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公移山的讀後感(一)
兒時就聽說了《愚公移山》的故事,不止一次地被愚公契而不捨的精神所感動。這則寓言故事流傳了幾千年,愚公的精神也激勵著一代又一代奮發向上的炎黃子孫。首先,我們來看移山前的謀劃:「聚室而謀」後,立即得到「雜然相許」,並且「雜曰:投諸渤海之尾」。可見,愚公先前只是考慮到「指通豫南、達於漢陰」的好處,提出移山的構想,而集體智慧的結晶則解決了「焉置土石」的問題。其次,看移山中的成員:從愚公家中能「荷擔者三夫」,到鄰人孀妻之遺男,都為移山不遺餘力。正如愚公所言,是「吾與汝畢力平險」。而愚公已年近九十,在當時的生活條件下,就算健康,充其量也只能是個「指揮」吧。再者,看移山後的結果:操蛇之神「懼其不已」。其實是懼愚公沒有窮盡的子子孫孫,而「帝感其誠」,其實也是被愚公一行人的努力所感動,才命夸娥氏二子背走這兩座山的。可見,移山一事,並非愚公一人的功績。認識這點,對我們做好平時的工作大有好處。現在總有那麼稍有點能力的人,取得了一點成績,便飄飄然起來,把自己看成是救世主的化身。其實,這種想法不僅是錯誤的,而且是危險的。無論革命的成功或某項事業的完成,這其中固然離不開某些個人的努力,但又怎能離開眾人的齊心協力?記得中央電視台《人與自然》中講述過這樣的故事:螞蟻,也許是動物王國中最講究集體協作的群體了。非洲螞蟻在前進途中,倘若遇到一根剛燃過的木棒,一定會義無反顧、前赴後繼地爬上去,直到其它的螞蟻能暢通無阻為止。這種抗爭意識,這種協作精神,與愚公他們相比,也毫不遜色。我不禁又想起了一個個模範和英雄。60年代的雷鋒是全國人民學習的楷模,雷鋒的旗幟在今天仍然閃耀著時代的光芒。可我們進行社會主義建設,只有一個雷鋒是遠遠不夠的,只有一個徐虎同樣是遠遠不夠的。事實證明,這場特殊戰役的勝利,需要全體航天工作者的共同努力和國家的支持,才能最終成為我們民族的驕傲。綜上所述,我們在學習這則寓言時,既要認識到愚公的可貴之處,更要領悟到「眾人拾柴火焰高」的道理。否則,便會產生個人崇拜主義的心理,導致盲從;落到自己身上,又會產生個人英雄主義的言行,導致冒進。因此,我們在褒揚愚公精神的同時,不要忽視了集體的智慧和力量,應兩者並舉,攜手同進,共創美好未來。我想,這,才是「愚公精神」的精髓所在。
愚公移山的讀後感(二)
最近,我讀了一篇文章,名字叫《愚公移山》,它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古時候有位老人叫愚公,他的家門前有座大山,每次出門都要沿著山繞一個很長的圈才能走到外面,很不方便。便帶領全家人去移動那兩座大山。他們又是鑿石頭,又是挖石塊,然後推到渤海去。有一位人稱「智叟」的老頭,他以嘲笑的語氣勸阻愚公:「你怎麼會傻到這個地步呀!就憑你的這些力氣,能搬動這兩座大山嗎?」愚公卻說:「你才傻呢!我雖然搬不動這兩座大山,但我還有無窮無盡的子子孫孫!他們可以繼承我搬山的精神呀!而這兩座大山卻不會增高。」終於有一天,愚公移山的精神感動了玉皇大帝,玉帝派人把這兩座大山給移走了。
讀了這個故事,愚公那種碰到困難不退縮,不放棄堅持、樂觀的精神讓我們深深地振撼。使我理解只要努力。堅持就一定會成功的,不要理會別人的眼光,別人的說法。另外做事也要反方向看問題,不管有多難。我們一定要有一種不放棄、不拋棄的理念。而我們在學習時往往對不會做的題不動腦筋,不認真做,面對困難就低頭,見了困難就逃避。和老愚公比起來,自己是多麼的渺小啊!老愚公那下定決心、不畏困難的精神使我深受感動。
從今往後,我要向老愚公學習,面對困難不低頭、不逃避,樹立敢於克服困難的信心,學好每一門功課,長大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愚公移山的讀後感(三)
最近,我看了由湖北美術出版社出版的《成語故事》。這本書深深地吸引了我,因為裡面講述了許多像「汗馬功勞、盲人摸象、畫龍點睛、名落孫山、水滴石穿」等等這樣生動有趣的成語故事,其中讓我最受啟發的要數「愚公移山」了。()
從前有個老人叫愚公,他家門前有兩座山,所以出行很不方便,有天他召喚全家老少說要搬山,大家一致同意。之後他們不管是炎熱的夏天還是寒冷的冬天,都在搬山。鄰居勸他說:「你已經老了不可能把這座山搬走的。」愚公說:「我是老了,但我還有兒子,兒子會生孫子,孫子又會有兒子,一代代挖下去,總有一天會成功的。」愚公的精神感動了天上的神仙,於是就施法術把山搬走了。
讀了這個故事我知道了,做事要有頑強的忍耐力和不怕困難、不怕犧牲的精神,這樣再難的事也能辦成。我就想起我學彈鋼琴的事,每開始學一首新的曲子,我都會覺得很難,磨磨蹭蹭不肯練習,還不停地抱怨:「這首曲子太難了,我不會彈!」在媽媽的鼓勵下,我學會了給自己定一個目標,練習後在琴譜上畫上一個個「正」字,告訴自己已經彈了多少遍,按這種方法給自己鼓勁,這樣彈得久了,自然就會熟練起來。練琴如此,做其他事情也同樣。只要像愚公那樣堅持不懈,不怕困難,任何事情都能做好。因為「有志者,事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