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與冰讀後感(一)
一周以前的周末偶爾在熟人的新居中看到《火與冰》,立即借閱。本來準備做公車作業,想不到拿起就不能放下,終於讀完了。
與讀《香草山》相似的感覺是,我們對許多問題有共同的看法。但令我感佩的是他在二十幾歲的校園生活中,已領悟了我接近四十歲才想到的問題和部分的答案,當然前提是他的閱讀量恐怕是我窮其一生也無法追趕的了。
我想起高中時張恩華老師在文科班部分同學傳閱我看電影「廬山戀」後寫的心得上批閱,「如果你能常常記錄下自己的感想,日後必有收穫」,那時我很遺憾自己的作品不曾印成鉛字,而且我也不是常常獲獎的寫作者,但張老師對我情有獨鍾,寄予厚望,雖然後來我徹底地讓他失望了。我現在終於明白,他最看中的,不是我的文采,而是我的感悟力。雖然那時我的幼稚和對新時代的熱愛使我還勉強跟上主流文化,但張老師已經看到我的叛逆,或許那也是曾經的他。
不知道余杰日後是否有更出色的作品,他的作品我讀的不多,但他的這本處女作一定是他最好的作品之一,是中國文學史和社會發展史上值得驕傲的一本書。
本書「心靈獨白」部分頗多真知灼見,及時記錄心中所想,否則誰保證某些閃光的思想不會在瑣碎疲累的生活中被埋沒並遺忘;「情感驛站」中我十分鐘愛「天真」、「靜穆」、「靦腆」「認真」、「憐憫」,我認為遠勝過錢鍾書的類似雜文,也許他們原本是不同類型的人。兩者以不同的方式入世,前者推人及己,後者則不會。錢氏的書我很多讀不懂,但讀的懂的,總令我感到缺少悲憫心,過於刻薄。余杰對陳寅恪和錢鍾書的看法,與我竟完全一致,雖然我並不能如余杰一樣拜讀兩位的代表作,實在是心有餘而力不足,至今束之高閣。
余杰似乎是贊成全盤西化的,如我之前。顯然他與我一樣,對於中國歷史缺乏全面的研讀和了解,因此其中難免「指出弊端卻沒有良策」。如果有識之士能夠共同探討,彼此取長補短,逐漸達成共識,不僅是有趣的智性活動,而且也是國家之福,可當文章學識更多地用於沽名釣譽、換取財富和權力,新聞出版自由無日可待的情況下,談何容易?不僅蔡元培是孤獨的,余杰也是孤獨的。
對於大學教育的日漸墮落,余杰發出最痛心的嘆息。人說,司法腐敗令社會的最後一道防線崩潰,但大學教育的墮落將窒息社會文明進步的火種,令社會文明倒退,即使經濟發展迅速。「正因為每個人都自我崇拜,所以才有難以根除的個人崇拜,正因為每個人都渴望龍袍加身,所以才有長久不衰的皇權」「思想是危險的,尤其是在思想家沒有獨立人格的時候,思想家是軟弱的,尤其是在思想為專制服務的時候」,「邏輯學乃是民主制度最堅實的根基,只有懂邏輯的國民才能建立民主的國家」,弊端的消除,獨立思想的形成,擁有凡事懂得推己及人、懂邏輯的國民,除了教育,難道還有其他方法嗎?
余杰對中國知識分子的批評,雖然我也是心有戚戚,但仍是醍醐灌頂。脫離民眾,缺乏生存能力,確實是中國知識分子的致命傷,這是指真誠的知識分子,而那些積極參與爾虞我詐、權力鬥爭的,則將知識用作戧毒的利器,具有過強的適應力和生存力。
在遍地文字垃圾的時代,這本書即使不是字字珠璣,也全部是作為知識人的余杰獨立思考的成果,這本書是在江執政時出版的,那時還出版了不少好書,僅僅為此,我也對他懷著感激之心。我寧肯統治者多關注些個人享樂,少念些緊箍咒。中國的民眾一向對政府期望不高,雖然頗有聖主情節。
火與冰讀後感(二)
半年前好友推薦我看下余杰的《火與冰》,評價很高。因為之前沒找到完 整版,所以也就一直沒看,前幾天恰巧搜到了,就把這本書下載到kindle里 。今天便抽空拜讀了書中的前幾篇短文,卻發現我對這本書實在有點無感 ,更沒法產生跟朋友一樣的共鳴。總覺得作者的自我意識太強,字裡行間 不時流露出一種自以為是的自傲感,而且對很多事情的批判口吻太硬也太 主觀,讓人讀起來不舒服。
這讓我想起我與另一位好友之前的一場談話,那時我跟她提到普魯斯特《 追憶似水年華》裡的那個保姆,那個保姆在看到主人家的女僕疼的死去活 來時無動於衷,當主人發現,叫她去書房查醫書,保姆卻在書房看醫書裡 的病症時淚如雨下,還一直在那低估可憐的姑娘啊,沉浸在自以為是的同 情中不可自拔,直到主人過來問她醫書裡提到的用藥時,保姆才反應過來 她來書房的原因。我跟好友說保姆的傷心是一種假象,不過是自己被自己 感動的。看了《火與冰》這本書的前幾個篇章,就感覺文章中這種現象很 明顯,好幾次所謂的悲涼都有點自以為是的成份,所謂的感動多少有點自 己被自己感動的嫌疑。
比如作者寫北大學生在電影院看李連杰的《精武英雄》那一段,文章寫當 電影院播放李連杰將一大批日本人打倒在地,北大的學生們在電影院掌聲 雷鳴,這種正常人都會產生的名族自豪感,卻被作者稱為沒有意義的浪漫 名族主義情緒,還說在北大看到這一幕讓他感到透骨的悲涼 這說法真 心讓人有點啼笑皆非,反正我是沒法理解作者這種莫名其妙的悲涼感。
即便是在現今生活如此和平安定的年代,似乎名族自豪感已經可有可無的 我們,看到電影裡的這一幕,也一定會激動不已,為自己是中國人而自豪 ,更何況是九幾年的北大學生, 他們那一代剛剛擺脫了動亂解放了思想並 漸漸與國際接軌,看到中國人將欺壓自己的人打趴在地而名族自豪感爆棚 的心態,是多麼自然而合理的事,有啥好悲涼的,難不成作者認為北大學生看到這一幕無動於衷作者才覺得正常?
而且作者還質疑說「掌聲之外,還會有什麼了?」這我就又不懂了,一個 電影院少說也有三四十個人,這麼多人掌聲後的那種所思所想,所感所悟 ,作者又是如何判別有還是沒有了,這些他所下的斷言不過是自己一廂情 願的自認為罷了。
我始終覺得一個好的作者應該將自己與其所描寫的人和事置於平等的地位 ,以客觀的態度來評論他們。而批判性的文字更應如此,我們看批判性的 文章,需要的是作者新穎脫俗獨樹一幟的思想,而不是為了看作者將自己 放在宛如上帝的位置, ()對人物和現象評頭論足,極端而挑剔,動不動就 「他們怎樣 我怎樣」,感覺誰都不如自己。
這本書目前我只看到百分之十七,後面寫的怎麼樣我就不知道了,不過前 面的內容是讓我失望的。但這些畢竟只是我的所想,看豆瓣里還是有很多 人對這本書評價挺好的,說這本書是自由主義的啟蒙書,或許吧。不過我 最認同的還是一個網友的說法,說余杰的文字更像一道耀眼的閃電,短暫 到無法照明,給人以啟發卻無法指引,深讀之後有種無痛呻吟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