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非隨遇而安讀後感(一)
孟非,當今中國媒體界裡一名赫赫有名的主持人。可以說他成長故事是一個很好勵志故事,尤其讀完的他的《隨遇而安》一書後更進一步了解到了他的故事。
首先,當初他剛開始參加工作時是一名被人看不起的臨時工,然後輾轉多個工作崗位後漸漸地走上了如今的工作,也有了很大的成就。自開始在社會上立足時他自己一直覺得自己總有一點跟別人不一樣,他相信自己終究會得到想要的東西。
臨時工的日子心酸艱苦,卻奠定了他往後的不平凡。四十年,人生坎坷,從平凡到精彩,命運總總在不經意間轉折!
作為一名當今時代的大學生,我深深體會到了前輩如今的成功並不是就那麼輕易得來的,一定要為自己的將來奠定好基礎,學好專業知識,給自己闖出一片天地!!!
孟非隨遇而安讀後感(二)
因為《非常了得》我對孟非才是真的有點認識,常常被他隨口而出的博學而驚羨,碰巧我那天在同學宿舍看到了《隨遇而安》這本書,隨手翻了幾頁。當時就恰好被孟非書中的一句話吸引了:「我有了一個重要的人生原則;永遠不要對別人的幫助有太高期待,哪怕是你的父母,凡事靠自己。」當時就有共鳴的感覺,很想去了解體會孟非說這句話的原因,如今讀完,還可以吧。就像作者序言說的一樣,書本確實沒有什麼很生動的組織語言和特別深厚的寫作功底;但確實是給人很真實的感受。
這本書主要寫得是孟非本人的成長環境和經歷,具有一定的時代特徵。書本內容中間沒有什麼特別勵志的故事情節安排,主要講述的是主人公孟非在離異的家庭中長大、讀書、工作一直到至今成名的寫照。這反而讓人覺得比較貼近實際。畢竟現在在我們看來,夢想是個很不靠譜的東西。孟非的成功和所有人的成功一樣,都是不可以複製的。但有一點作者表達得很清楚,那就是:所有的成功都要自己努力的付出和不斷的堅持和積累。當然,相對那些X二代而言,就沒有什麼可比性了,你懂的。我認為,孟非的成功與他深厚的文學功底、幽默開朗的性格和對職業的堅守付出是密不可分的。突然會非常同意孟非對成功的理解:「這個世界上,成功對一個男人而言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但未必是唯一重要或者最重要的事情。這個世界上還有很多我們愛的人和愛我們的人,他們在乎我們的感受,與我們是否成功無關。」好像這表達的就是我們心中最想表達出來的東西,只是自己暫時沒有那麼強大的組織能力罷了。想想確實如此,是的,作為父母都是望子成龍,望女成鳳。但父母心底永遠都是希望我們健康平安!他們對我們的付出,對我們一生的愛,與我們是否成功真的沒有太多聯繫。
我們是不是應該想和做一些有意義的事;而有意義的事,我認為就是做最好的自己。做最好的自己,對家庭對自己都至少多一些責任感。 每個人心底都有一個夢想,就算它在現實生活中不堪一擊,但我們都不會放棄,因為那是生活的希望。如果你理解我說的這句話,我想我也會理解你。如果某一天你覺得這很可笑,那麼請你主動離開我;因為我想我們已經不再是在同一個世界了。
孟非的隨遇而安,是一種積極、豁達、進取的人生態度,真實從容,順應本心,不執迷,不惘然,坦然面對生活中的每一次改變。 人活在世上,都要面對種種壓力。有的人努力調整自己,走一條適合自己的路,然後通向成功;有的人吃不到葡萄就說葡萄酸,放棄追求努力,還自欺欺人地安慰自己;有的人一條道跑到黑,明知道沒有希望還固執己見,不撞南牆不回頭,結果活活累死;有的人整天空想和憂鬱,卻不知道努力,卻不懂得行動的價值,結果白白地浪費了大好光陰…… 壓力,實際上很多時候都是自找的,可能是心態消極、不自信等原因,只要明確了自己奮鬥的目標,擺正心態,積極尋找成功的方法,就會化壓力為動力,用自己的聰明才智挑戰更高的目標。隨遇而安,我理解的是對生活隨和而感恩的積極心態,相信只要努力就會有美好未來的源源不斷的追趕動力。
孟非隨遇而安讀後感(三)
因為喜愛江蘇台的《非誠勿擾》節目而喜歡主持人孟非。因此寒假裡特意買來他所著《隨遇而安》閱讀,這是孟非對過往四十年歲月的動情回顧、從容講述。 從「腦殘」的童年,到嚴重偏科的中學時代,辛酸艱苦臨時工歲月,直到今天「風光體面」的主持人生涯,用「隨遇而安」四個字作了總結。每個人的生活經歷,細細回味,都是一段動情的歲月。
童年重慶、少年南京,不同的文化對他影響深遠。中學時代的嚴重偏科,黑暗得讓他看不到未來。臨時工的日子辛酸艱苦,卻奠定了他往後的不平凡。他從攝像、記者、編導、製片人、主持人的不同角色上一一走過。四十年,人生坎坷,從平凡到精彩,命運總在不經意間轉折。順應本心,淡定從容,坦然面對每一次改變。隨遇而安,是很多人問起他的心路歷程時,他給出的唯一答案。
中國語言文字的豐富,讓任何一個詞語的理解都可以有不同的角度。比如,「隨遇而安」,可以理解為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簡單地滿足自己、滿足現實、不求改變,甚至是不思進取;也可如清朝文康在《兒女英雄傳》中的感嘆一樣,「吾生有涯,浩劫無涯,倒莫如隨遇而安」,一生走過,回過頭來,可能大多數人的感慨,不是隨遇而安的一生,便是應該追求隨遇而安的感慨。
孟非的《隨遇而安》,怎麼去理解,孟非自己說出這本書不是為了勵志,只是獻給自己40 歲的生日而已。但讀者,至少我,卻讀出了另一番的意境。人都是歷史的人,社會的人,很多時候,看起來是自己選擇了自己的人生,實際上社會選擇人生中的自己。「遇」具有隨意性,往往不以自己的意志為轉移,因此最好的選擇就是「安」,但問題是如何「安」,不同的「安」又會導致不同的「遇」。 我讀這本書是因為他當前主持的紅遍全球的《非誠勿擾》節目,在《非誠勿擾》節目中的語言睿智幽默,深刻,富有哲理,耐看,令人深思,給人啟迪。
在書中孟非用輕鬆的筆調,樸實的語言,真摯的情感,好像在講別人的故事一樣,講述著他的淡定人生,隨遇而安。儘管他的文字當中不乏幽默之感,但我在閱讀過程中,內心不止一次地掀起了波瀾。人到中年的我,再次從孟非的文字中體味到人生的酸甜苦辣,磨難和心酸。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一個人不管在什麼環境當中,都要心懷美好的信仰,不斷地努力,執著的堅持,擁有達觀的心態和吃苦耐勞的精神,適時抓住迎面而來的機遇,完成從量變到質變的人生飛躍,在平凡的崗位上成就自己。孟非從一個印刷工成長為一個家喻戶曉的著名主持人,他的成功不是偶然而是必然。 孟非的《隨遇而安》,實則還是那一句話,「機會只會光顧那些有準備的人」。中學的偏科,實則是發現了自己的特長與潛力,讓他從黑暗中看到了自己未來的導引燈,做印刷工,在電視台打雜,當撰稿人,做記者、編導、拍攝、配音、新聞欄目主持等……正是因為「安」,從來不執迷,不惘然,所以才把工作做得出色,從而有了後面的「隨遇」。這對我們這些經常浮躁、抱怨懷才不遇、跳槽的年輕人來說,啟發是顯然的,有為才有位嘛。
自古英雄多磨難,從來紈絝少偉男。在讀《隨遇而安》時,心中湧起無數的感動。孟非在公主堡的歷險,渾身是傷,命懸一線,經受無數的磨難和歷練。孟非因為節目需要,去過很多地方。俗話說,走的路多,吃的苦多。可以說,最苦的時候,也是最鍛鍊人的時候。正因為見多識廣,加之他本人的勤學苦練,才能在日後的主持當中,憑藉廣博的學識,妙語連珠,信手拈來,遊刃有餘。 愛因斯坦說,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高中學有機化學,老師講到環丙烷、環丁烷,孟非問「為什麼沒有環甲烷、環乙烷呢?」全班哄堂大笑,老師也說這是愚蠢的問題。這個問題至今也沒有解決,或許誰解決了誰就可以獲得諾貝爾獎了。到這裡,我們也許明白了,愛因斯坦的話並不是對我們大眾講的,因為我們大多數人都不是愛因斯坦,只能在既有世界裡努力適應,做有限選擇,儘量最佳化配置。
如果孟非繼續糾結這一問題,或許已經沒有了今天的孟非。正因為他順應本心,淡定從容,轉而孜孜不倦地去看他的《圍城》。這種經歷,也許我們很多人都有,但我們卻沒有真正做到「安」,結果搞成了四不像。孟非後來的工作也大概如此,「安」心把本職工作做到極致,「副產品」也就自然出來了。現實中,大多數人也莫不如此,金錢、名譽、地位等都是隨帶的「副產品」,沒有安心本職是不可能的。
孟非在《隨遇而安》中說,「人是那麼複雜的,社會是這麼複雜的,每個人來自於不同的地域、不同的家庭、不同的生長環境和教育背景以及不同的人生經歷。他(名人、成功人士)身上或許有某些點滴,有一些個案的東西或許會給你一些啟示,但是作為人的成功參照他的軌跡,這是挺不靠譜的一件事。」是的,我們每個人的道路不一樣,問題是能否真正做到「隨遇而安」。
生活的本質終究是平淡,平凡本身就是一種生活方式,()在現實的社會中,如果我們能夠看清這一點,有自知之明,擺正自己的位置,把平淡當做一種生活態度,又何嘗不是一種走向成功、走向不平凡的選擇呢!孟非在《隨遇而安》的自序中說:「如果有人肯讀完它並由衷地認為他很有意思,我只能認為:這是個奇蹟。」很榮幸,我完成了這個奇蹟,從今天開始,就像讀書一樣,隨遇而安!
孟非說是景志剛總監改變了他的命運。如果說,孟非是千里馬,那麼景志剛總監就是伯樂。與其說《南京零距離》成就了孟非,不如說機會永遠垂青那些有準備的人。讀孟非的《隨遇而安》,不由想起孟子的話:「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然後知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