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讀後感

《新帝國主義在中國》讀後感

《新帝國主義在中國》讀後感(一)

朗教授的《新帝國主義在中國》我是在火車上拜讀的,呵呵,當時是我最難忘的可怕經歷,過年回家車上人山人海,我則坐著硬座,熬了29個小時!當時我對面坐著一個在上海打工的兄弟,他是典型的朗粉,對帝國主義痛恨至極呀!當時他就侃侃對著周圍的爺們們大談手上的這本書!但是到後來我越聽越氣!我覺得朗教授的一番豪情壯語,大智大慧都被他的憤青思想「玷污」了!就和他辯論了一番。

辯論的題目很多,也很雜。現在都有一些遺忘了,今天突然再次拜讀朗教授的幾篇微博。我覺得我這次要把自己的想法記錄下來,我們共同思考。

朗教授說帝國主義的三大武器,6+1的供應鏈問題:因為改革開放,大陸引入大量投資資金,發展民族工業。這是人人得知的,當年鄧總也清楚這條路到底有多遠,水有多深。從80年代的民族工業商業機密外洩到90年代民族工業資產被組。一路上,重重疊疊的失敗和教訓讓國人深深感到外國的資本家的利慾薰心。但是,我們依然前赴後繼的追趕著境外投資,前段時間我又看見國資委公布中國社保今年的投資計畫,加大境外的資本投資。也就是投入更多的錢給境外投行,這就是現在的中國,一個現實的中國。問題也就這樣簡單,你看看現在世界熱錢的流向,都是向中國湧來,這些熱錢是誰投的呢?大多都是境外國際投行,之後,你看這些投行的錢是哪來的呢?其中就有大量的中國央企的影子,央企是什麼概念?壟斷,搜刮中國人民的勞動果實的資本體。然而,他們不把搜刮的錢還富於民,不是出身商界的央企大佬們,為了使手中的大量資本保值或升值,就把大量的錢交給了會賺錢的外國佬。之後,外國人再拿錢剝削中國老百姓。其實,我想朗教授再批評外國投行的時候,也是在大肆抨擊中國這些官商,如大清晚期的官商文化。只不過,朗教授為了能讓自己的書暢銷無阻,才引而喻之。

我說這些不是說中國政府的無能,可能你覺得我總是在抨擊政府。呵呵,的確這是最無能的表現,我是想闡述一個現實,一個官文化主導中國社會的現實。其根本是中國歷來的社會劣根性。現在好多人都說國進民退,而中央卻說是民進國進。依我看是民進國邁。國發改委發布的數據有錯誤的偏引性。它指出民企的就業率和國企的對比,眾所周知自從世紀末的國企改制,大量國企轉變成合資或獨資,融資等形式,也就是半民營。民企數量大大上升,可是中間的含金量有多少誰也說不清。而這些所謂的民企也是中國大部分的資本運營模式。而再看看那些沒有重組的國企大亨們,電信,移動,華能,廣電,廣核,中鐵,中糧那個不是壟斷的存在,他們手中的大量資金,通過下面的分公司,子公司投資運營各個領域,在現在的中國民企孤單拼搏的現實中能和這些有大靠山的打拚中哪個不是不甘心的敗下陣來?我在此向你引進這樣一個小插曲,就是來自日本民治維新時的日本現狀,當時處於轉變中的日本面對外國的大量雄厚資本,國家大量投資扶植民企,對國家命脈的領域則是以國為主,以民為輔,之後再把國有資本賤價賣給民營資本壯大民營資本的力量對抗國外資本,這種負責又遵循市場規律的精神我們應該好好學習。現在這樣發展最佳化國有資本,逼退民企的做法是要把中國的市場再帶回90年代以前。只不過是最佳化了的國企罷了。其實,不管最佳化與否,國企都不適合在資本市場上競爭,其原因就是國企文化,國企的官僚們,他們本身就不是商場中的佼佼者,反而控制著龐大的資本,是資源的浪費,他們在國企中打拚出頭不是因為他們的優秀的商業頭腦,而是他們搞的好國企文化中的官文化,做好了在國企中的自我,但那不是市場中的優秀者應有的刻苦經歷,自然他們就沒有把握商機,靈活的頭腦和及時的應變能力。最多是放大了的「富二代」罷了!

談完國企民企,再看看中國政府的又一看不懂的行為,自從中國進入了WTO後我看,中國人的腦子好像僵住了,之前的憧憬和美好願望不但沒有實現,反而被外國人的條條框框約束的不會玩了!沒有了加入前的靈活性了!這就是所謂的只會窩裡鬥的大漢民族的懦弱性。只對熟知的事物玩的通,對陌生的事物懼怕恐懼甚至神經質似的腦筋繃緊,就像一位智者怕當眾講演一樣,一上台就不知道說什麼好了!在如今的貿易戰之際本是介入WTO解決的好時機,但是,各國都巧妙的避開這個組織,而中國還傻呵呵的站在這個台上等著他們來。當已開發國家以WTO的要求束縛中國時,我們則乖乖的聽話。但是,當他們打響貿易戰時,就離開這個好像只為開發中國家,為中國搭建的舞台了!這讓我想起了早期的聯大。只有大國說話的份,小國沒有發言的權利,就乖乖的聽著怎麼做就好了,其實現在的聯大也是這樣,只不過中國有了核力量,我們就不是小國家了!世貿組織也是如此,在我們遭受大量的反傾銷的調查時,我從沒有聽到新聞中提到WTO這個辭彙!好像它不存在一樣。那當時用這個組織逼迫中國大開糧食,資源,汽車,重工業市場的氣勢和不容反駁的力量那裡去了?這就是為什麼現在中國如此窘迫的原因,因為我們太礙於走不屬於我們的道路了。毛主席不是說過,走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嗎?那為什麼我們要尋著已開發國家的遊戲規則在一場不公平的競賽中不斷吃虧呢?是否我們應該靜下來想想,我們自己的辦法是什麼?如果是在中國的市場上遇到這些國際紛爭,如當時的地方保護主義!我們該怎麼辦?介入中央,給中央施加壓力。所以,我認為現在就該發混,給世界的經濟中心施加壓力。拋開那些我們玩不懂的規矩,像大染坊里的陳六子一樣,用自己的方式解決一切困難。我想這也同樣適用與我們的企業,我們的民族工業。我們現在不僅僅是生產者,也是消費者。我們手中有大量的境外投資資本,他們關係到各國的政治氛圍和決策。我們也是他們的僱主為什麼我們就不能借他們對敵對的政治施加壓力?玩出我們最拿手的官僚主義文化來呢?

《新帝國主義在中國》讀後感(二)

我不是一個關心政治的人,或許是對當代社會的一些不滿,致使自己變的如此冷漠,感覺政治在我身邊,卻又與我無關。一天在網上看到郎鹹平寫的一些評論,感覺挺有道理的,肅然對他感起了興趣,或許是對中國社會的一些很神奇的現象感興趣。例會的時候在辦事處看到了他寫的一本《新帝國主義在中國》,本以為是寫中國的一些國內實情(有點偏激了,呵呵),讀了一點,才了解到,本書主要涉及一些在幕後的國際金融案例,感覺吃虧的總是我們,或許國人擅長窩裡鬥吧。

書的第一部分「現代琦善的故事」。或許是他給我們國家帶來了很多恥辱的記憶,或是因為考試必考,所以對他就很熟悉。看到這個標題,我就納悶,怎麼現在我們還背負著什麼奇恥大辱(國家未統一沒計入)。細讀之後我才明白,原來是在與外商貿易過程中,我們犯了些很低級的錯誤,致使國家損失、納稅人損失。文中三個故事分別講授了三個不同的道理:一,不懂遊戲規則的人玩遊戲,永遠都會輸,而且會輸的很慘;二,對於引狼入室的人,後果可想而知;三,無論出於什麼地位,小心自家後院起火。

書的第二部分「新東印度公司」。生活中的日常開銷如糧食等現在已經被國際資本所掌握,我們是否想過,某天我們的物價會瘋狂的漲,而政府卻有無能為力,或許到時,我們哀怨著求政府如同今天打壓樓市一樣打壓物價,政府卻搖著頭無能為力。細究背後的因素,是我們不擅於珍惜我們現有的資源,等到某天別人拿著我們的東西賣給我們時,我們能怎麼樣,把握現有的資源,創造出他該有的價。想想我們政府機構,如果利用現有的資源創造出他該有的價值,這需要有才能的人,我納悶了,這麼多政府人員,只顧政績,卻忽視了資源。

第三部分涉及到國際上大的商業集團如沃爾瑪,家樂福等,當我閒逛於其中的時候,我們是否想過他們背後的產業鏈,是什麼支撐著他們,巨大的財團,良好的運作,正確的管理。這一切一切都得從集團化出發,集團化的運作致使公司降低大量的成本,良好的後勤保障致使每一個商場能跟上客戶的需求,比較成熟的管理,致使各種配置有條不穩。規模化的運作致使大家運營成本大量降低,在和國內的零售業競爭時,他就有比較好的價格優勢。每一種運營方式他的優點缺點並存,抓住他的缺點,將是戰勝他們的唯一方式。國外的銷售和國內銷售的不同點在於對市場需求的判斷方面的不同。

第四部分,國際政治關係,任何一個從政人員一定要抓住當下重點,實習自己集團利益的最大化。

看完這本書,最大的感觸是一 . 做什麼事情我們都需要深謀遠慮,不能只顧眼前利益,而放棄了長久的最求,別做那隻拉磨的驢,為了眼球的一團青草,圍著石磨轉了一輩子,卻還是那麼不知覺悟。二 . 分析問題的時候我們一定要透過現象看本質,多加思考現象後面隱藏的本質,本質才是我們成長發展所真正需要的,也是我們戰勝別人的出發點。沒一本書都有他的所蘊藏的思想,讀懂裡面的思想,運用裡面的思想對我們至關重要,也是我們讀書的初衷。成長是漫長的,積累是漫長的,有收穫就是進步。第一次看完一本書寫感想,謝謝這本書,謝謝這份工作。

《新帝國主義在中國》讀後感(三)

郎鹹平,在我看來,是一個敢講真話的經濟學家。他觀點犀利,睿智而不失幽默。他很喜歡用數據說話,而不是空談理論。他毫不避諱地說出中國所面臨的種種挑戰,並站在一個經濟學家的立場之上,提出具體的應對措施。

在本書中,他指出中國最大的"敵人"不是美國政府,而是華爾街的那些金融大鱷們!中國的大豆、玉米和棉花生產在外部因素的影響下(美國政府對上述農產品實施高額補貼),紛紛陷入困境,價格很有可能被操縱。從匯源談起,揭開外資收購中國企業的真面目;從沃爾瑪在中國遭遇失敗入手,分析中外企業間的差距。中非之間是新時代的殖民主義,還是夥伴關係,如何破解西方社會對中國的妖魔化政策?在他看來,中國對非政策之所以遭遇妖魔化,是因為破壞了西方的利益格局。歐巴馬獲諾貝爾和平獎,()不是因為他是一個追求和平而不再去打仗的美國總統,而是因為他是一個北歐人說喜歡的家庭型男人,他愛老婆,愛孩子……

他講的有時會感覺聳人聽聞,但著實是中國面臨的問題所在。因此,把他的話當做警鐘,實時激勵我們前進,不失是一種明智之舉。因為只有是用心在思考的人,才會有這樣的憂慮。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