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讀後感

文明美德讀後感

文明美德讀後感(一)

在暑假裡我看了「中華傳統美德故事」,其中我最喜歡「大禹治水」、「完璧歸趙」和「孟母三遷」三篇故事。

大禹治水這篇故事講了洪水淹沒了農田,禹決定治理洪水,在禹的帶領下,他們吃盡千辛萬苦,大禹三過家門而不入,全身心無私地奉獻到了治水事業中。洪水終於被制服了。

其中我最喜歡的人物是大禹。因為他堅持不懈地治理洪水,百折不撓、信念堅定,和老百姓們一起挖通了九條大河,劈開了九座大山,我很佩服大禹。

我第二喜歡的故事是「完璧歸趙」。講的是趙王得到了一塊絕世寶玉和氏璧。秦王很想得到它,就用十五個城與越王交換。趙王不敢得罪秦王,明知秦王不會給十五個城,但還是要派人送玉。大臣藺相如用自己的膽量和智慧,將寶玉和氏璧送還趙國。

這篇故事的人物中我最喜歡藺相如,因為他既忠誠又聰明。他猜到秦王會不守信用,就用要撞柱子碎玉的方法逼迫秦王讓步。

我第三喜歡的故事是「孟母三遷」。講的是戰國時期,有一個大學問家叫孟子。孟子小時候家住在草地附近,他和鄰居家的小孩把學辦喪事當做遊戲玩。因為孟子不好好學習,孟母連搬了兩次家,最後搬到學堂附近,以保證孟子能有個好的學習環境。

其中我最喜歡孟子,因為他很聰明。明白孟母把織好的布剪碎的意思是學東西要持之以恆,從而懂得母親的良苦用心。第二喜歡孟母,因為她很關心孟子,為了他的學業做出很大的犧牲。

中華傳統美德故事時寫了許多我們要學習的品德。我們一定要尊重先人的智慧,學習先人的精華,這些中華傳統美德,是幾千年的道德精髓,對我們的健康成長非常有用處。

文明美德讀後感(二)

我讀了一本關於文明、美德、禮儀的書。

我們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以文明、美德著稱全世界。什麼是文明美德了?簡單地說,就是一個人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是否做到一種行為規範。

文明美德不僅僅是個人素質,教養的體現,小到個人道德和社會公德的體現,達到一個城市的臉面,一個國家的臉面,可見,文明美德的影響有多大。所以,我們作為二十一世紀的炎黃子孫,就更應該把美文明美德的這一良好好禮儀之風繼承發揚下去。那麼,文明美德有體現了什麼呢?文明美德體現了一個人的道德水平,文化修養,甚至能體現一個城市額形象和風貌。

其實,我以前也不懂文明美德。過馬路不遵守交通規則,乘電梯總是隨便站一個地方。坐公車不為老弱病殘讓座。雖然公車大喇叭喊著為老弱病殘讓座,可我還是不肯起來,那個時候,「文明美德「對我來說簡直就是個陌生辭彙。

直到後來,我讀了《文明美德,伴我成長》後,我才知道文明美德可以從你生活中每個小細節,甚至一舉一動表現出來,對我們國小 生也是十分重要。從此,我就勵志 一個講文明美德的人。

從此以後,我過馬路黃燈就停下來了,乘電梯總是幫忙按控制按鈕,坐公車有老弱病殘者我便讓座。

文明禮儀可以體現一個人的素質,用一句文明禮貌的話能使祖國繁榮昌盛,二十一世紀的炎黃子孫們,我們要爭做文明的主人,與文明禮儀同行……

文明美德讀後感(三)

讀了《文明美德,伴我成長》這本書,我最喜歡的就是第八課尊重每一個人」中的一個故事——「29分錢的捐款」。這個故事講述了:一天夜晚,德蘭修女在貧民區髒亂的街道上快步走著,一個乞丐不好意思地攔住她,請她接受自己一天乞討到了錢:29分。德蘭修女不僅收下了29分,還把自己未及時吃的晚餐:一塊麵包和一瓶水送給了那個乞丐。後來,德蘭修女多次在演講中說了這個故事金光閃閃的道理:「窮人沒有錢,沒有地位,但不缺少互相幫助和體諒的愛心。這正是窮人的偉大所在。只要願意的話,我們每個人,即使是一個身份卑微的乞丐,也可以對他人獻出愛心,對他人有所幫助。」窮人並非那麼窮,那顆充滿愛的心不就是他們的亮點嗎?

文明就像一盞燈,燈亮一些,我們的身邊的黑暗就會少一些。每一個人的心靈都像是一扇窗,窗戶打開光亮就會進來。文明就在我們身邊,離我們很近很近。近得觸手可及。只要我們肯邁出文明的一小步,社會就會邁出文明的一大步。文明是一種力量,好像奧運火炬手傳遞火炬一樣,火炬經過每人的手中後,便可以匯聚更多的熱情、釋放更多的熱情。

做文明人就要從身邊的事做起,從自己做起,這樣就能使我們的社會更加文明,更加美麗。讓我們說文明話,行文明事,做文明人吧!文明美德,伴我成長!()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