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前同事伊伊,美編,特本分一姑娘,眼光品位超好,設計水平一流。
去年她告訴我,單位運營不好,快吃不上飯了。
我說一把好手藝傍身,還愁沒飯吃麼,大不了另謀高就。
她憂傷搖頭,說還能去哪兒呢,現在用人單位多挑啊。
很巧,不久後正好有個做HR的哥們發朋友圈,說公司想做新媒體,需要優秀美編一枚,待遇優渥,求推薦。
我立刻給他推薦了伊伊,並客觀公正地美言了一番。他表示十分期待。
於是我去找伊伊報喜。本以為能促成件好事,不想,她拒絕了。理由有點奇怪:公司太好薪水太高,怕幹不了。
我說肯定行,她說肯定不行。拉了半天鋸,我看出她確實邁不出這步,只好作罷。
2
前幾天伊伊生病,我去探望。
碰巧她老媽和兒子豆豆都在。老太太和伊伊一樣,特別本分,舉手投足都透著一種謹小慎微。
豆豆撕紙片玩,她一把搶過來:「別撕別撕,弄一地。」
豆豆要幫媽媽拿藥片,她立刻制止:「不行不行,別都灑出來。」
伊伊說想送豆豆去學鋼琴,她反對:「豆豆不是那塊料,多餘浪費時間浪費錢。鋼琴那麼貴,學會了能怎麼樣?咱這種家庭別想那些事。」
我看著這個老太太,忽然明白了伊伊為什麼那麼害怕換一家好公司。
她一定也是在「不行不行」「不要不要」「你不是那塊料」的養育方式里長大的。所以面對機會,她不敢嘗試,不願冒險,不相信自己能行。
骨子裡的不自信,拉住了她,使她無法往更好的地方去。
3
這很像馬戲團里的大象。
據說,為了防止大象跑掉,馴獸師要把大象拴住。而不管多高多壯的大象,都只要用細繩系在它的前腿,隨便栓在小樹或柵欄就可以,不用鎖鏈,無需牢籠,大象就不會跑。
因為在大象還是小象時,就是這麼被拴住的,而小象力氣小,屢次掙扎也無法逃脫,無數次努力又無數次失敗後,小象就認了命,不再做無謂掙扎。
到它長大後,力氣翻了上百倍,可以輕而易舉擺脫禁錮,它也依然受制於這根細繩這棵小樹,從不嘗試掙脫,也就永遠跑不掉。
人也如此。
如果一個人在年幼時,經歷了足夠多的打壓、否定,積攢了足夠多的失敗、絕望,他一定會變成一個怯懦保守、裹足不前的人。
心理學上,這叫「習得性無助」——因為重複的失敗或懲罰導致對現實無望,不再努力,聽天由命。
而這種無望,往往是父母給的。
就像伊伊。她生活在一個謹小慎微的家庭,這個不行,那個不能,合不合理的嘗試,都一律被制止打壓。於是她變成了一個安分守己的乖乖女,就像被細繩拴住的大象,明明對現實不滿,明明有能力改變,但是她不相信「我可以」,所以苦悶地困在原地,聽天由命。
很大程度上,是她父母的失敗教育導致了她的悲劇,而很有可能,她的兒子也要重複她的悲劇。
多可怕。
4
其實孩子天生都是積極的,對世界充滿好奇心,喜歡做各種各樣的嘗試。
他撕紙片,他把水盆掀翻,他去地下室探險,他大聲唱歌隨性跳舞,他自己組裝玩具車,他夢想著環遊世界……
而如果在他探索世界和證明自己的時候,你總是說「哎呀不行」「哎呀你做不到」「哎呀我們家這麼窮,別做夢了」,這一次次否定和制止,一定會使他漸漸喪失嘗試的欲望,變成一個悲觀消極,充滿無力感的人。
他所想像的世界,全是風險,全是障礙,全是強大的對手,全是不可以和做不到。他對失敗的恐懼遠遠大於對成功的希望。
於是他不再指望自己能成功,就算那成功唾手可得。
他看起來很乖,不做非分之事,沒有非分之想。
你以為自己很成功。
但事實上,你已經用絕望碾碎了他的意志,用細繩把他栓在了小樹上,他一生都無法掙脫。
而你可能一生都不會知道。
為人父母是個技術活,真的別以為把孩子養得聽話懂事就一百分了,那些乖乖聽話的小孩,很可能已經被你關進了無形的籠子,不可逆轉,無法解脫。
5
人本來就會自我設限,天生就自帶一個籠子,聰明的父母,應該懂得幫孩子打開籠子,讓他釋放能量,而不是幫他鎖緊,並加罩一層。
我表姐是很逗逼的人。她兒子從小性格懦弱,被小朋友欺負從不敢反抗。我有次去她家,正碰上她在跟兒子玩「搶玩具」的遊戲——她讓兒子拿著玩具,她去搶,如果兒子說「是我的!」,她就立刻還給兒子。如果兒子聲音足夠大,她就「嚇」得一屁股坐地上,哆哆嗦嗦地說著「對不起」,把玩具雙手奉還。
現在她兒子讀大二了,特別陽光,通過競選當上了班長。前段時間他做微商賣運動鞋,表姐一邊在我們家族群里大讚他生意做得好,一邊偷偷給我們發紅包,讓我們從他那買鞋。「頭回做買賣,賺不賺錢是小事兒,關鍵別打擊了自信。」
我以前只覺得表姐好玩。現在想想,她還真是個好媽媽——極力讓孩子對自己和這世界抱有勝利的信念,敢競爭,敢嘗試,敢突破自我。
這就是父母和父母的差距。
智慧的父母,會儘量樹立孩子的自信,把他從自帶的籠子裡拉出來,讓他在廣闊天地間大膽闖蕩。
而愚笨的父母,則自以為是地用細繩把孩子栓在小樹上,並告訴他,休想跑,你跑不掉。他們瓦解掉孩子的自信和鬥志,讓他一生都消極怯懦,受困於無形的牢籠。
這兩種父母養育出來的孩子,他們釋放的能量和光芒一定不在一個層級,人生也一定截然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