介紹了這四大軍師小時候的故事,為後文拜師鬼谷子做了鋪墊。這冊書的核心故事是魏國和秦國爭奪河西之地,河西之地大概就是今天山西和陝西之間黃河以西的地段。魏國的強盛從魏文侯開始,魏文侯任用吳起、樂羊、西門豹、子夏等賢臣,勵精圖治迅速崛起,成為中原的霸主,到魏惠侯時已經非常強盛,魏惠侯就有推翻大周天子周顯王的想法,但是當時魏國還有很多對手,這些對手中秦國最強,並且魏國占了秦國河西之地,兩國可以說有世仇。此時的秦國國君是秦孝公,秦孝公任用商鞅為大良造,實行變法,秦國日益強盛,有收回被魏國占據的河西之地的想法。於是圍繞著魏秦爭奪河西之地,商鞅利用魏國上大夫陳軫和公子卬的無能,設計誘使一心稱王的魏惠侯「拱手」讓出河西之地。其間,龐涓之父被魏國大夫陳軫害死,龐涓被迫逃亡。孫臏所在的衛國被魏國入侵,孫臏父親在戰爭中陣亡。張儀本是居住在河西的混子,在戰爭中到洛陽避難。蘇秦則是居住在洛陽的小人物。鬼谷子本來隱居雲夢山,在天下大亂之際,抱著濟世救人之心出山救人。自此故鬼子的局就要展開了。這本書的語言非常容易理解,對各個場面細節的描寫挺到位,這其中肯定有不少作者的想像,但是想像的挺合理,一直很羨慕張儀、蘇秦、孫臏、龐涓四人的智慧和才華,對鬼谷先師的大智慧更是崇拜,先秦大智者們,憑藉一張嘴就能退敵,憑藉一個計謀就能決勝千里之外,真是神奇,作者通過想像讓一個個歷史人物躍然紙上非常有趣,真是看完一章還想看下一章。接下來說說不足,建議作者在書後介紹一下參考的史料,否則歷史味道就淡了,小說味道就濃了。然後作者應該列一張人物關係表,讓大家對這些歷史有個明確的認識。最後能介紹一下故事發生的年月,讓大家更有代入感。
這本書內容有趣但是收藏價值不是太大,用手機或電腦來看,可以在路上讀,可以在飯後讀,休閒之中能得到知識,真是美妙。而且電子書的價格也很合理,建議大家讀一讀。寫好書評準備讀下一本,故事馬上就要展開,等我讀完,接著寫感受。
《戰國縱橫:鬼谷子的局》讀後感(二)
好久沒有讀書了,這次利用坐高鐵去上海的機會好好讀了兩本書,其中一本就是《戰國縱橫:鬼谷子的局》,作者寒川子,原名王月瑞。
在讀這本書之前,對於戰國時期的歷史認知只剩下無血無肉的大框架,也就是商鞅變法、荊柯刺秦、戰國七雄、秦始皇統一天下這麼點東西。對於鬼谷子以及他的四個徒弟龐涓、孫臏、蘇秦、張儀,雖有耳聞但了解卻不是很多。這次讀這本書正好可以補充我這方面知識的欠缺。不過讀完這本書才發現,原來後邊還有五本,這第一本只是個開頭,相當於一個引子。看來要馬上買來繼續攻讀了。
本書從商鞅變法時期開始,也就是魏國最強大時說起,讓我們對當時的戰國有一些了解。在周王朝四分五裂之時,各諸侯國均在積蓄實力,力圖在保有一席之地之際能有更大突破。秦孝公任用商鞅變法逐漸使秦國強大,同時通過各種謀略將最強大的魏國拉下馬。這中間也穿插著各國的其它戰事。本書主人公鬼谷子以及他的四個徒弟龐涓、孫臏、蘇秦、張儀在本書只還是剛剛介紹出場而已,孫臏更是還沒有提到,而鬼谷子也還沒有收一個徒弟。因此這第一本書,還真看不出鬼谷子的局,到底局在何處?
不過,從本書中還是學到不少東西,對我們後人也是個警示。一、魏國自視強大欺周王,引眾怒!二、魏王未做到親賢臣而遠小人;三、誇誇其談的魏國公子在別人的奉承中妄自尊大,最終禍國殃民;四、秦孝公能在父母兄弟面前頂住壓力,任用並信任商鞅,最終改變了秦國的命運;五、在秦弱魏強的初期,為避免戰爭,秦示弱稱臣並將親妹妹嫁給魏國公子,勵精圖治且運用各種謀略,終於取得決定性勝利。
好了,要趕快看下一本了。再給大家說兩句鬼谷子的介紹湊湊字,呵呵。
戰國時期,在一個叫清溪鬼谷的山上(今河南鶴壁市),隱居著一位被尊稱為鬼谷子的老人(本名王詡),他每天在山上看書、打坐、冥想,不與世人來往,過著與世隔絕的生活。
但是,兩千多年來,兵法家尊他為聖人,縱橫家尊他為始祖,算命占卜的尊他為祖師爺,道教則將他與老子同列,尊為王禪老祖。 鬼谷子一生只下過一次山,只收過四個徒弟:龐涓、孫臏、蘇秦、張儀——他們進山前都只是無名小卒,出山後個個大放異彩、名流千古。這四人運用鬼谷子傳授的兵法韜略和縱橫辯術在列國出將入相,呼風喚雨,左右了戰國亂世的政局。
《戰國縱橫:鬼谷子的局》讀後感(三)
尋到這本書還是要感謝前段時間熱播的電視劇《羋月傳》,看完《羋月傳》後對那個時代的歷史有了更多的好奇。張儀的三寸不爛之舌、義渠國、戰國七分天下、秦後來如何統一天下,這些好奇逐漸將我引入到了更多的歷史之中。很自然的,便開始拜讀此書。與《羋月傳》一樣,這套叢書也屬於是基於歷史的歷史小說,加入了很多作者(寒川子)的臆想,但卻又符合歷史的走向,加入了這些臆想的細節便讓此書不像其的歷史書籍那樣枯燥,而使讀者讀起來有如看電影、電視劇一般精彩。
此書從周王朝末年周天子日漸勢微、禮崩樂壞開始說起,隨後各諸侯國君逐個稱王,分述了龐涓、孫臏、張儀、蘇秦四大主角的背景,如何一步一步的走入清溪鬼谷共拜鬼谷先生為師。龐涓、孫臏共習兵法,前者得習吳子兵法(吳起兵法),後者得到先祖孫武子真傳得習孫子兵法,而張儀、蘇秦共習口舌之術,隨後依次出山各侍其主,玩弄天下於股掌之中。
龐涓入魏國讓瀕臨絕境的魏國起死回生後組建大魏武卒橫掃天下列國,成為魏國的一代戰神,但此人人品不好,嫉賢妒能小心眼,所以後面也走不長久。
孫臏受龐涓之邀入魏共侍魏王,後被龐涓嫉賢妒能,糟龐涓暗算而受臏刑失去雙膝,通過裝瘋賣傻逃過一死後被救入齊國,與齊國田忌將軍組建騎兵(田忌賽馬典故)抗擊魏國龐涓武卒的伐趙與伐韓,最後殺死了龐涓,成為了中國歷史上著名的軍事家與兵家代表人物,著有《孫臏兵法》(非孫子兵法)流傳於世。
蘇秦出山數年不得志、窮困潦倒,入秦未得秦王賞識其助秦一統之帝策,入燕國為相,因心繫天下安寧,改其心志轉投合縱六國之策以制衡秦國,成為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六國共相(宰相),意圖使得大秦與六大合縱國集團勢力均衡而相安無事繼而天下太平,無奈合縱國人心不齊、同床異夢致使合縱失敗,魏國被張儀說服脫離合縱進行連橫而征天下。
張儀出山入楚,依靠三寸不爛之舌迷惑越國吳江棄齊伐楚終而被楚滅國,使楚國吞併越國,後因「和氏璧」圈套被逐出楚國進入秦國為相,助秦吞併巴蜀獲得巴蜀廣袤富足之地並對楚形成包圍之勢,為後來秦國一統天下打下基礎。隨後遁入魏國成為秦國在魏國的臥底,連橫魏國,讓秦國出糧出兵器出裝備,把戰力空前的魏國武卒當槍使而攻趙伐韓,致使魏國軍力大減,龐涓亦戰死於孫臏一手導演的「馬陵之戰」,魏國從此沒落,而秦國軍力卻絲毫未減從中受益。
龐涓、孫臏、張儀、蘇秦可謂當時的四大天王,後因合縱、連橫的理念分歧逐漸演變為孫臏+蘇秦的合縱集團與龐涓+張儀的連橫集團。合縱與連橫理念的最終目標是一致的,都為天下太平,只是途徑不同。合縱為使各諸侯國相互制衡而相安天下,連橫為天下一統而使紛爭不再,雖然最後是連橫(實際上只有秦國)贏得了最終的勝利,但從歷史的角度上來看也只是一時的勝利,因為整個秦王朝也僅只存在了14年就滅亡了,但意義是開創了大一統的格局,此後大部分朝代皆為此套路,只是改朝換代,至少沒有了天下各諸侯國的相互紛爭與戰亂,相對的減少了百姓疾苦。
戰國時代的合縱思想還是比較超前和實用的,以至於後世仍在沿用,只不過當時的合縱僅限於「天下」,即「中國」範圍內,現代的合縱已經擴展到了全球範圍,例如二戰後的蘇聯,以及美國為了遏制強大的蘇聯而組建的北約集團。現在軍事一體化的歐盟更是合縱的代表,只是由戰國時代的列國換成了歐洲列國,所以說讀史可以鑒今啊。 但不管是合縱還是連橫,天下太平是鬼谷子收此四徒的初衷。龐涓、孫臏、張儀、蘇秦其實是鬼谷子的四枚棋子,四子出山之後攪起的天下風雲不過是鬼谷子提前布下的一盤大大的局,一切都在鬼谷子的預料與控制之下,其謀略與智慧可謂深不可測,真正的是中國一切智謀、詭謀、陰謀、陽謀的終極境界。讀此書時對鬼谷四子出山後表現出來的謀略深感震撼,但從另一方面講就是人心險惡、居心叵測,例如張儀遊說越王吳江棄齊伐楚,看似是為吳王進獻良策、助越開疆拓土立足中原,實則暗藏狡詐之計,吳王聽而信之最終落入張儀的圈套深入楚地被全軍殲滅而滅國…所以「人心不古」這個成語有失偏頗,誰說古人的人心就好?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啊。相比之下自己前半生好似傻過了一般,但慶幸自己現在受益匪淺也啟迪了智慧,前半生已過,目前唯有思索如何布好後半生的局了,以求不枉過此生。
目前《戰國縱橫:鬼谷子的局》作者寒川子正在寫第九冊,但不知何時能寫完了,用作者寒川子自己的話來說,鬼谷子的局一書為其所創的「影視體」小說,為寫此書苦熬9年生不如死,如此嘔心瀝血之作,還是值得拜讀的。 讀《戰國縱橫:鬼谷子的局》,不必坐時光機,()就能產生身臨其境之感。我也似乎隨著張儀、蘇秦、孫臏和龐涓這四個人的經歷,在戰國中活了一回!
拜讀完鬼谷子,下一站即將轉戰拜讀明朝的王陽明,亦稱王守仁。讀《明朝那些事兒》的時候就獲悉此人為明朝第一牛人,被《明朝那些事兒》作者當年明月稱為「千年第一等人」,是明代最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文學家、書法家、哲學家和軍事家。王守仁是陸王心學之集大成者,非但精通儒、釋、道三教,而且能夠統軍征戰,是中國歷史上罕見的全能大儒。其悟出的「知行合一」心學思想深刻的影響了後世以及中國的辛亥革命,甚至傳播到了韓國、日本等東南亞國家,影響了日本的明治維新,乃至殘暴的日本將軍東鄉平八郎都驕傲沉穩的說出「一生俯首拜陽明」這樣的話。這樣的牛人的精華不得不拜讀,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