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作文大全

家鄉過年的風俗

家鄉過年的風俗(一)

春節民俗,在全國各地大同小異。

我的家鄉,春節帶有濃厚的鄉土氣息和地方特色。歲首,古代的「年」不是在臘月二十九或者三十,而是在「臘日」,即後來的「臘八」。南北朝以後才把臘祭移至歲末。到了民國時,改用陽曆,才把陰曆的「年」叫作春節,因為春節一般都在「立春」後,因而稱其為春節。

家鄉人如今仍把春節叫作「過年」,並流傳下來一個關於過年的故事。在遠古時,有一種叫「年」的猛獸,每當寒冬將至新春來臨的夜晚。出來食人,使得人們不得安寧。人們在與「年」的搏鬥中,發現這種兇殘的猛獸最怕火光和響聲,於是人們想了個辦法,一旦「年」出現時,便燃起大火,投入竹節,「年」一見熊熊大火,聽見叭叭炸響的爆竹,就逃遁得無影無蹤。後來,便逐漸形成了過年團聚、守歲、掛紅燈、帖對聯、放爆竹、吃年飯的風俗習慣。

家鄉農村臘月二十三即入年關,把過臘月二十三叫「過小年」。也有些地方叫「祭灶」,即祭主宰吉凶禍福的「灶王爺」,以求溫飽。過罷小年,人們便為春節做準備了。一般農家,殺豬宰羊,碾米磨麵,做點豆腐,購買蔬菜,吊掛粉條,準備好過年所需的一切食物。臘月二十七到二十九為蒸饃時間。家家戶均蒸幾籠子饃饃,要吃到正月十五以後,有「正月十五以前不擀麵」的習俗。婦女上街為老人和孩子添置衣裳、鞋襪,老年人則購買紅紙、年畫、冥幣、黃紙等大年禮儀用品。年三十下午都要包餃子、洗菜、煮肉,以備正月待客之用。大年前兩天,家鄉不管是城市還是農村,要「掃舍」,城裡人叫打掃衛生。家家房前屋後,屋裡房頂,地面,牆壁,家具都要打掃,擦抹得乾乾淨淨。年三十早,家家戶戶都要貼對聯和鬥神,屋裡掛上年畫。一切準備就緒,便開始吃團年飯,團年飯根據不同的姓氏(據說遠古時候家鄉人煙稀少,周天子下令從異地遷居一部分人到此安居),有的是早晨吃,有的是中午吃。有的是晚上吃,那真叫一個「豐盛」。年三十晚上家家戶戶都要到祖先墳前放鞭炮,燒紙錢,點油燈以祭祀先祖。之後,晚上,各家燈火通明,爐火熊熊,老少徹夜不眠,圍爐「守歲」,俗稱「坐年根」。在守歲的同時,合家大小依次要洗澡,換新衣,以求來年平安順利。待到子時(相當於今23時—1時),萬家鞭炮齊鳴,意為「接天星」,「迎財神」,有的還擺上香案,行跪拜之禮。據說誰家鞭炮響得最先,財神就先光臨誰家。然後,便是晚輩為長輩們磕頭拜年,長輩們也將事先準備好的「壓歲錢」給孩子。同家分居的人,便開始相互奔走拜年,通宵達旦,直到初一早上。

家鄉過年的風俗(二)

我的家鄉在重慶。在我們這裡有很多過年習俗比如:貼對聯、貼「福」字、貼「財神」、放鞭炮、包湯圓、殺年豬還有熏豬肉、灌香腸等。

其中我最喜歡的是包湯圓。大年三十這天,我們一家人圍在大圓桌邊一起包湯圓。外婆把包湯圓的材料拿了出來。就開始包很快就包好了。包好了就開始煮,我很想吃我親手包的湯圓,於是我焦急不安的等待著。  一分鐘、兩分鐘、三分鐘、、、、、、啊湯圓終於出鍋了!外婆給我們一人盛了一碗。在吃之前外婆對我們說在這鍋湯圓里只有一個湯圓包著一元錢,誰吃到它在這一年裡就會順順利利。我和我的表哥一聽就埋頭猛吃湯圓,我滿嘴都是芝痲陷和糯米皮。呀!真好吃。我真想細細的品味湯圓的味道,可是為了在一年中順順利利,就不能讓我的嘴消停一下。我瞟了一眼大人們,他 們有說有笑地吃著湯圓。我心裡很困惑:外婆是不是把有硬幣的湯圓放到他們碗裡了?於是我吃的更快了。我迅速地吃著,吃到最後一個時我突然被一個東西硌著了。我一下子從嘴裡取出那東西時不由得大聲叫起來:「呀!錢,我吃到它了 !」我高興得一蹦蹦了三尺高……

今年的事,和我家鄉有趣的習俗我永遠不會忘。()

家鄉過年的風俗(三)

以前我們家鄉過年有一個習俗,那就是大年初一的前一天,我們家鄉的人都把壓歲錢放到新衣服裡面呢。

現在我們過年還是有這麼一個習俗,每當過年都是我最開心的地方,因為我都可以得到很多的禮物,也可以得到很多的壓歲錢,大年初一也就是我最開心的一天,因為媽媽會帶我去買玩具,有布娃娃,畫板和跳繩,大年初一可熱鬧了!

元宵節到了也就是正月十五,我可以去買燈籠,我看見的燈籠處處張燈結彩,可真漂亮。有紗燈·冰燈·玻璃燈·還有走馬燈,你們家鄉有這些燈嗎?對了還有的燈裡面有叮咚作響的小鈴鐺,可真美啊!

還有除夕的時候,我們可以吃到香噴噴的飯菜,我們還可以喝出了香噴噴的酒肉,門外和門上都貼好了又紅又好的對聯,屋裡面有美麗的畫,可漂亮了,鞭炮的聲音非常的大 ,我也很喜歡除夕!

我的家鄉又美又漂亮吧!我喜歡我的家鄉!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