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作文大全

家鄉的習俗

家鄉的習俗(一)

提起我的家鄉,是一個大省,那就是齊魯大地山東。家鄉的風俗還真不少。

這裡只說說過年時的習俗吧,從臘月23開始就算過年了,到沒出正月還是年的說法。 到了臘月二十三,是民間「辭灶」的日子,人們稱之為「過小年」了 。一家人在一起吃餃子,到了大年三十的早晨,人們開始貼春聯,請福字 。

春節即農曆正月初一,古代有元日、元旦、元正、元辰、元朔、三元、三朝、三正、正旦、正朔等30多種名稱。辛亥革命後,改行公曆,這天被定為春節,以區別公曆新年的元旦,但一般人們仍習慣把它看作年節,俗稱「過年」、「過大年」。

舊俗春節從初一零點開始,山東各地一般開門前先放一掛火鞭,春節的第一頓飯都是吃餃子。煮餃子時,要鳴放鞭炮。為驅邪惡、求吉利,有的地區燒火煮餃子要用芝痲秸,意味著新一年象芝痲開花節節高,日子越過越好。

春節的餃子裡多包有錢、棗、栗子等,吃到紅棗,意味著新一年能起早幹活,勤勞致富;吃到栗子,意味著新的一年能出大力,流大汗;吃到花生米,就能長命百歲;吃到錢,就能發財。不管誰吃到其中的哪一種,大家都衷心地祝賀。如果小孩吃到了錢,家長更十分高興,認為孩子有出息,除了鼓勵以外,還要賞錢,以示祝賀。許多地方初一吃素餡餃子,取「素靜一年」之意。

春節拜年的習俗由來已久,至今不衰。首先進行家拜,一家人中,晚輩給長輩拜年,平輩之間互相拜年;爾後進行近拜,就是給沒出五服的長輩拜年;最後是遠拜,給出了五服的長輩和親朋好友拜年。舊時拜年要磕頭,現在一般只是問好。商人拜年,除了問好外,還要互道恭喜發財。晚輩向長輩拜年時,長輩要給壓歲錢。到了初一早晨,孩子們都在忙著數著給誰拜年,能得到多少押歲錢。

初一忌諱很多,各地大同小異。臨沂則初一忌掃地,忌動針錢,忌吃葷,最忌初一打破東西,萬一打破東西,要在打破器物之後,念吉語「歲歲(碎碎)平安」來破解。初一煮餃子,破了不可說「破了」,要改說「掙(賺)了」。

春節的慶祝活動,從初一開始,一直持續到正月十四。要擺貢品,焚香燒紙,鳴放鞭炮。接連不斷地鳴放鞭炮,十分熱鬧。祭祀時,燒香叩頭,街坊鄰居也帶著香紙,到商人家祭祀財神,祝賀生意興隆,主人則以酒肴招待,表示感謝。

串親是春節的一項重要活動。串親拜年的順序各地不一,春節串親,都要帶一些禮物。新婚女婿給岳父的禮物十分講究,一般是四色、六色、有的甚至八色、十色。四色就是酒、肉、雞、魚。此外,香菸、糖塊必不可少,但不算一色。雞要帶兩隻,鯉魚要帶兩條,各色禮物,均要雙數,切忌單數。新婚夫婦串親一般都在雙日,意為成雙成對,大吉大利。

春節期間開展娛樂活動,在山東民間極為普遍。秧歌、龍燈、獅子舞、跑旱船、武術表演等形式多樣。柳琴 、大鼓 、評書等地方戲表演,有賣木璇玩具、賣花炮、賣花鼓、捏泥人、賣泥哨的, 賣油炸糕、爆米花、糖葫蘆、芝痲棒的等諸種攤販。

我愛家鄉的習俗,更愛我的家鄉以及勤勞純樸的父老鄉親。

家鄉的習俗(二)

俗話說「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我的家鄉在韶關,那裡有別具一格的客家習俗,其中,春節最為熱鬧。

除夕的前一天,村名們都蜂擁而至的來到集市上,買雞、鴨、鵝,買黃酒、白酒……留在家裡的人則要將全部的物品更換,俗話說「乾乾淨淨迎新春。」掃完後,貼上年畫與對聯,整個屋子都充滿了喜慶的氣息。

除夕那晚,家家戶戶都要吃團圓飯,從下午,人們就開始準備著這一年一度最為豐富、最為開心、終於有意義的團圓飯了。吃完了飯,全家人都會在自家的屋頂上放鞭炮,準備迎接新春的到來。「啪啪啪」飛上天空的煙花,好似一盞獨燈,照亮了天空中的一角。十二點鐘的鐘聲敲響,從村頭到村尾,挨家挨戶都要放很大很大的爆竹,「隆隆」的聲響伴著新春的到來。當晚,每個人都要守歲,如果要睡覺,就要開著燈睡覺,因為長輩說那樣年獸就不會來找我們。

大年初一雖然沒有除夕那樣的熱鬧,喜氣洋洋,但還是很開心,歡樂的。早晨,六點多,每家每戶都要去廟裡拜祖宗。給祖先敬完酒,還要按大小輩分站一列,朝祖先拜六下,六六大順,祈禱來年平安,吉祥,富貴。回到家以後,晚輩要收取長輩給的紅包,並且要說:「祝某某某,新年快樂,吉祥平安來年如意。」

初二那天,嫁出去的女兒要回家探訪,回家那天,她們都會帶一些糖果,水果,賀禮……

正月十五的那天晚上,家裡人要開始做湯圓。糯米用大大的缸子裝著,用木錘把它打均勻之後再包餡兒,晚上吃。

這--就是我家鄉的春節。

家鄉的習俗(三)

我的家鄉坐落在一個沿海地區--美麗的湛江。每當正月初十的晚上,小廣場上都會聚集很多人,他們正在舉行的習俗是--請神求平安。

今年寒假,我有幸跟著媽媽回到湛江農村,準備一覽這精彩的習俗。

當天晚上七點多,剛吃過晚飯後,小鎮上的廣播裡便傳來了一陣鞭炮聲。於是,我們急忙奔到廣場上,眼前的一幕讓我和小夥伴們驚呆了。只見場外站著許多圍觀的觀眾;在廣場的正前方,站著一大群穿著統一黃色衣服的人,他們手上拿著各種各樣的樂器,有的在打鼓,有的在吹嗩吶,還有的在敲鑼,叮叮噹噹,演奏成一曲美妙的音樂;再把視線轉到廣場中央,天啊!廣場中間竟然堆放著一根根樹刺!每根都有4厘米長,一根根堆在一起,形成了一個直徑大約有8米長的圓形。我想,如果人躺上去,豈不是會血肉無存?那這個擺設是用來幹什麼的呢?()

正當我納悶之時,一位身穿白色衣服的主持人拿著麥克風走到廣場的正前方,嘰里呱啦地說著什麼。但我卻聽不懂,因為他是用湛江那獨具特色的語言--雷州話來為我們演講的 這時,他把手一揚,指向廣場的另一端。原來是家家戶戶都派一個代表,抬著鞭炮向廣場中央緩緩走去。雖然在城市是不允許放鞭炮的,但在農村,它們可是重頭戲。

「噼里啪啦!」在鞭炮聲的迎接下,人們開始喚神了。他們拿起鞭炮,把它拆散,圍在了那一堆刺旁,開始燃放。場外的人立刻躲在一旁,一陣陣絡繹不絕的鞭炮聲噼里啪啦,震耳欲聾。整個廣場立刻被一陣濃濃的煙霧包圍著,到處朦朦朧朧,白茫茫一片。但是,人們還在不停地放鞭炮,一陣連著一陣的鞭炮聲又響了起來······

不知過了多久,響徹雲霄的鞭炮聲終於停了下來,開始請神了。只見五六個年輕的小伙子抬著神像用力地搖來晃去,尾隨後面的,是一些赤著膀子的大漢在手舞足蹈,嘴裡還在念念有詞地說著什麼。而場外的人都懷著激動的心情,有的老大爺在興致勃勃地觀看,有的年輕人想用手機把精彩的一刻拍下來,有的奶奶手裡拿著一小撮香在拜神,還有一些膽大一點的叔叔,點燃了一些小鞭炮,擲到圓刺里去。

過了一會兒,只聽媽媽喊:「來了!」我的視線立刻轉移到了廣場中央,只見一位大漢赤著膀子,手舞足蹈地揮舞著。他的眼睛大如銅鈴,鼻翼張開,嘴巴呼出的仿佛不是氣,而是法力。他把手高高地舉起來,好像要把天撼動了;腳用力地踏舞著,仿佛要把地震動起來。過了一會兒,他又躺在了那個堆滿刺的圓堆里,滾了一大圈。我倒吸一口涼氣,害怕地問媽媽,為什麼那個大漢被刺扎到卻沒有感到疼痛呢?可媽媽卻說,他已被神附體了,根本不知道在就在幹什麼。當那位大漢滾過刺堆後人們便紛紛湧上去,爭先恐後地想把那些刺。聽說,把刺放在家裡,家人就會平平安安,放在牲口舍里,牲口就會長得肥肥壯壯。

家鄉的習俗真是有趣又神奇!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