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謀殺似水年華》讀後感(一)
我花了一下午時間從重逢到結局,心情真的很糾結。特別是他們重逢的第二天,秋收總是消失,那時我真的很想跟小麥一起叫喊:「秋收你在哪?為什麼丟下我?!」看到秋收總是特意避開小麥,我也想跟她一起喊:「秋收你到底要去哪?別丟下我!我愛你!」真的,那種感覺你們怕是感受不到的。
看完了之後,雖然結局在意料之中,雖然我還是躲在廁所嚎啕大哭了一場,為的是他們的經歷。年輕的時光本來有一種懵懂的可愛,可是這世上卻有人要有同齡人不曾有的負擔,有人註定要有十分痛苦的青春。我同情這些人,同時自己也非常內疚,我覺得從來沒有珍惜過現在的生活。
秋收,一個來自西部的鄉下少年,一個貧窮而靦腆的人,他沒有辦法給小麥溫飽的生活,卻能小麥其他人給不了的愛。而盛讚,一個高大帥氣、家境富裕的有錢公子,可以給小麥衣食無憂的上等生活,卻是一個毫無主見的人,尤其到後面謎底揭開的時候,曾經對小麥說過愛她的他叫喊著說,他真的不該跟警-察的女兒在一起。我覺得他的樣子太可笑了。
最後是有人來看秋收。我很希望結局是這樣的:
獄警:「今天你刑滿出獄了!」
小麥出現,對秋收說:「我來接你回家。」
謀殺是我看的第一部懸疑小說,雖然我覺得沒什麼懸疑成分……大雨滂沱的夏夜,南明高級中學對面的雜貨店發生了一起離奇的謀殺案,唯一的目擊證人是死者十三歲的兒子。十五年後,案件尚未告破,負責此案的刑警因工殉職。在葬禮籌備的過程中,警-察的女兒小麥意外發現父親遺留的工作手冊,提及十五年前那樁謀殺案的兇器:一條奇異的紫色絲巾。
年華紛紛跌落,真兇逍遙法外,徒留無限惆悵和最後一絲希望!一個十三歲女孩與他的少年,如何跨越十五年時間鴻溝,追尋謀殺似水年華的真正兇手?
——摘自《謀殺似水年華》封底提語
我買到這本書是偶然,看這本書也是偶然。因為它的封面很普通,書名也不是很出彩。
當我翻開它的第一頁,一種奇異的感覺淡淡的湧來。
「人生是什麼?
「我們生下來,然後又死掉。」
很奇怪的一句話。帶著點殘酷。卻又是無比的現實。
絕對不像蔡駿的風格。
他的書我每一本都買,這本是他今年出的新作,果然很不一樣。
全文線索扣得很緊,所有的謀殺案和靈異事件全是由於一條紫色的絲巾。
小麥從一個少女逐漸地在成長為一個女人,但是她的似水年華卻被忘記,只能在一個叫「魔女區」的地方用金錢才能把記憶買回,這聽起來是不是有些不可思議?
當她買到了回憶,回憶起了那段青澀的學生時光,回憶起了逆流成河的悲傷。
一個男人,為了一己私慾,不惜殺人。而殺人的現場,讓被害者的兒子看到了,並且改變了他的一生,讓他從此成為了一個只為復仇而活著的人。而小麥,是追查這件案子主凶的警-察的女兒,錯綜離奇的捲入了這場謀殺案。
似水年華的流逝,伴隨著點點傷痛的襲來。可以用金錢來買到回憶,這是不是嘲諷,還是小麥你太天真?
殺人的人犯最終是抓到了,可是被殺的人不會醒來,被害者的兒子心裡的傷痛也不可能再消失,年華可以流失,傷痛卻不會消失。那個男人只是為了一己私慾,卻像致命的毒藥,下在了少年的身上,毀了他的青春年華。
所以,你可以不計較後果,但是代價終會來臨。
《謀殺似水年華》讀後感(二)
蔡俊「中國懸疑小說第一人」的名號,期待還是很高的,可是看完之後不得不說,我很失望。
首先這部書取名就很帶有商業炒作的意味,《謀殺似水年華》,很容易讓人想起經典世界名著《追憶似水年華》,所以這部書在《萌芽》雜誌上開始連載的時候我就已經很關注了。而且書中還涉及了淘寶,女主角是宅女中的戰鬥宅,都很帶有新鮮感,很適合作為商業文學作品推廣。
其次,我覺得是作品最讓我失望的一點,就是噱頭做的太大,然而故事本身的內容則根本無法承載這樣的噱頭。「 —— 你敢跨過那條深溝嗎? 」「兇手是一隻惡鬼」等等諸如這樣反覆強調的內容,讓人對於故事情節的鋪展有了相當高的期待,然而最終的故事構造卻很難承載這種前期造成的期待。諸如私生子、父子反目成仇、兩男爭一女的俗套劇情實在讓人無法和自己最初對於故事的期待相聯繫。
還有其中很多情節的寫作顯得非常刻意,例如書中反反覆覆對於紫色絲巾的描寫,確實,書中的三個女子的都是被三條一模一樣的紫色絲巾勒死的,但是依然感覺紫色絲巾對於故事情節的推進並沒有起到什麼實質的推進作用,而且這樣的情節設計本來就讓人覺得很扯。還有那個淘寶店「魔女區」的描寫也很奇怪,一家如此巨大的淘寶店卻只用兩個工作人員,而且還有和其規模極其不相符的辦公場所,以及通過淘寶找人這種詭異的方式都讓人無法理解。
最最讓我不可思議的是女主角田小麥的愛情。
實在無法理解盲眼的丘比特究竟是射出了怎樣的一箭,才會讓這樣一個品學兼優相貌出眾的女孩子死心塌地愛上一個沒錢沒才只有長得還算不錯且只在小時候他相處過一個月的男孩子的?並且在分別了將近十年她遺忘幾乎將他遺忘之後之,居然奇蹟般地想起來,還能與他轟轟烈烈談一場戀愛。這段感情的慣出雖然僅從愛情角度出發很感人,但是就和《還珠格格》似的,完全沒有合理性可言,很難想像居然出自一個懸疑小說作家之手。
看書評的時候看到有人說,用一天看完,用一年悲傷。之前很多人拿蔡俊和東野圭吾相提並論我才去關注這本書,但是希望中國現代作家能沉下心來,拋開過多功利思想去完成一本真正的好書。
《謀殺似水年華》讀後感(三)
蔡駿的大名早如雷貫耳,作品卻是第一次讀(如果忽略很多年前讀過一小半的《瑪格麗特》的話),以前也很少接觸類似的題材,所以讀後感是一定一定要寫一寫的。
讀到大約三分之一的時候,深深的被震撼了,因為以前看的懸疑和推理,都是單純的賣噱頭,而通常單純的情節只會讓我感到噁心,我不喜歡許多情節派作家對人性的藐視或者醜化,彆扭的人物和行為方式讓人覺得看還不如不看。但是這本書不是這樣,至少開頭田躍進什麼的,給人傳播了很好的正能量,事實上,這種正能量一直持續到全書結束,後面某些地方還會讓人險些飆淚。這後面再說。
除此之外,前三分之一還給了我很多浮想,()關於那道鴻溝,關於「誰謀殺了我們的似水年華」的問題,關於「真實的幻覺」,我覺得這些都是很偉大的命題,我想不出答案,我迫切地需要後面的情節給我一個徹悟恍然的答案。但是,很可惜……
看到大約一半的時候,跌宕起伏的愛情故事開始展開,我的少女心啊還是被吸引了。但是看到三分之二的時候,開始有點失望了。因為故事進行到現在,已經很鮮明的指向了主題:所謂似水年華,就是first love,原來,這是一本披著懸疑外衣的言情!這種不鹹不淡略感失望,但又不會覺得噁心的感覺,一直持續到本書結尾。
雖然沒有給我滿意的答案,但是看完結尾看完後記,合上書,還是有狠多很多想說的,比如書中沒有給我滿意答案的,是誰謀殺了我們的似水年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