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讀後感

西方哲學讀後感

西方哲學讀後感(一)

哲學的理解,我就只停留在平時教科書裡所說的馬克思主義哲學論中所介紹的哲學,看了羅素的《西方哲學史》之後,我對哲學有了進一步的認識。

這本書給我的第一印象是,很風趣,簡直可以當一本稍微深奧一點的笑話書來看。這是促使像我這樣沒有耐心的人看這本書的主要原因。平時學習馬克思所說的哲學,或許是因為是編製成教科書供我們學習的原因,那裡面所說的內容總是特別深奧而又枯燥無味,致使我看到甚至聽到「哲學」這兩個字我就覺得沒意思,但是羅素筆下的哲學,讓我忘卻了這種恐懼,他論述清晰,把其他哲學家原本很深奧難纏的東西講得更明白、更加深入淺出。

這本書從希臘文明開始,一直到19世紀的西方哲學家都有描述,書中每一個章節都有所闡述的哲學家的基本觀點、主要著作以及主要成就和失敗的地方,因此讀來讓人對浩如煙海的西方哲學史能夠有一個清晰的認識,不得不承認作者對於西方哲學、西方哲學史的深刻的了解和把握。

正如在緒論中作者說的:從歷史的角度而言,社會環境塑造著哲學,而哲學又反過來影響環境。因而要理解一個時代或民族,就有必要先理解它的哲學。非常深刻的話。我們現在很多人對於現在中國的種種現象不理解,或者憤世嫉俗,或者崇洋媚外,其實對於中國的傳統文化、對於中國的哲學思想有所了解後對於我們現實生活中所經歷的種種情形、怪狀都會有所了解和欣然接納,這就是哲學受到環境的影響,反過來又影響環境的一個最切合實際的例子。

羅素的《西方哲學史》是在哲學與社會生活的相互作用和密切聯繫中講述西方哲學發展的歷史,它不是單純地講西方哲學自身的發展,也不是講純哲學概念或哲學問題的發展。羅素說過,哲學是社會政治生活的一部分,哲學家的學說不是個人孤立思考的結果。社會環境和已往各種哲學學說對一種哲學學說的產生都有很大的影響。因而,羅素在本書中,總是把每一個哲學家看作是時代的產物,又考察他們對時代的影響。

羅素認為,哲學就是介於神學和科學之間的東西,是帶著理性的思維去思考科學所不能解答,而神學看似給出了完美答案的問題。所以「哲學」的人生觀與世界觀,在羅素看來,乃是兩種因素的產物:一種是傳統的宗教和倫理觀念,另一種是可以稱之為「科學的」那種研究。唯有這兩者同時存在,才能構成哲學的特徵。

羅素的《西方哲學史》讓我明白了,哲學可以是一門淺顯易懂、實在的學問,而不是只是學者口中的遙不可及的知識。這本書讓我對哲學懂得了很多。

西方哲學讀後感(二)

《西方哲學智慧》這本書讓我有無盡的感慨。現代的社會,經濟迅猛發展的同時,校園急功求利的學風也日益嚴重。試問當代大學生中又有多少個是在純粹地追求知識而不是為求以後的功名利祿呢?有誰能真正像古希臘的偉大哲學家亞里斯多德、柏拉圖和中國的一代先師孔子那樣孜孜不倦地追求知識和智慧,直到自己老去、逝去呢?更令人堪憂的是當代許多高校存在著學術浮誇風和學術盲追風等不良的風氣,缺乏腳踏實地挖掘真理,辯證地汲取知識的高素質人才!身為大學生一員的我有時也禁不住受到這些不良風氣的影響,讀了《西方哲學智慧》這本書,我深刻思考了自己的學習、人生,漸漸從迷惘、浮躁中走了出來,漸漸找到了自己真正的人生求學之路!

讀了《西方的哲學智慧》,我真正理解了哲學的概念並堅定了終生追求智慧的信念。以前歷史課本關於哲學的概念是「愛智慧」,我以為這裡的「智慧」就指一般的明智,其實我理解錯了,哲學中的「智慧」包含兩層含義:第一它指示宇宙自然最深邃最根本的奧秘,而「愛智慧」標誌著至高無上、永恆無限的理想境界。第二,通常的知識通常都具有功利性或有用性,因此它們不等同於真正意義上的智慧,而人類追求智慧沒有別的目的,只為了智慧本身,從這個意義上說唯有哲學才是才是真正自由的學問。古今中外的哲學家們都深深了解到人生有限而哲學無限,因此他們在追求哲學智慧的道路上不斷奮鬥努力著,從柏拉圖的不朽論與宇宙生成論,亞里斯多德的邏輯學與物理學,盧梭,康德,黑格爾,拜倫……一個又一個哲學家,開啟了一個又一個文化歷史階段,極大推動人類文化的發展。哲學家們的精神深深感動了我,我希望自己能成為純粹為智慧知識而活的現代人,我希望自己能為國家的文化添點磚加點瓦!

讀了《西方哲學智慧》,我懂得了學哲學應該是「思想和思想的對話」。所謂「思想和思想的對話」就是了解哲學家面臨的哲學問題和他們解決問題的思維方式,把握他們思想的精髓和內在精神從而使自己的認識升華,思想突破,得到創新,因此我們學習哲學就應該把人類精神所思想過的東西再思想一遍,把人類精神所走過的精神之路再走一遍,從而選擇或開創我們自己的路!這樣當我們通過學習和哲學家們進行思想之間的對話時,他們的思想就復活了,而我們的學習就不是「單向性」的受到活動而是「雙向性的」互動活動。那麼怎樣才能做到真正地「思想和思想的對話」呢?首先我們要有「實事求是」的求學精神,辯證地看待哲學家們的精神,取其精華棄其糟粕,對他們的思維方式進行深刻反思,結合實際總吉他們求索的經驗教訓和自己的思考心得,從而通過思想和思想的碰撞得到真理的火花。其次我們要學會從一般現象中挖掘到它們的本質規律,這是哲學的本質所在,我們要有敏銳的目光觀察周圍的事物,要有突破常規的創新精神,這樣我們才有可能獲得嶄新的思想,才能實現新舊思想的交流。由此看,那些學術浮誇風和盲追風都是要劈除的,當代大學生應做實事求是和勇於創新的時代新人。而我更想要努力著成為其中的佼佼者!

《西方哲學智慧》這本書真的讓我學到了很多,它讓我明確了自己的求學目標,人生追求,讓我不至於在一些腐朽學風中迷失了自我。讓我在茫茫學海中找到了自己的努力方向,找到了自己今後要走的人生之路。憑著鍥而不捨的精神,我堅信在追求哲學智慧的道路上,我能不斷成長,我也能有所作為!

西方哲學讀後感(三)

《西方哲學智慧》共分為12章,主要是從哲學的起源以及概念說起,由探索哲學智慧的痛苦歷程一直到人們有所感悟,有所啟發並有所總結。這種哲學的源頭一直發展到後現代主義。與此相對,中國哲學是主要研究仁、道、法、自然無為等,其研究的主題是天人關係,人我關係以及身心關係。它的流派分為儒家,道家,法家,墨家以及名家等。與中國哲學不同的是,西方哲學史是一部形上學產生、形成、演變和衰落的歷史。所以,不了解形上學,就不可能真正了解西方哲學。

形上學曾經在哲學中長期占據統治地位達2000多年之久,雖然在黑格爾哲學那裡得到了「完成」,也因此而迅速衰落,但是它的深刻影響卻至今仍然在發揮著作用。它影響著一代又一代西方人的生活方式以及價值觀念,它對思維方式、文化要素甚至存在方式都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

在古代和中世紀,形上學是以宣揚宇宙不變、否認事物的運動變化為其根本特徵,具有反科學的性質;文藝復興後,()與近代科學的產生、發展及其特點緊密相聯的形上學唯物主義堅持用自然界本身的因果聯繫說明自然現象,但卻把必然性與因果性等同起來,具有機械決定論的特點;從十八世紀下半世開始的產業革命和自然科學研究方法的根本變化,開啟了舊形上學的大門,康德、黑格爾是這種有局限性的批判的代表;馬克思恩格斯從辯證唯物主義立場出發,對形上學進行了全面、科學和徹底的批判,賦予了形上學以「反辯證法的」新的涵義;現代西方資產階級哲學中,形上學仍然在各種哲學流派中占據重要的地位。

西方哲學史中,柏拉圖的不朽論與宇宙生成論,亞里斯多德的邏輯學與物理學,盧梭,康德,黑格爾,拜倫……一個又一個哲學家,開啟了一個又一個文化歷史階段,如果沒有他們的努力與堅持,沒有他們的執著探索,姑且不論他們的成果對世界的哲學史造成如何影響,就西方國家而言,這無疑是歷史,人文的巨大推動力。從混沌到一步一步的啟發,總結以及感悟。這是人類不可缺少的財富。

西方哲學智慧不單單是理論上的模糊智慧,相反,它恰恰是與實際生活密切相關的實用型智慧。它不僅僅有利於人們解決對實際生活問題的疑惑,而且它又超越生活。它是一種生命的追求,一種人生的感悟。西方哲學智慧是一種生命智慧,它以它特有的睿智與活力賦予人類一個富有意義的生命世界,令人生更加充實圓滿幸福。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