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西六歲開始在公園裡學習西洋棋,9歲起獲得全美象棋冠軍。18歲開始學習太極拳,兩年後參加太極拳比賽後便連續獲得全美太極冠軍及世界冠軍的「太極拳王」。這樣一個天才兒童又成長為優秀的國際冠軍的人的人生學習經歷令我感慨,自己不過是個普通人,所以初讀這本書的時候感覺到的是遙遠,也並不理解wendy為何要讓我們讀這樣一本關於天才的書,因為我不過是個碌碌無為的普通人,而我的孩子也不過是個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孩子。直到聽了wendy千聊中的解讀後,才有了一些理解和體會。天才和普通人之間的差距固然無法彌補,但即便作為普通人的我們,如果可以從天才身上借鑑到他的「學習之道」,進而能夠對自身的生活方式、學習方式、看待挑戰的方式有所改變,也是可以有很大收穫的。
他的「學習之道」是什麼呢?是身心腦一體的統一協調運作。我們從小就被家長教育要學習用心、要愛上學習,現在自己做了父母又告訴孩子要認真學習,希望他能夠愛上學習、主動學習,但其實,並沒有人告訴我們應當如何學習,如何用心來學習,而這本書就是告訴我們應當如何學習,領會學習本身的價值和絕妙之處。
在引言當中,我們可以知道喬西年級輕輕時便知道名氣是虛無縹緲的東西,他習慣了高強度思考後辛苦換來的成就與滿足,喜歡與外界的稱讚毫不相關的那種平靜。《道德經》讓他意識到他所追求的是內心的寧靜,隨著他逐漸地追求自我探索,內心的平靜,他逐漸認識到「我所擅長的既不是太極,也不是象棋,而是學習之道」。
在平衡天性這一章節中出現的布魯斯是優秀的象棋教師,但他最開始做的卻是贏得喬西的信任,並允許他表達自己的想法,他把自己當做喬西成長過程中的嚮導而非權威。而喬西的家長則教導喬西要擁有表達自己的想法又要顧及他人的想法,他們與喬西的關係是對話而不是訓導。布魯斯和喬西的父母都懂得和喬西建立一種平衡感。讀到這個地方的時候我頗有感觸,覺得自己對待孩子的方式並不是平等的,而是訓導式的。喬西對布魯斯的信任讓我懂得,做人的真誠很重要,小孩子是感覺得到的。
漸進理論是一種學習模式,可稱為「學習理論」。當遭遇挑戰是,「學習理論」者更有可能迎接挑戰,而「整體理論」這會急躁不安甚至放棄。把成功與刻苦努力聯繫在一起的孩子,在遭遇挑戰時,傾向於採取「掌握取向的反映」。為什麼要追求卓越?追求能夠激勵彈性,能夠將多樣化的追求與每天對於過程的享受聯繫在一起,我們應當享受學習的過程,不再滿足於原地踏步。追求卓越的過程比獲得的榮耀更為重要,能夠從每次經歷中有所心得,人才能夠一路向前。讀過這章,我不禁深深反省在對孩子的教育過程中,多少次對他進行了簡單的定義,讓孩子失去了自信,失去了向更多元化發展的可能。
走出舒適區
這個章節中給我留下印象最深的觀點是,一個真心的,懂得理解不斷鼓勵孩子的父母或教練能夠讓一個孩子得到釋放、不畏艱辛勇往直前。作為成年人,我們要自己承擔責任,培養一種健康、自由的思維方式,如果不盡最大努力,我們便無法從挑戰中有所收穫。Wendy最長說的便是,作為家長如果想要改變孩子,首先應當改變自己。而不是天真的想要自己的孩子突然改變成一個學霸,而自己卻毫無作為。
成長經常會遭遇未知的局面,而我們應當堅持「我能」的信念,看淡結果,把握自己,探索自己的極限,享受過程,榮耀與快樂並不直接相關。
在行為訓練的過程中,我們要學著心平氣和對待一切已發生的事,之後我們要學著將這些事情為我所用,最後,我們要學者做到完全自己足足,為自己所用,這樣我們可以創造突破性創新想法,而無需通過外因刺激。我們不應壓抑自己的情感,而是將其導向高度專注。學會了掌握軟區域,面對挑戰,我們就不會選擇逃避,避開難題。
鏇渦效應這一章是我感觸最多的,我們往往容易陷入感情的鏇渦無法控制自己,對自己的生活也好,在對孩子的教育過程中也是如此。學會控制情緒,避免一系列混合錯誤的連鎖反應。在訓馬那一章,作者的媽媽告訴他,訓馬有兩種方式,一種方式是把它綁的緊緊的,從精神上讓它崩潰,接受被人支配的命運;第二種方式是成為能和馬對話的人,不去破壞馬的精神,我們需要做的是友善的和馬相處,並把你的意圖轉變為他的意圖。建立一種親密的關係。人的情緒有時便如一匹無法控制的馬屁,而如何馴服自己,管理好自己,這裡便可以用到鏇渦效應這一章的部分。此外,和馬的相處方式,也讓我反省應當如何和孩子相處。
《學習之道》這本書還只是讀了一個皮毛,以上只是淺讀過程中留下印象比較深刻的章節。人生和學習的過程是一個不斷挑戰的征程,我們可能遇到很多的突發事件,對於突發事件,作者讓我懂得,對手和挑戰不僅僅是敵人和難關,更是讓自己了解自己,挑戰自己的極限並能夠讓自己得到成長的機會。這種辯證的價值觀讓我受益匪淺。我應當用更積極的態度面對生活和孩子的養育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