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讀後感

渴望生活讀後感

渴望生活讀後感(一)

讀了這本《渴望生活》。

事實上,對於梵谷,我從不厭惡,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我對他懷有一種近乎變態的尊崇,摻雜了只有新入教會的虔誠教徒才有的那種忘我的狂熱。

早在國小一年級時我就從美術老師認識梵谷,對於這一點我一直自鳴得意。當然,如果沒有當天晚上回家和家人說起「今天老師說了梵谷」的話,一切會更加完美。

在這之後,我開始零星的從其他人的作品之中少許的認識了梵谷:在正式繪畫前幹過不同職業,但最終都失敗了。一生未曾娶妻,更沒有孩子。只活了三十幾歲,在世時,畫只賣出一幅畫,因和高更在繪畫上意見不合,割掉了自己的右耳,是精神病患者等等。雖然梵谷的古怪令我感到好奇,但是梵谷和提奧的兄弟友情令我著實感動,他們死時也葬在一起。當然,梵谷的成功使世界文學的改革產生了很大的影響。但是有些人並不理解梵谷,認為梵谷並沒什麼太大的成就,梵谷卻被美國人看的如此重要。那是因為梵谷的悲慘而成就輝煌震撼著讀者,追求名人的輝煌並不是追求名人的成就,而是追求名人成功的經歷。

感謝你成為我的光。

渴望生活讀後感(二)

讀後這本書後,我總在想一個不可能的問題:如果當時二十二歲的溫森特·梵谷愛慕的烏蘇拉,接受他的愛,那麼梵谷的命運將會改寫,那麼他便不會在三十七歲早早離世;不會歷經貧窮、困厄、流浪、精神疾病纏身的一生。然而,世界會因此少了一位著名的畫家,多了一個普通人。

在博里納日,梵谷為礦工們布道,以期能給貧困、勞累的人們帶來精神的慰藉。可在一次又一次礦難之後,為謀生,礦工們依然冒生命危險繼續下井,梵谷認識到牧師的工作沒有什麼實際意義,因為根本沒有所謂的上帝!我能幹什麼?哪裡是我在人世上合適的位置?他在心裡問了自己無數遍。

後來,梵谷拿起畫筆,畫上下班的礦工,他們身上有一種吸引他的東西。學者曼德斯對梵谷說過,無論你做什麼都會做好的。你最終一定會表現出你內心的一切,而那就是你一生成就的證明。那年,梵谷二十七歲。他終於找到了可以自由表達內心的形式——畫畫。

前路茫茫,未來如何,他不知道。沒有學過畫畫,只是憑著喜歡。這是一件冒險的事情。父親提奧多魯斯說,好作品不可能開始於拙劣的作品。很顯然,父親不了解自己這個兒子。梵谷是認定一條路走到底的,不在乎別人的是非判斷。尤其是當母親勸說他給那些衣著講究的富貴小姐、太太畫像可以掙不少錢時,他拒絕了。僅僅只為填飽肚子的話,梵谷可以低頭取得梵谷叔叔們的諒解,重回古比爾藝術品公司謀得職位;甚或在決意做牧師時俯就當時行規和迎合當權者,是不愁當不成牧師的;還可以去做個本分的農民等等。但是梵谷畫畫,不是希望自己成為一個畫匠。怎麼畫?畫什麼?全是聽從內心的選擇。在他眼中,博里納日的礦工,撿矸石的孩子、婦女,他們的悲慘境遇、無力改變的命運都在他心裡烙滿血印。在家鄉布拉邦特,梵谷畫的農民與土地,家人分不清界線。因為在他看來。農民和土地就是兩種泥巴,互相融合,互相依存。

表姐凱來到埃頓。凱身上的優雅氣質是烏蘇拉不能比的,梵谷深深為她著迷。看著表姐因喪夫而憔悴的容顏,他很難過。多想給她一個深情有力的擁抱,在她耳邊傾訴慰藉、痴愛的話語。他甚至幻想,如果自己畫畫時表姐能時時陪在身邊,那將是多麼幸福啊!可梵谷得到的是凱「不,絕不!」的回答。所幸,他已經接受過一次這樣的打擊,再來一次又如何!所幸,他還有最難捨棄的畫畫,還有經濟上給予自己支援的提奧。提奧對哥哥的感情超越了一般手足關係。不能想像,如果沒有提奧,就不會有我們眾所周知的梵谷。梵谷專注畫畫,除了逝世前賣出過一幅畫,沒有任何經濟來源。畫商特斯提格就曾企圖遊說提奧,停止資助梵谷,以免其越陷越深。

事實確實如此。沒有什麼能阻止梵谷為畫畫流浪的腳步。從海牙、巴黎、扭恩南、到阿爾。阿爾是一個烈日暴曬、狂風肆虐、氣候條件惡劣的地方。在炎炎紅日下,于飛沙走石中,梵谷拿起畫筆捕捉大自然的美景。提奧沒寄錢來時,他用苦艾酒、菸草支撐身體。他被一種強烈的使命感驅使著,畫了一幅又一幅。因為做著自己喜歡的事情,並且通過畫畫充分表達了自己對世界的見解,他感到極大的滿足。所以,樂此不疲。

後來,梵谷的身體出現了狀況。意識混亂時,竟割掉一隻耳朵。熱病發作後,他到聖雷米療養。整天同一群聽天由命、靜待死亡的精神患者在一起,梵谷覺得自己生命在一點點消亡。從病房鐵窗望去,是一片麥田,多麼絢爛輝煌而安寧……他重新拿起了畫筆唯有畫畫,讓他感覺還活著。梵谷的病,時好時壞。畫完最後一幅《有烏鴉的麥田》,他自殺了。

有許多大家,生前不名一文,落魄至極。梵谷就是如此。他走得是一條常人不願、不想走得路,註定要一生孤獨,要受苦、受難。可是他們的藝術作品,永遠輝耀在我們常人仰望的藝術星空。

渴望生活讀後感(三)

《渴望生活》是美國傳記作家歐文斯通26歲時寫下的作品,這部著作,幾乎涵蓋了畫家梵谷短暫一生的全部經歷。

眾所周知,梵谷是一位被時代埋沒的天才,生前毫無名氣,度日艱難,靠弟弟的救助為生。當梵谷去世後,他的傑作才被世人發掘,成為無價之寶。歐文斯通在寫作這部傳記時,走訪了梵谷生前去過的每個地方,並且做了大量實地採訪。

9世紀的印象派畫家裡,梵谷是一個另類。他的畫有點類似兒童的創作,線條和色彩大膽純粹,醉心於風景,植物和貧苦大眾的描繪。鳶尾花,向日葵,星空,麥田,蘋果園,夜色中的咖啡店,吃土豆的農民,拾麥穗的婦人。畫面中的每一個物體,都以獨特的方式燃燒著它的生命力。它們已經不僅僅是一些靜物。它們是淒艷的生命。沒有一個畫家的用色,會像梵谷這樣濃烈,明亮,無法控制般的亢奮。深紅,銘黃,碇藍,艷紫,蒼綠。油彩有時候以凝固狀態呈現在畫布上,無法稀釋和抹勻,好像一顆被揉搓的靈魂,把暗紅的鮮血噴射()在包容著無限嚮往的空白上。粘稠的血液因為激情,在喪失傾訴的寂靜中,像混亂的手指,因為無法抓住空虛而扭曲。危險天空下的麥田。一種騷動激越的情緒糾纏在壓抑而明麗的色彩中,令人不安的氣息撲面而來。是暴雨之前的清新而寒冷的風。是靈魂無法突破的孤獨。

印象深刻的是,梵谷在阿爾繪畫期間,割掉了自己的一隻耳朵,把它獻給了一名年輕的妓女。在那樣一座陽光暴曬的城市,梵谷像發瘋了一樣,做盡了奇怪之事。歐文斯通的記錄是非常可信的,這也是這部傳記的可貴之處。

當我們翻開這本書,會認識一個不一樣的梵谷。隨著歐文斯通的筆,去見識一下天才的世界。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