傾聽讀後感(一)
前些天,讀到一篇題為《傾聽》的文章,頗有一些感受,現談談自己的一些感受。
如何做一個主動的傾聽者呢?
我們傾聽什麼
(1)傾聽學生的妙想。在課堂上,我們可以不失時機地捕捉學生的想法和創見,因勢利導,發掘學生的智慧。
(2)傾聽學生的童心。教師只有蹲下來看兒童世界,以自己未泯的童心相待,發自內心地欣賞學生的成長,學生的個性才能得到充分的宣洩和釋放。
(3)傾聽學生的錯誤。在我們的課堂中,我們除了要傾聽那些準確無誤的回答,更要耐心傾聽孩子的錯誤。如果我們機智地從伴隨著教學過程中出現的錯誤的想法出發,進行引導點撥,抓住錯誤延伸,誘發思維,開啟心智,得出的結論反而印象深刻。我們不僅要傾聽成功孩子的快樂,更要傾聽暫時失敗的孩子的心聲,我們要耐心地等待,熱忱地幫助每個孩子都體驗到勝利的喜悅。
(4)傾聽「弱勢」學生的聲音。一個具有傾聽意識的教師不會滿足於聽到學生的言辭,他還善於聽到言辭背後的情緒、需求,並熱情地呵護和細心地引導。這種樂觀的期待能夠喚醒學生沉睡已久的意識和潛能,讓他真正感受到作為一個生命而受人尊重、愛護的喜悅之情。
(5)傾聽學生的一字之差。有時抓住學生的一字之差,引起學生之間的爭論,讓同學自己去發現、探討、補充,自己來解決問題,在不斷的懷疑、不斷的補充完善,加深了學生之間高水平思維的溝通。
(6)傾聽學生的離經叛道。思維的空間本來就是無限廣闊的,科學探索的興趣往往是在所謂的離經叛道的答案中培養出來的。當學生的答案和我們預想的答案不同甚至離題萬里時,我們是否想到這可能是學生創造性的思維之光呢?
我會做一個好的傾聽者,讓學生的思維在我的懷抱中馳騁。
傾聽讀後感(二)
多讀書,讀好書,的確能使我在文學的海洋里暢遊。這不,星期六,我坐在書桌前,捧起我最愛讀的《小故事大道理》,津津有味的讀起來。當我讀到《傾聽》時,這個故事使我感到了無比溫暖……
故事講的是小王,因為受不了下崗夫婦機車的轟鳴聲和女孩吹簫時的難聽,所以向朋友訴說了苦衷。他來到朋友家,用耳朵聽到聾啞小孩學說話,那聲音含糊不清,很是刺耳。朋友卻用愛聽,感覺聲音不那麼刺耳,反而很美妙。小王用心,用愛,聽到了下崗夫婦的艱辛與收穫,聽到了小姑娘的勤奮與進步。
用耳朵聽聾啞孩子的聲音,很刺耳;如果用心,用愛去聽,就感覺很動聽,很欣慰。這世間的聲音,有動聽的,有刺耳的,有美妙的,有聒噪的。
是啊,用愛傾聽。生活中,無論在哪裡,類似的事情經常發生。()
我樓上的奶奶年紀大了,走起路來有點跛腳。每天早晨,我都會被「嘩」的聲音吵醒,然後,被「沙沙沙沙」的動靜吵起床。時間久了,我都想上去找個說法。這到底是什麼聲音?原來,樓上的奶奶每天早晨都要往地下灑點水,再用掃帚掃乾淨。一天,兩天,一星期,三星期,一個月,我試著用心,用愛去聽每天早上的這段聲音,漸漸地,漸漸地,我能聽出奶奶的勤勞,這段掃地聲仿佛是奶奶叫我起床的鈴聲呢!
如果你沒有用愛去傾聽,那麼這個世界上,許多被掩藏的美妙與和諧的聲音,將會離你遠去,你得到的只有刺耳與聒噪的音律。愛,就像一把鑰匙,打開了我們的心靈,讓我們用愛去傾聽這個美好的世界上那些漸漸離我們遠去的聲音。讓這些聲音伴我們走過無數個春夏秋冬,走過人生這條漫長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