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讀後感

西潮讀後感

西潮讀後感(一)

讀這本書完全也是一場誤會,起初買書時看到作者的名字是蔣夢麟誤以為是軍事理論家蔣百里的原名就欣欣然的買了下來,因為曾記得蔣百里是何等的了不起,號稱現代兵學之父,論持久戰最早就是他提出的,是一個不能再奇的奇人。我滿懷好奇心的回家翻開此書才發現他倆根本就不是一個人。罵了他一句罵了自己一句就敷衍的看了起來。

很樸實的人生傳記,從幼時開始講述,夢麟的老爸比較迷信,大兒子出生時夢見蘭花就叫夢蘭,二兒子時夢見了桃子就叫夢桃,夢麟出生時夢見了大狗熊就叫了夢熊,後來覺得不好聽就改了叫夢麟,他應該感到慶幸了,要是老爸夢見了遺精,哎,那叫什麼,蔣夢遺也可以啊。

這種下流的調侃完全是由於我為自己買錯了書而找的不可笑的笑料,當我讀到了這段話時:「我們給自己灌輸道德觀念,使這些觀念成為日常生活中的習慣,以道德規範來約束人民生活是中國社會得以穩定的理由之一。」時,我不得重新翻到前面看了蔣先生的簡歷,教育家,孫中山的秘書,國民政府的第一任教育部長。不由感嘆拿錯的一本書後面藏著的竟然是一個人的一生。

認真讀了一遍蔣老師的《西潮》,只有一個感覺:「大歷史事件在大人物的一生中只是日常生活中的一個個篇章」。孫中山的仙逝,西安事變,抗戰這些大事在他們的敘述下就好像我們家長里短的小事,我感覺大人物就是那種把天下大事為己任,把國家當做自己小家的那種擁有使命感的人。

很喜歡蔣先生這種教育家對一些名詞的透徹解讀,例如在「道德原則」和「行為規律」區別時的分析,道德原則有根有據而行為規律只要求大家遵守,不必追究規律背後的原則問題,也不必追求這些規律與現代社會的關係。很清晰,就是在中國我們的生活是受行為規律所規範的,追究規律背後的道德原則時,腦子裡馬上起了洶湧的波瀾。還有對「公務員」的解讀:公務員的薪水只是點綴品,實際上全靠陋規來維持。陋規二字,真是深入人心,無論是百姓,還是官員。還有就是在社會組織和社會進步的分析,也是點到了中國歷史發展的骨子裡面去了。

細細的讀完了一個大人物的平常話語,感慨許久歷史長河流下的朵朵浪花,無意打落在你胸口的泛泛細珠,都是一位大人物非凡的滄海一生,何時才能讀完歷史,讀完每一顆轉瞬即逝的昔日星辰。

西潮讀後感(二)

蔣夢麟先生的傳記《西潮》在大學時就已經翻過一遍,這次旅途趕路時也把它帶上,重溫了烽火連天中「西潮」的波濤洶湧。這一次讀時的背景似乎很應合這一本書,同樣的紛擾局勢,80多年前的觀點此時看來也不枉一番借鑑與品味。全書記述了蔣先生出生、成長、求學中路,以及在擔任民國第一任教育部長、北大校長時的所見、所聞、所感、所行,以一人視角,展現了20世紀初至抗戰時期,中國在「西潮」下艱難前行之路。

作為北京大學任時最長的校長,蔣先生卻在北大的歷史上幾乎要沒了蹤跡。與蔡元培學者型的領導來說,()蔣先生似乎更如行政上的管理者,實幹的精神與其師承哥倫比亞大學杜威教授,深受實用主義精神影響不無關係。

與蔡強調以美育代宗教的古希臘學園式的教育觀念不同,蔣更多地將教育置於社會劇變的洪流之中,認為教育最重要是培養有理想之年輕一代,此為教育之根本,而培養興趣則是教育之枝節。與當前的教育價值取向是否一致暫且不論,卻足見時代變遷中一個教育者的憂國憂民之思。

在鬆散的政府、激進的學生、瞬息變化的國際國內局勢之間做平衡絕非易事,尤其身處北大校長這一絕非僅是學術意涵的位子之上。對學術負責,對政府負責,對學生負責,對時代負責,在劇變的時代中如履薄冰。

作為冷靜思考、著力執行的學者,蔣先生以三子作為其人生哲學:以孔子待人,以老子處世,以鬼子做事。在中國傳統思想之上,不忘西方思潮中的科學與民主之精神。對於時代的把握,每一個人自有每一個人的立場,在那個紛擾的背景下,蔣先生提供了一個從東方看西潮的視角,也提供了一個改良式知識分子看待中國變化發展的觀點。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