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石溪的小說讀後感(一)
這個故事出自「沈石溪動物傳奇故事」里的《再被狐狸騙一次》,作者沈石溪。
這個故事主要講了:一個年輕人在回家的路上被一對狡猾的狐狸夫婦騙走一隻大閹雞。過了幾天,年輕人上山砍柴時,又遇見了那對狐狸夫婦,他想要報復一下,恰好又在腳邊的樹洞裡發現一窩小狐狸,狐狸夫婦里的母狐又在樹洞裡,便想到這就是那狐狸夫婦的子孫,
便舉起了柴刀,只要母狐狸一露頭就給它來個斬首示眾。公狐狸為了讓母狐狸能帶著它們的小寶貝安全轉移,竟不惜咬斷自己的腿骨,想把年輕人引開。可憐天下父母心,看著鮮血淋漓的公狐狸,年輕人雖然識破了它的騙局,卻甘願再次受騙。他慢慢的放下了手中的柴刀,轉過身來,準備去追公狐狸。剛走一小會,母狐狸就在離樹洞不遠的土丘後面「呦呦」的叫囂,聲音平緩,好像寄出了一封平安信。這時,公狐狸的臉上露出了欣慰的表情。它只是做了個躥跳的動作,就掉在地上,死了,因為血流得太多了……
讀了這個故事,我不禁流下了眼淚,這血染的父愛是多麼偉大!我們要好好孝敬父母。
沈石溪的小說讀後感(二)
暑假裡我看完了沈石溪的動物系列小說,其中有一本書的名字叫《第七條獵狗》。沈石溪把這本書分成了三個部分,第一個部分寫狼;第二個部分寫狗;第三個部分寫豺。
沈石溪在寫動物小說的時候經常深入到動物的領地,動物都有很強的領地意識,特別是雄性動物,他們在自己的領地用小便畫出地盤,其他的動物就會很自覺的不侵入它的領地。但是一旦有人侵入,就會被動物攻擊。
有一次,他進入了一種別名叫紅狼的豺狗的動物的領地,被圍困在一棵孤零零的大樹上,整整兩天滴水未進、粒米未沾,餓的都快虛脫了。他養的一隻獵鷹從寨子裡飛到森林裡找到了他,又飛回寨子裡向村長報警,領著獵人救出了他。
雖然和動物接觸很危險,但是沈石溪為了寫好動物小說還是經常和動物打交道。他的這種精神很讓我佩服,他讓我知道了不管做什麼事情都要有毅力,不怕困難,堅持到底這樣才能把事情做好。
沈石溪的小說讀後感(三)
最近,我迷上了沈石溪的動物小說。第一,是因為這些動物故事很吸引人。第二,是因為故事裡還蘊含著很大的教育意義。
說幾個我熟悉的故事吧!《駱駝王子》中講到了動物們因為火山爆發,而進行了漫長而悲壯的大遷徙。大遷徙中,其它動物像斑羚、野馬、野牛等都成了自私鬼,你不讓我,我不讓你,最後一匹匹地倒在了冰天雪地中。而駱駝卻懂得尊老愛幼,草叢讓小駱駝先吃,野獸來了讓小駱駝呆在包圍圈裡,沼澤中大駱駝當橋,讓小駱駝先過……因此駱駝們到達了雲南,並把這種美德傳了下去。可這種美德卻讓野駱駝走向了瀕臨滅絕的道路。原來,種族們一向溺愛孩子,到了逆反期還一味地護著它們,等到發情期,也不讓它們離開獨立生活。因此,小駱駝就失去了自我生存的能力,駱駝王子只好讓主人公和嚮導強巴當牲畜養。
看來,一味地溺愛就會讓孩子產生依賴,無法自理更生,更無法繁衍後代,到了年輕力壯的時刻內心卻還是一個小孩子。動物行為學家把青春逆反期稱為「第二次斷乳」。這個期間十分重要,它會影響動物的一生。如果「斷乳」成功了,那麼它們就會真正發育成熟了。如果「斷乳」不成功,那它們就會變成一個只不過體格強健高大的小孩子,影響到學習、生活、工作、婚姻……
我們人類何嘗不是呢?在這一方面,我們也要向一些食肉動物學習。有些食肉動物,幼崽長大後父母就會把它驅趕出群體,永遠也不讓再回來。讓我深有感觸的是狐狸清窩的習性。有一種叫赤狐的狐,它的幼崽大約一歲半就要被母狐殘忍地趕出窩。有人說這是母狐出於自私。但事實並非如此,這是因為母狐要幼狐獨自闖蕩世界,自力更生,獨立生活。就連瞎了眼的狐狸也寧可自己餓死也要清窩。狐狸竟如此智慧!雖然我們不需要像狐狸那樣清窩,但也要漸漸學會獨立生活,這樣才能成為有出息的人。()
動物的世界就是這樣的,看了沈石溪的作品我倒覺得有時動物還真是我們的好老師,仔細想想,我們人類有時還真「禽獸不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