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淡的境界讀後感(一)
平淡不是一種感受,是一種境界。
隱於平淡。古人有陶淵明種豆南山,採菊東籬。陶潛的隱居是一種境界,在厭倦了爾虞我詐之後,他選擇了逃避那些無聊的勾心鬥角,轉而奔向那安靜的田園,過著平淡的生活。他沒有選擇世人可能最為認可的「入世平天下」,他選擇了逃避,選擇了自己所最嚮往的生活。田園,不是平淡,擁有如同田園般靜謐的平凡的心境,才是真正的平淡。
仕於平淡。姚廣孝是不平凡的,他滿腹經綸,厚黑學精深,出家卻不甘於僧侶生活。一次偶然的遭遇,讓他成為朱棣旁邊最可靠的軍師。從此便是征伐天下,橫刀立馬,朱棣每一個決策的背後,都有他佝僂的身影。終於,天下已定,當所有人都以為姚廣孝將手握榮華富貴,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時候,他選擇了辭去那些金銀珠寶,成為一個普通的官吏,下朝後就換回僧服靜靜的打坐。他是不甘於平淡的,他不甘心將自己的才華浪費在日復一日的念經打坐中,反王朱棣給了他一個廣闊的舞台,讓他圓自己的夢想——不負平生所學!所以,當心愿得了之後,他便功成身退,歸於自己的平淡。那是一種,了無遺憾的平淡。
活於平淡。國學大師季羨林名滿中國之時,口中經常念叨的卻是讓別人去掉他名號上的泰斗二字。讀書萬卷,下筆有神。季羨林當的起國學大師的稱號,他選擇了辭讓,那是一種謙遜,那是一種平淡。不惜求榮華富貴,只想要清華園中的一隻貓,一個菜籃子,晚年的季羨林,就像中國每一個平凡的老人,遛彎、買菜、做飯。平淡的生活讓他長壽,平淡的生活更讓他受人尊崇。
平淡,是一種境界,是一種追求,是一種滿足,是一種幸福。
平淡的境界讀後感(二)
有些人追求的是轟轟烈烈的生活;有些人追求的是過一種忙忙碌碌的生活;有些人想度過不凡的一生;而我讀過周國平先生的《平淡的境界》後卻想追求一種平淡的生活。
周國平先生說過"平淡不但是一種文字境界,更是一種胸懷,一種人生境界"平淡是真,無論是用來寫作還是生活都是真理,都有他不可否定的價值。
平淡,其實是一顆平常心,而非包裝下的外表。擁有一顆平淡之心你就有一雙發現美的眼睛,那樣無論是生活還是文字都是真實的。
在夏日的午後,我們泡上一杯茶,到樹蔭下,告別煩躁與囂聲。靜下心來,拋開一切繁亂的情趣。與書相融,體會在大自然中與聖人交談的歡愉。耳邊雖有蟬兒的鳴叫,腳邊雖有青蛙的聒噪。一切都是那麼的美好,這時最能夠平復我們的心情,忘記煩惱,忘記一切不開心的事物,所有的事物都仿佛沉浸在這朦朧的醉意中消失。
當我們擁有了些經歷和歷練那麼我們寫的文章便變得平淡了。但平淡中需要有味,這便很難了。所以我們寫文章時一定要有了感受再去寫,不然就變成了無病呻吟或是多愁善感的,久而久之就會越來越多愁善感並自我感動,這樣平淡就此失去了。我們用詞時不需要那麼的堆積辭藻,不要故弄玄虛,把原來的一句話修飾的很深奧,很難人尋味。那樣最質樸的東西就失去了。讀者所需要的是最自然的東西,能夠一目了然,所以我們不需要把簡單的一句話給複雜化,講最簡練的話,讀者懂什麼意思就好。()
現在的我們,正處於青春時期,很難做到平淡,當發生一件事情的時候或者走在馬路上,我們都會存在幻想或期待發生些什麼,能夠以自己的個人名義去解決,然後成為被他人記住的人。當我們到了中年後才會有淡泊的情懷,使人變得穩重,因為已歷經了一些風雨和坎坷,得失和成敗,沒有了幻想,野心和欲望,逐漸的把一切都看淡漠。
平淡生活的人是幸福的,他們不必為明天的煩惱而煩惱,他們滿足於現狀,他們不驕不躁、不悲不喜。哪怕只是一句小小的表揚,他們就能感受到快樂。那些有上進心,為明天而奮鬥的人不見得很幸福,因為他們努力的好累,沒有時間去品味生活。而當目標沒達到時,便會很失落。那種沒有喜悅、只有壓力的人生真的好嗎?平淡是真,平淡是一種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