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羽刮骨療毒讀後感(一)
在《三國演義》中,虛構的情節很多,關羽刮骨療毒算是眾所周知的了。
華佗是我國古代的一位名醫,歷史上真有其人。據史料記載,關羽「刮骨療毒」也確有其事。華佗給關羽「刮骨療毒」的故事幾乎家喻戶曉,況且《三國演義》上也有生動的描述。其實華佗沒給關羽「刮骨療毒」。
據史料記載,關羽「刮骨療毒」是在東漢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而華佗早在十一年前的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就已被曹操殺害了。《三國演義》第75回,名醫華佗為關羽行「刮骨療毒」一節,料想大家都不會陌生。
神醫華佗確有其人,他曾創「痲沸散」,是世界醫學史上首次使用藥物全身痲醉而施行剖腹術的人。不過,歷史上的華佗並未給關公治過箭傷,二人連見面的機會都沒有。因為華佗死於建安13年(公元208年),而關羽中毒箭則是建安24年(公元219年)的事,其間相隔11年,死人焉能醫活人?不過關羽中箭刮毒確有其事,這在《三國志·關羽傳》已有記載,其詳細情況與《三國演義》所述相似,但可惜書中沒有記下醫生的姓名。不過,後人還是最佩服關羽,一則是關羽所處的時代較早;二則「大刀關公」這個勇猛無比的形象早已深入民心。加之《三國志》中的「伸臂令劈之,時方與諸將飲,臂血流於盤器,而公言笑自若」的生動描述,也令人覺得更真實可信。《三國演義》有一段華佗給關羽刮骨療毒的故事。故事寫道:有一次,關羽在戰鬥中左臂被敵人射中一箭。箭頭有毒,毒已入骨,又青又腫,不能動彈。名醫華佗聽說關羽箭傷不愈,表示能為他割開皮肉,刮骨去毒。手術進行中,華佗刮骨的聲音悉悉刺耳,周圍的人心驚膽戰,掩面失色,而關羽卻依然飲酒弈棋,若無其事。等到華佗刮盡骨上的毒,敷上藥,縫上線,手術告成,關羽便大笑而起,高興地說:「先生真是神醫。看,我的手臂已經屈伸自如,毫無痛楚了。」華佗也說:「我一生行醫,沒有見過象您那樣沉著堅強的人,真是大丈夫!」
《三國演義》刮骨療毒的故事,既誇張了關羽虎將非同尋常的大丈夫氣概,又讚頌了華佗神醫的高明醫道,這是一個家喻戶曉的故事,至今還膾炙人口。當然,華佗為關羽刮骨,只是一個演義故事。在史書《三國志》的《關羽傳》裡並沒有說明為關羽治病的醫者是誰,《華佗傳》裡也沒有記載他為關羽治過病。何況,華佗發明了痲醉劑,也不必讓病人去經受不痲醉就刮骨的痛楚。
關羽刮骨療毒讀後感(二)
《三國演義》介紹了許多英雄和動人的故事,其中我最喜歡看《關羽刮骨療毒》這篇故事。
一天,關羽不小心中了毒箭,手臂又疼又腫,無法動彈。名醫華佗來幫他治療。在治療時,要用小刀劃開肉,挖出膿血,把骨頭上的毒一刀一刀地刮下來。關羽眉頭都沒有皺一下,還請來馬良和他下棋,。看著一滴滴血從手臂上落到盆里,關羽不喊一聲痛。傷好後,華佗笑著說:「你是我第一次見到這麼英雄的人,我真佩服!」關羽笑著說:「我乃大丈夫,不怕疼!」
關羽面對劇痛有著超凡的毅力和鋼鐵般的意志,值得喝彩。他堅強精神多麼值得我們學習啊!
常聽別人說:「生活就像海洋,只有意志堅強的人,才能達到理想的彼岸。」我要以他為榜樣,鍛鍊自己的意志,做一個面對困難堅強不屈的人。
關羽刮骨療毒讀後感(三)
這個星期,我讀了我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其中我最喜歡的人物就是關羽,他是一個英雄豪傑,經歷了過五關斬六將、千里走單騎、單刀赴會等許多的事,特別是關羽刮骨療傷的故事,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故事講述了三國時代,()魏、蜀、吳惡戰連場。有一次,關羽在攻打曹操時,右臂不慎中了毒箭。華佗看過關羽的箭傷,說:「君侯的手臂若再不治理,恐怕便要廢了!如果要治好,就得把君侯的手臂牢牢綁在柱子上,然後我用刀把皮肉割開至見骨頭,颳去骨頭上的毒,再敷上藥,以線縫合,這才能治好,但恐君侯懼怕。」關羽聽了,笑著說:「我不是世間俗子,我不怕痛,更不用把手臂綁在柱上。」華佗也沒說什麼,便取出一把尖刀,請人在關羽的臂下放了個盆子,看準位置後,下刀把關公的皮肉割開。將士見到這情境,嚇得臉色蒼白,而關羽卻繼續面不改色地下棋吃喝。
讀完這篇文章,我不禁想起了自己的故事:有一次,我因為自己亂跑,而把膝蓋給摔破了。當媽媽給我上藥時,我一個勁地喊:「疼,疼!」甚至還大哭起來。現在回想起來,我的疼痛和他的疼痛相比,真是天壤之別啊!
多麼堅強的人啊,多麼值得敬佩的人啊!當我讀到圍觀的宮女、太監和侍衛們都捂上了眼睛,甚至有的人悄悄退下,不敢看著眼前發生的事情這句話時,我心裡便湧上了許多的問題:關羽為什麼不會感覺到疼呢?難道關羽是古代時候刀槍不入的「鋼鐵俠」嗎?他是銅牆鐵壁麼?其實,關羽並不是什麼鋼鐵俠,而是因為他具有一種堅強的精神。
一個人有了堅強的意志,才有了偉大的生活,因為只有堅強者才能在命運之風暴中不斷地努力奮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