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教師那段,接觸了很多孩子,碰到了很多問題。
這些孩子大多家庭環境優越,有的父母資產過億,有的父母是高級知識分子,父母大多都很優秀,可是他們的孩子卻讓自己束手無策。究竟是要嚴格管理還是靠獨立自主,我想這是中國家長大多採取的兩種方式。
案例1 12歲,男生,父親建築師,有良好的教育背景,高級知識分子,母親家庭主婦,也有良好的教育背景,在家教育孩子。母親對孩子管理很嚴格,做作業不定期檢查,按時作息,家教良好,父親有時間也親自輔導孩子的作業,一個建築師輔導小學生作業,說明老爸是下了很大功夫的。可就是這樣的孩子來跟我上數學課,眼神空洞無光,沒精打采,數學測試幾乎都是不及格。後來觀察聊天中發現,孩子對來上數學輔導班意見很大,認為剝奪了玩樂的時間,所以上課永遠是應付的,考試也是。但是孩子又不明說,只是消極的去學習。
其實青少年時期,小孩無非是想有自己的想法,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存在感。他的父母在管理的時候沒有給他留下空間,他們認為任何事情都是父母是對的,孩子還小,不懂事。不用理會他的想法,時間久了孩子認為,既然反駁是無用的,你說什麼就是什麼,我照做就是,但絕對不會用心。
後來我讓心理輔導老師去和他談,談什麼我不知道。我上課時,告訴他,在課堂上我們的地位是平等的,我是介紹知識,不是教授知識,是橫向的而不是縱向的,如果你有更好的想法你可以提出來,可以說服我,如果你做不到就得聽我的。
後來發現小孩居然主動和我討論問題了,也去找題目和我研究,後來他甚至跟我說:「我弟弟真不懂事,叫他寫完作業再去玩,就是說不聽。」我驚訝於他的進步,成績已經不必說,關鍵他從消極學習變成主動學習,做人方面也知道要教育弟弟學好。
案例2 男生16歲,我接手時,數學20分,典型上課睡覺,放學上網的人,但是這個案例有特殊。父母都是高中文化水平,但是從事食品行業,全省的城市都有他們家的麵包店,用了約15年時間資產上千萬。
13歲那年,父母認為在小縣城的教育不好,便將他一個人送入省城學習,但是13歲,一個人跑到另一個城市生活,這是一個挑戰。更多家長認為這是一個好主意,認為這能磨練一個人的意志,能更快成長,事實上這是不是一個好辦法。
年紀小,父母不在身邊,放學以後回到家滿是孤獨感,沒有精神寄託,只好以網咖為家,把網友當朋友,成績自然一落千丈。
後來父母覺察到問題,讓班主任特殊照顧,減少生活費,但是已經很難挽回。
後來通過交談,我發現這個小孩不是不懂事的人,想回頭無奈路走的太遠,陷入網路世界太深無法自拔。
我跟他講了一個道理:「國中只是人生的開始,即使高中即使大學其實也是開始,只要想回頭就沒有回不了的頭,我們可以從頭再來。」
開始我告訴他,學會忍受孤獨是男人成長的第一步,你要先習慣孤獨,然後你就會慢慢擺脫網路。
第二步,要有所寄託,雖然成績不能代表一切,但是應當成為一個男生追求,有榮譽感,是你成長的第二步。
慢慢地,他又重新拿起了課本,真的從頭開始,起初還是很艱難的,昔日的朋友嘲笑他假正經,很多東西都看不懂,還好堅持下來,雖然中間有過放棄。最後的中考因為基礎差,沒能取得預想到的成績,但是三個月艱苦複習最終讓他戒掉了網癮。
上面的兩個例子都有一個問題,忽視了孩子的想法,如果多些溝通和交流結果會好些,嚴格的教育是中國人的傳統,這個沒有任何問題,但是也有人說中國教育扼殺天性,提倡開放式管理。事實上,我們即使給孩子講很多道理,他也有可能不明白,有些事情是需要經歷才知道,才會明白。
總是給孩子講大道理有時不會奏效的,有時還會有些歪理反駁你,但是換個方式,把自上而下的縱向教育換成平等相待的橫向交流;告訴他,當你做到這些時,你才是真的成長,而不是固執地認為自己就是對的是長大。
教育是激勵而不是灌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