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蘭修女讀後感(一)
這次去買書,偶然地看到了這本叫《德蘭修女傳——在愛中行走》的書,我蠻好奇的,因為之前我對修女知道的並不太多,更不知道有德蘭修女這樣的人。只是覺得這個名字讀起來很舒服,以及封面上這個老人看上去十分慈祥。我便讓爸爸幫我把這本書買了下來。
在回家的路上,我一直在想,「在愛中行走」是什麼意思,是不是說德蘭修女一生中都受到了人們的關愛,或者是說她很有愛心。但是我想像的只是修女的一部分,當我看了這本書,我才真正意識到什麼是愛。其實我也看過很多偉人的傳記或是介紹,但還從未有過像讀這本書這樣的感觸。
當然,剛剛開始讀的時候,也沒有覺得她有多麼的神聖,偉大。但是這種感覺卻是在我讀書的時候慢慢走入我的大腦的。剛開始讀,只是認為她就是一個普通的愛心人士,可能只是物質幫助或經濟資助。然而當我閱讀到後面部分的時候,我被修女的行動深深地打動了……
其實讀完了這本書,最讓我感觸的地方是德蘭修女使我改變了對愛的認識。以前,我覺得愛一個人,應該付出,但也應該追求回報。但是德蘭修女的愛是不需要任何回報的,也就是說修女的愛是無私的。
這本書背後有一個小故事,說的是有兩間屋子,兩個屋子裡都有著一群人,圍著一鍋湯,每個人都有一個勺柄比自己手臂還長的勺子。第一個屋子裡的人只用勺子為自己,所以他們誰也喝不到湯,而第二個屋子裡的人是用自己的勺子將湯餵入別人的嘴裡,並且他們都高興地唱著歌。
這個故事就告訴了我們當大家互相幫助,心存愛心的時候,大家都非常高興。的確,當我們幫助別人的時候,當別人因自己的幫助而感到高興的時候,我們自己也會非常高興。可是,有的時候,我們在幫助別人的時候,會有一些想法,比如,我會希望別人記住我幫了他的忙,或者是希望如果有一次我也遇到了困難,他可以來幫助我,或者也許那個人沒有幫我,我會想到再下一次,我就不幫他了。這可能是一種人們都會有的追求回報和要求平等的心理。可是,這種心理我卻沒有在德蘭姆姆身上看到,所以也說明她在幫助別人的時候,並沒有那麼多的想法,只是想一心幫助他人。
德蘭修女讀後感(二)
在此之前,我從來不知道有人像她這樣活著。我崇拜《海賊王》裡的路飛,因為他能為夢想和夥伴犧牲一切,但他畢竟是漫畫裡的人物,就像超人和蜘蛛俠一樣都是不存在的。她不同,她是實實在在的人物,有史以來最沒有爭議的諾貝爾獲得者之一。從出生到終老,她把自己的一生都獻給了主,使眾人能因為她而感受到神的存在。她是一朵小花,喜悅了上帝也溫暖了世界,她的名字叫龔沙,以後的德蘭修女。她讓上帝的愛跨越了宗教、種族和國界,她讓上帝的光同樣照耀在世界最陰暗的地方,給他們溫暖。她曾說自己只是神的工具,她不為自己而作,而是為神而作,是他的一支鉛筆,那麼,神肯定是想用這鉛筆在世界上寫下仁愛,好讓我們知道他是多麼迫切的想讓我們知道上帝的愛,並且多麼迫切的希望我們能彼此相愛。
這是一則寫在封皮上的故事,我必須先寫在這裡:有人和上帝討論天堂和地獄的問題。
上帝對他說:「來吧!我讓你看看什麼是地獄。」他們走進一個房間。一群人圍著一大鍋肉湯,但每個人看上去一臉餓相,瘦骨伶仃。他們每個人都有一隻可以夠到鍋里的湯勺,但湯勺的柄比他們的手臂還長,自己沒法把湯送進嘴裡,只能望「湯」興嘆,無可奈何。「來吧!我再讓你看看天堂。」上帝把這個人領到另一個房間。這裡的一切和剛才那個房間沒什麼不同,一鍋湯、一群人、一樣的長柄湯勺,但大家都身寬體胖,正在快樂地歌唱著幸福。「為什麼?」這個人不解地問,「為什麼地獄的人喝不到肉湯,而天堂的人卻能喝到?」上帝微笑著說:「很簡單,在這兒,他們都會餵別人。」
不管其他人能從這個小故事裡面得到什麼,我看到的只有『彼此互愛』(耶穌基督給我們最後的命令)。孔子講「仁愛」,孫中山先生講「博愛」,而基督就是愛。德蘭修女說:「世界上有許多人渴望著一塊麵包,卻有更多的人渴望著一點點愛。西方世界的貧窮是一種不一樣的貧窮——不僅因為孤寂而貧窮,也因為心靈的貧乏和精神的困頓而貧窮。」而關於如何去愛,我十分贊同德蘭姆姆「從一個開始」的觀點,「我不同意好高騖遠的行事態度——愛得從一個人身上開始」,稱之為整體的東西太過抽象,只有先對具體的這一個有意義,然後才有可能對許多以至於整體有意義。所以,先從身邊的人開始,慢慢把愛拓展,好讓眾人看到我們就能看到基督,讓我們接觸的每一個人,都可以在我們身上感覺到神的存在。
德蘭修女讀後感(三)
當我第一次拿到書的時候,著實被封面上的人給嚇了一跳。那是一個瘦小的、年邁的、甚至有些醜陋的老人。但在我讀完後,當那個封面中的老人重新出現在我的視野里時,我覺得她已經變了。她眉宇間流露出來的那種無止境的慈祥,她臉上那一道道深深的皺紋里散發出來的愛的光芒,她那雙不知拯救過多少人的手和那條潔白的廉價的代表她身份的修女服。她不再瘦小,不再年邁,不再醜陋,她是偉大的。她用愛感動著世界,用愛拯救著世界。
德蘭修女的一生經歷了不知道多少次的坎坷。她遭窮人的誤解,遭世人的辱罵,遭其他教會的反對。但她都沒有放棄,她一直堅持著一個信念:一生都為窮人中的窮人服務。沒有堅定的信仰,沒有忘我的奉獻,這是不可能做到的。她帶著愛的光芒在這片有限的大地上行走,卻把無限的愛帶給了他們——那些窮人中的窮人:病人、被遺棄的人、沒人關懷的人、流浪的人、垂死的人以及那些內心飢餓的人——使他們被美麗的光芒所溫暖和照亮。德蘭修女曾經說:飢餓並不單指食物,也指對愛的渴求;赤身並不單指沒有衣服,也指人的尊嚴受到剝奪;無家可歸併不單指需要一個棲身之所,也指受到排斥和丟棄。除了貧窮和飢餓,世界上最大的問題是孤獨和冷漠。德蘭修女認為孤獨也是一種飢餓,是期待溫暖愛心的飢餓;世界上最大的飢餓,不是缺少麵包,而是不被愛和不被欣賞。德蘭修女認為「漠不關心是一種罪」,冷漠會間接的殺人。其實想想可以理解,很多時候一個努力的眼神、一個問候的簡訊都可以改變一顆冰冷的心。()
其實在我們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也應該向這位偉大的修女學習,當一個需要你幫助的人出現在你面前時,不要抹掉心中的善良,也許就是你的那隻援手可以挽救一個人的生命。德蘭修女的偉大在於她行動的微小,她尊重每一個個體,就是因為她心中對個體的尊重,也就是對人的尊嚴和生命的尊重。這對我們現在的工作是不是更有警醒意義?不要迷失在效率或成果中,而忘記了,每一個在你面前有著愛的需求的個體。我們至少可以在這裡找到一種普及的信仰,那就是愛,而只有擁有了愛的靈魂,一切的行動才會有正確的驅動力。喜歡她的一句話:「一顆純潔的心,會自由地給予,自由地愛,直到成傷。」
《在愛中行走——德蘭修女傳》這本書給我很大的啟迪。嬤嬤用她奇妙的一生告訴我們:她用畢生的時間去愛窮人,讓人們懂得,窮人也應該被愛,被尊重。德蘭嬤嬤是一個能點亮你我心靈的人,我從她身上學到,我們需要接過她手中傳遞愛的火把,照亮自己,照亮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