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第五章的讀後感(一)
小說從「我」隨母親去投奔外祖父寫起,到外祖父叫「我」去「人間」混飯吃結束。外祖父開了家染坊,但隨著家業的日漸衰落,他變得專橫殘暴,經常毒打外祖母和孩子們,狠心地剝削手下的工人。他還暗地裡放高利貸,甚至慫恿幫工去偷東西。兩個舅舅也是粗野、自私的市儈,整日為爭奪家產爭吵鬥毆。
在這樣一個瀰漫著殘暴和仇恨的家庭里,幼小的阿遼什卡過早地體會到了人間的痛苦和醜惡。然而在這個家庭中卻有一人例外,她就是外祖母。外祖母慈祥善良、熱愛生活,對人忍讓。她猶如一盞明燈,照亮了阿遼什卡敏感而孤獨的心,使他在黑暗污濁的環境中仍保持著生活的勇氣 和信心,並逐漸成長為一個堅毅、正直和充滿愛心的人!
童年第五章的讀後感(二)
在高爾基的名著《童年》的第五章中,他講述了「我」的外祖父和外祖母的故事。他們從小家境貧困,但他們一直堅持學習知識,無論多困難的情況下都堅持學習,一直到老年也沒有間斷。文章還講述了外祖父教「我」學習字母和單詞的故事,同時也寫到「我們」搬到了新家,在那裡的生活,「我們」感到很快樂,很幸福。
這個章節很長,它講述了很多的故事。在讀這個章節時,我明白了一種精神,那就是人要活到老,學到老。學海無涯,有無數的知識在等著我們去學習,有無數問題在等著我們思考。我們應該像「我」的外祖父和外祖母那樣,堅持學習,活到老,學到老。
童年第五章的讀後感(三)
第五章可分上、下兩篇:
一、外婆和外祖父各講自己的苦難身世。兩人都是早年喪父的孤兒,都曾跟著母親沿街乞討,後來也都憑著聰明能幹、吃苦耐勞而自立,最後共同掙到目前這種小康家境;
二、占更多篇幅的是外祖父教「我」識字和給「我」講述自己的人生體念和生活哲理。他對「我」的好奇心有問必答,道理講得深入淺出,形象生動,透徹明了。
第五章主要是講了阿廖沙的兩個舅舅都分家了,他與外祖父,外祖母住在了另一處的新房子裡。從此過上了比以前來說寧靜得多的生活。從外祖母向阿廖沙講起她童年的回憶中,我得知,原來外祖母的童年也是艱苦的,她的家庭是一個單親家庭。
從小她的母親就上街要飯,為的是攢女兒的嫁妝,外祖母為了不讓她的母親這樣子維持家庭生活,便跟右手萎縮的母親學織花邊的手藝……後來遇上了「我」的外祖父,便下嫁給他了。說起外祖父,小時候家庭也很貧困,經歷過法國侵略的時候。由於家庭不富裕的現狀,造就了現在外祖父愛錢如命的性格。
由此可見,外祖父和外祖母以前的童年生活都是非常艱苦的,但兩人的性格卻大大的不同。外祖母像是女中豪傑,隻身飛入火場拿硫酸鹽;而外祖父呢?則像是縮頭烏龜似的,可打起人來的樣子就變得兇狠多了。兩個人有著差不多的童年,可性格卻()大大的不同。
可想而知,意志多重要,一個人有了堅強的意志,雖然面對困境,但卻奮發向上,煉就了自己勇敢,願意奉獻於他人的性格;而另一面,有了堅定的意志,卻又是奢侈的意志,滿腦子都是銅臭味,永遠都是為錢而努力,有意志掙錢,無意志奉獻於他人,這樣的一個人,永遠都是腦子裡沒有財富的人!
意志造就了一個人怎樣的性格。同學們,堅定你們的意志吧!創造屬於你們獨特健康的性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