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讀後感

常識讀後感

常識讀後感(一)

梁文道的書名《常識》,這是來自美國立國時期的托馬斯?佩恩(ThomasPaine)的同名書,這位給自己取名「痛苦」美國之父,難以社會對個人的不公,英國對美洲的欺凌,寫出了這本不到50頁的小冊子《常識》,卻賣出了50萬冊(當時北美不過200萬),它喚起了北美民眾獨立的信念。在今天這本小冊子依然被列為「改變美國的20本書」中第一本。

梁文道說過:「常識」是我很關心的一個概念。所謂「常識」,就是一個國家、社會的遊戲規則,是大家司空見慣、習以為常的東西。他又說本書所集,卑之無甚高論,多為常識而已。若覺可怪,是因為此乃一個常識稀缺的時代。

通讀全文,不可否認,梁文道有很高文學素養以及獨特的見解和深刻的認識,措詞用得好,講得也很客觀,在文章中,他並沒有迴避時下熱點的問題,文章中他冷靜而富有理性的觀點,對於我們而言,是一劑清熱解毒的涼茶。

在民間:政府的好幫手主題下,梁文道列舉了在面對天災時,日本政府遲鈍的官僚系統與高質的公民,民間組織的捐獻活動進行強烈的對比。同時他又指出在08年次「百年不遇的超級大雪災中,政府的缺陷與民間社會的的缺席。作者認為在天災面前,不應該只讓有關部門去壟斷救助,應該充分發揮民間組織的強大力量。在文章中,梁文道直接指出了政府架構條條塊塊間的不協,、機制的缺陷,、危機管理的不足與基礎建設的脆弱的缺點,這是很多作者都無法做到的。

可以說梁文道是「嬉笑怒罵」皆成文章。他是個斯文不失風趣的讀書人,他講的事情其實並高深,只是常識,至少是現代文明的常識。常識的作用在於解惑。不過,也並非大家經常談論的東西就可以稱為常識。比如現在很多年輕人津津樂道的明星的八卦,緋聞。

與「常識」相對立的,應該就是「潛規則」。曾經勇敢揭露「非典」真相的鐘南山院士又在兩會上放炮,抨擊「領導不在講真話,領導一來頌功德」的會議作風,贏得熱烈掌聲。這就是大家都熟悉的潛規則,人人都知道是病態的,但人人都要按著這個規則來進行,否則就只有離開這個圈子,而現實又常常逼著許多人不能不參與這個潛規則,這就是「反常識」。缺乏「常識」的我們,就生活在這樣野蠻而荒謬的「反常識」中,

當然文學就是作者的看法,也是一家之談:

在國恥:向「百年國恥」說再見這個主題下,梁文道舉了魯迅筆下的典型人物代表「阿Q」,「阿Q」確實存在國民的劣根性,這一點無可厚非。但是作者又在書中舉了一個例子:有些中國人把某些國家的旅遊景點特意以中文書寫的「禁止吐痰」警告牌單純地解讀為歧視中國人,梁文道認為以這是一種稍經刺激就立刻動怒的敏感反應,認為這是一種自我貶損的衝動。對於這一點,我非常不贊同。在外國旅遊景點中,它赫然用中文寫著「禁止吐痰」這四個字的警告牌,若是有其他文字的警告牌還好,但它獨獨用中文寫,這是代表什麼,這種場景屢見不鮮,如在外國的廁所中,獨獨用中文寫著「請沖水」,這明顯是對中國人的素質看不過去,用中文寫著告示,誠然寫告示的人可能只是出於一種提示作用,但在背後,我們可以看出他們對這種行為的不屑和鄙視,但只是用中文寫著,這意義不明而喻。這顯然是對中國人赤裸裸的挑釁。有愛國心的中國人都能意識到。但是梁文道卻認為這不過是一種自我貶損的衝動,那麼當他看到這些字牌,他又有什麼想法,就是一笑置之?

梁文道在文中提過,他要以「本地人」的眼光去看待事情,但實際上他並不是以我們大陸的角度去寫,他更多的還是從一個港台同胞的角度去看大陸。他不能理解的是為什麼大陸人看起來是常識的東西,對於在他們另外一種生長環境裡成長里來的人卻很難懂。可能也有略帶反諷的意味吧。

《常識》是梁文道在大陸出的第一本書,除了真話,還是真話。不過畢竟一本書寫的只是作者的觀點,沒有人能保證作者自己的觀點絕對正確,但是總體來說,有這樣的書很好,希望將來有更多這樣的書籍,讓現代思想的活水來澆灌荒蕪的馬勒戈壁。

常識讀後感(二)

一本厚厚的《常識》,讀了一個月,挑挑揀揀的也就讀了三分之一,一方面因為這是一本時評集,很多話題已經沒有新鮮感了,就沒有去讀,另一方面老梁的風格有點「悶」,不是我喜歡讀的那種「喜怒笑罵」風格的雜文,實在沒有一口氣讀完的欲望,連續讀多了會犯困。這樣說並非《常識》寫的不好,恰恰相反,梁文道的文章,完全可以用「靜水深流」來形容,文字上波瀾不興,卻很值得細細琢磨。老梁的觀點看似比較中庸,一般沒有直接指責的意味,文章都是建立在事實的基礎上,通過邏輯緩緩剖析。

感覺〈常識〉不錯,我記得我剛參加工作時有人告訴我,做人最重要的是懂得常識,你有了一定的生活常識,你也會一個好的生活。於是在生活中我經常觀察眾人,有些人書讀得不多,但是很會做人,也就是很懂得常識,八面玲瓏,為人處世受人家肯定。有些人呢也許可以說懂得很多專業知識,比如說英語八級,知識而廣博,無事不曉無書不讀,但是就是不會為人處事,不圓滑,到頭來單位里沒人肯定。所以一聽到〈常識

常識就是普通知識,人皆共知的,直白無奇的。然而,讀梁文道的《常識》,卻常常有意想不到的收穫,這些收穫主要來自思維的深刻和思想的深度。對新聞事件或社會熱點的評議,不在於登高一呼出語驚人,而在於獨具慧眼地剖析和揭示隱藏其中的脈絡和題中要義,讓讀者不僅感到言之成理,而且有豁然開朗甚或醍醐灌頂的感覺。當讀者不僅將《常識》當成知識來學習,而且當成智慧來收藏時,作者也就在讀者心中紮下了堅實的根基。

閱讀的感受只有閱讀之後才能體味,我想告訴你的是讀《常識》,你不會後悔。

常識讀後感(三)

潘恩的《常識》至今仍被奉為經典,乃美國奠基檔之一。而我讀的是梁文道的《常識》,作者梁文道說去這個名是為了向前人致意,歸宗於這種公共知識分子的傳統。除此之外,作者所說的「常識」也有著豐富意蘊。

本書的「常識」也許就發生在我們身邊,卻不會有多少人在意,甚至對那些錯誤「常識」已經深入骨髓卻毫不知情,這種錯誤的「常識」比那些錯誤的「生活常識」、「健康常識」更危害人,這種危害深入內心甚至會慢慢滲透到表面,這種危害不止給個人帶來危害,更會使整個社會開始陷入危難之中,是整個國家陷入災難之中。這不是危言聳聽,是對處在這個社會中的我們一個大大的警醒!

關於時事的評論應該是人們最快遺忘的文章,因為時事發生的實時性,可是卻有一種情況讓時事評論不朽,看就是你說的那些事老是重複出現。比如幾年發生的礦難,評論家煞費苦心地分析它的成因,推介善後的處置,指出杜絕它再度發生的方法。結果它不只沒有消失,反而更加頻密地發生。如果時事評論的目的是為了改變現實,那麼現實的屹立不變就是對它最大的諷刺了。而我們就是處於這樣的時代,一個時事評論能成為不朽的時代,於是梁文道發出了「江山不幸詩家幸」的感慨。

這本書分上下兩篇,上篇為「理解當代中國的七十張關鍵切片」,下篇為「窺視世界的局部角度」。上篇讓我認清中國現狀,下篇讓我了解世界格局,其中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上篇。

在《自虐》這篇文章中,寫到了這些年常發生的事,就是總有些人冒充日本人的口氣在網上發表各種日本人優於中國人的觀點,可就是有那麼多的網友不管其言論是否真實,還在繼續添油加醋。我們不只可以看見人對偏見的執著,還會發現這種情緒表達方式的怪異。它分明就是一種自虐,我們硬是想證明日本人對我們有多歧視,似乎在尋找著一種殘酷怪異的快感。為何會有這種心態的出現,作者分析說這是自信心的欠缺,似乎得不到預期中的徹底道歉、真誠擁抱,我們就永遠無法停止這種近乎自虐的荒誕行為。要想停止這種自虐行為,就必須自信起來,要對自己國家自信,對自己民族自信,才能拋開所謂「日本人優於中國人」的思想。

還有一篇文章讓我醍醐灌頂,這篇文章開頭講的是07年李連玉書記開完十七大返鄉全市,全市舉行盛大歡迎儀式的盛況這件事在網上受到了網民的熱烈批評,但批評的字眼都是幾乎離不開「土皇帝」和「勞民傷財」等詞。但是在作者卻發現了一個更根本的問題:那就是我們為什麼說中國共產黨的十七大會是件「喜事」?看媒體在報導代表們投票的場面,也循例有歡樂的音樂當,與一般國家的國會要不喧譁鬧騰,要不鴉雀無聲的情況大異其趣。但我們似乎都忘了人大會議應該是件正事,不是結婚生小孩一類的喜事。人大會議影響著中國未來的走向,本身是莊重嚴肅的,用「喜事」二字會貶低了它的真正意義。像李連玉書記這樣的代表去參加會議是他分內的責任,就像一個學生去上學,一個工人去上班,再正常不過的事了,()他們的家人有必要在家門口放鞭炮恭賀上課成功上班成功嗎?於是我們發現,李書記的根本問題是他已經忘記了代表是人民的公僕,是為人民訴說要求的,我們何時看到主人為了僕人做了該做的事就放鞭炮煙花來慶祝的呢?這是作者07年的觀點,可是在現如今卻發現仍然適用,每到人代大會還能發現許許多多純粹作秀的提案,一些無意義的花邊新聞,儼然淹沒了會議的嚴肅莊重。

這本書雖然都是時事評論,我卻讀了這麼多遍後仍覺得使用於這個社會,這個浮躁的喧鬧社會,「毒牛奶」事件、「地溝油」、「有毒蔬菜」等食品安全問題層出不窮;「上海高樓火災」、「甬溫動車事故」、「河南礦難」等事故反映著各個政府部門職能的缺失;「郭美美」事件、「上海高樓火災善後作假」事件、「盧美美」事件等揭露著這個社會的貪婪與罪惡……時事評論的不朽是這個社會的諷刺。

讀完文道先生的《常識》以後,先生洞察事件的能力,可望不可即,但卻讓我擁有全新的視角,去重新審視我們曾經固執的見解和整個社會的價值導向。我們在不知不覺中喪失了部分的感知能力,並同時樂於這種損失,至少換取了社會大眾的理解。「常識」的標籤,往往能使我們變成「皇帝的新衣」中的成年人,而不再擁有小孩的那種暢所欲言。所以,我們並不缺乏常識,但是其中有太多倍標籤化的「常識」,於是我們總是被所謂的「常識」引導、也期待這種引導,而忘卻了其原義。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