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對茶事一竅不通,然朋友開了家茶室,卻喜歡去她的茶室坐坐,看一片片茶葉,在水中翩躚起舞,如同一個個靈魂在水中遊走,欣賞著茶的舞姿,傾聽著懷舊的音樂,再細細讀一部關於茶人的著作,再沒有更美好的事。
王旭烽年幼入杭,畢業於浙江大學歷史系,曾供職於中國茶葉博物館,幾乎所有的文字都與茶有關。從來沒有一個文人像王旭烽如此與茶糾纏不清,甚至難以割捨。他的《茶人三部曲》,每部命名都與茶有關:第一部以陸羽的《茶經》開篇點題:茶者,南方之嘉木也,命名《南方有嘉木》,後二部分別為《不夜之侯》和《築草為城》,也是取自茶的別名。
《茶人三部曲》以歷史史實為敘事線索,從太平天國開始、戊戌變法、辛亥革命、國共第一次合作、抗日戰爭、解放後公私和營、文化大革命、紅衛兵集團造反、九大的召開、粉碎四人幫直至改革開放。作者用曲折動人的情節,細膩真實的描寫,淋漓盡致地勾畫出一部近現代史上的中國茶人的命運長卷。以杭氏家族為代表的茶人,歷經百年,任政治背景風雲變化,就像一株茶蓬,于山陰爛石之上堅韌不拔的生存著。
小說裡面提到了許多人物,林藕初、沈綠愛、杭寄草、趙寄客、吳茶清、撮著……他們的骨子裡透著茶香、身體裡住著茶魂,讓人感覺到茶的神韻,茶韻的悠遠。然而,我最喜歡的人物是杭嘉和。
杭嘉和是《茶人三部曲》中的靈魂,他繼承著杭家人內斂的品性,繼承著茶人包容的心態,但是並沒有因此就喪失對生活的追求。也許這追求並不執著,但很堅強,支持著嘉和以及杭家人面對種種的打擊。他的性格是多重作用形成的,一方面是茶人品性的延續,平和而溫厚,另一方面他在生活的洗禮中磨練了出了忍辱負重、堅強不屈的風骨,使他始終具有一種長者和智者式的氣度,獲得了更加強力的藝術感染力和發人深思的力量。
父親杭天醉死的時候小說里寫:「(嘉和)比任何人都更能理解父親那顆心,多年來是怎麼被來來去去的日子鋸拉得血肉模糊的,父親把屬於他的內在的生活弄得不可收拾,沒有人來拯救他的靈魂……」。
杭嘉和曾對弟弟杭嘉平說過一句話:「因為你在天上飛,我們這些人才命里註定在地上爬。」
準妹夫羅力赴戰場的時候,嘉和大哥用他薄薄的手掌搭著羅力的肩頭,輕聲說道:「你要活著啊!像茶蓬一樣!你看茶蓬長在山上,只需要一點點露水一點點土壤,就能活下來。它把跟深深地扎在土裡,只為了汲取那一點點養分。活不下去的時候,你就想想茶蓬。」
在日本人占領杭州的時候,他曾一把火燒了杭家的五進大院。當日本軍官小掘一郎以下棋為由要擊垮杭嘉和的人格和民族氣節,以周圍觀棋人的生命為賭注時,杭嘉和斷然砍掉了自己的手指。
……
「生在山裡,死在鍋里,葬在罐里,活在杯里」,茶是等待覆活的生命,雖然浸泡於滾滾的水裡,但卻展示出亮眼的碧綠,這種杯中的復活,更加彰顯出茶之生命之美以及茶對生命的堅守精神。杭嘉和就是象茶一樣充滿生命意蘊的人物,他對於生命價值和意義一直有著自己的透徹思考,他選擇比死亡更難的活著,選擇比飛翔更難的堅守,因而可以坦然面對死亡,正如他自己的一句話:「我的命就是茶的命」。最讓人動容的就是無論世道多麼艱險、家族危機多麼深重,始終選擇堅守自己乾乾淨淨的靈魂,在紛雜慘痛的生活里仍能靜心品茗,並且永遠像杯中茶湯一樣澄澈清明,不染塵埃。在杭嘉和身上,人物的精神與茶的特徵已經同質化了。
茶,上者生爛石,中者生櫟壤,下者生黃土。愈是艱苦惡劣,愈能綻放精彩。其堅韌、其志高、其清遠應為茶人所鑒。杭嘉和,是杭家的代表,是茶人的代表,也是民族精神的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