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諸子百家爭鳴讀後感(一)
一開始通覽書單,我最先決定讀的書便是易中天的《先秦諸子百家爭鳴》,易中天的名聲曾經在央視百家講壇的品三國里就聽到過,因此對他很感興趣。我最討厭的歷史教師就是那種在課堂上一副老氣,總是照本宣科,把我們看得到的文字再複述一遍,甚至為了只是考試而劃重點,我喜歡那種教自己理解的歷史,用自己的話語方式讓歷史「復活」,讓歷史走近生活走近我們學生的歷史老師。高中時期雖然學的理科,但有幸遇到了一位年長學識淵博的歷史老師,他就能夠將自己理解的東西生動的展現,歷史課上的很有味道。
而易中天以自己高超的講課藝術,把哲學史、思想史上這個抽象、深奧、複雜的話題,講解得深入淺出,生動活潑。他的睿智和他的幽默深深地折服了我。我最先看的篇目是有關老子和莊子部分的,因為高中時期曾經對莊子的「上善若水」這句話極為喜愛,而老子也似乎成為了「智慧」的代名詞。老子給我的智慧是指弱者生存。大家可能會想到我們都知道進化論,進化論的觀點是物競天擇,適者生存。而老子的似乎可以說是物競天擇,弱者生存。而易中天就可以把類似思維含量高的東西以問題的形式表述出來,比如,「我讀《老子》這本書,感受有三個字:老、大、難」。這句話很吊人的胃口,我立馬想去了解怎麼就「老、大、難」了。他後面的文章語言也很幽默詼諧,很能夠吸引我的注意力,至少在看的時候不會太累。老子的「弱者生存」理論著實能夠讓一些出於劣勢的人得到些許安慰。同時我覺得強者同樣可以從中學到很多東西,每個人都會有處於劣勢的那一天,以退為進,才是大道。易中天談到了要能忍能裝,現實生活中忍辱負重,臥薪嘗膽最終報仇雪恨的並不少,可是真正能夠做到遇事不衝動的人又有幾個呢?於我而言,我需要學習的就是在各種情況下學會冷靜,只有冷靜了才能正確權衡利弊,才能繼續去「裝」。
至於莊子,如他所說,最善的人如水一般。水能夠滋潤卻又不與相爭,而停留在別人都不喜歡的地方(低洼處),所以是最接近「道」的。最善的人,最善於選擇地方,心胸善於保持沉靜而深不可測,待人善於真誠、友善,說話善於恪守信用,處事能夠善於發揮所長,行動善於把握時機。如果為政者如此,就能把國家治理的井井有條吧。「潤物細無聲」是我想到的一句話,不管是植物還是動物,但凡是有生命的物體都是離不開水的。這裡,水就成為了所有人身邊不可或缺的一個東西。「以柔克剛」也是極為高明的一條處世之道。而水應該是當之無愧「柔」的典範了,滴水穿石就是最好的寫照。特別是在這個弱者強食的社會,當所有的人都在極力變得更強大而忘了很多生命的本性時,只有如水一般的人會給人舒適之感,讓人信任、親近。君子之交淡如水,平平淡淡、明淨、清澈的朋友關係便成了對友誼至高的評價。我自己對「水」極為推崇,這或許和我的性格亦有關係。
先秦諸子百家爭鳴讀後感(二)
近一段時間借調省聯社工作後,利用午睡和晚上睡覺前的時間,讀了易中天先生所著《先秦諸子百家爭鳴》一書。在易先生極富邏輯而又幽默風趣的闡述中,對這些中華民族先賢哲人們的思想脈絡、爭鳴焦點和前因後果等有了大致了解。
老莊的自由、辨證、無為,墨子的平等、兼愛、非攻,孔孟的仁愛、正義、自強,法家的公平、公正、公開等思想足以閃爍古今,不僅是中華民族的瑰寶,也是世界優秀思想文化的組成部分。但老莊的避世消極,墨子的鬼神專制,孔孟的等級虛偽,法家的殘忍苛刻,也是其難以避免的不足和問題。
同時也深切地體會到任何思想體系都有其獨有價值和歷史進步性,否則便不會有較多人信服、接受,很難引起反響而成為思想或主義,成名成家;另一方面,任何思想都有其不足和歷史局限性,只能如易先生所倡導的除去其時代色彩後,抽象地繼承其核心價值並與時俱進地不斷建立形成新時代的新思想。頂禮膜拜並著力推行過去或許正確的思想,想要其放之四海皆準和古今中外通行,只能是無知者的淺薄妄想,或是當慣了奴才者的懶惰行徑。
先秦諸子百家爭鳴讀後感(三)
哲學,在我看來曾經是一個很深奧的問題,但通過一個學期的學習,我對它已經有了一些初步的了解,並且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在課堂上,我們學習的主要是馬克思主義哲學,可我並不滿足,於是我利用假期時間拜讀了易中天先生的著作《先秦諸子百家爭鳴》,從而對我國的古典哲學也有了一些了解。
走進先秦時期,孔丘、墨翟、孟軻、莊周、荀況和韓非子等思想家輩出不鮮,儒家、墨家、道家、名家、法家、陰陽家、縱橫家等學說層出不窮,那個時期絕對是中國古代文明發展的巔峰,也應該是中華民族思想的源頭。當然這其中對後人影響最大的還是儒、墨、道、法四家,不管他們的爭論有多麼大的分歧,思想見地有多麼深的矛盾,但他們所關注核心卻始終只有兩個,即如何治國,如何做人。但正是因為他們在共同的問題上所激發的出的強烈分歧和矛盾,才擁現出那麼多的學說和思想家,成為中國歷史上獨有的奇觀,成功造就了那個迄今為止思想史上最輝煌的時代。
先看看儒、墨、道、法四家分別提倡的核心思想:儒家——仁、義、禮;墨家——提倡人與人之間無差別的「兼愛」;道家——「道」,認為「道」,是宇宙的本源,也是統治宇宙中一切運動的法則;法家——法家的核心思想是以法治引領社會。
僅從他們的核心思想,就可得知,他們所推崇的思想和學說沒有對錯,只有是否適合那個時代,是否被當時的統治者和勞動人民所接受;如果一定要說輸贏,那就只有從被沿用的次數和影響的深遠程度來判斷,這就非孔子和儒家莫數了。但孔子和儒家學說也並非一帆風順,它首先遭遇了秦朝秦始皇的焚書坑儒,這一把火,焚掉的不僅僅是儒家的書籍,更是直接結束了百家爭鳴的時代,()先秦的輝煌時期就此結束;到了明朝李贄對統治階級所極力推崇的孔孟之學也大加鞭撻,否定孔孟學說是「道冠古今」的「萬世至論;再後來新文化運動和文化大革命也讓儒家學說大受挫折。如此看來,在百家爭鳴時期,最大的贏家應該是那段被百家思想所撞擊出的思想文化巔峰的歷史了。
通過對本書的閱讀,我對儒、墨、道、法四家有了一些初步的認識,可以說,墨家關注社會,留下了社會理想,這就是平等、互利、博愛;道家關注人生,留下了人生追求,這就是真實、自由、寬容;法家關注國家,留下了治國理念,這就是公開、公平、公正;儒家關注文化,留下了核心價值,這就是仁愛、正義、自強。同時,我也受到了一些啟發,青少年時代正是我們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全面形成的時期,所以我們要努力汲取先秦聖賢留給我們的寶貴的精神財富,做一個有益於社會的人。先秦諸子的思想,是可以求同存異的,我們可以各取所需:在做人方面,我們要學習道家的清靜無為;在做事方面,要學習法家的公平公正;同時還要學習儒家的正義與自強,墨家的互利和博愛,這樣我們才能集百家之所長於一身,成為一個道德品質高尚的適應時代潮流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