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玫瑰白玫瑰讀後感(一)
「也許每一個男子全都有過這樣的兩個女人,至少兩個。娶了紅玫瑰,久而久之,紅的變了牆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還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沾的一粒飯黏子,紅的卻是心口上一顆硃砂痣」。因為《紅玫瑰與白玫瑰》這句話成了膾炙人口的名言……
前不久看了張愛玲的小說《紅玫瑰與白玫瑰》,每每讀張愛玲的小說,總會讓人有那種透不過氣來的感覺,喜歡她細膩的文筆,但又有些懼怕她的不近人的冷清。
故事講述的是在振保的生命里就有兩個女人,他說一個是他的白玫瑰,一個是他的紅玫瑰。一個是聖潔的妻,一個是熱烈的情婦……紅玫瑰太天真任性,風情萬種。白玫瑰是傳統女性的懦弱,紅玫瑰拋棄了家庭,拋棄了她所擁有一切,斷然和老公離婚,妄想這樣安排好就能和振保在一起,但振保聽到後一陣慌亂,所有自私的想法都出來了,剩下的只有辜負了。白玫瑰自覺得很愛振保,因這他是她的老公,所以愛他是理所當然的事情,傳統的中國女性,其實也蠻委屈的,而且沒有人可以訴說,妻子也許是一件妨礙眼的居家擺設罷了,糊裡糊塗嫁了人,結果還是成了犧牲品。
振保因為為了實現自己理想的生活,害了自己和兩個女人,只覺得最值得同情的是白玫瑰,白玫瑰並非不好,只因為他不愛,卻因為「適合做太太」便拿來填充自己的生活,他卻不明白有時候人只靠理智生活不顧忌內心的感受,最終很難朝著自己曾經策劃的,理智的即定路線行駛,會受到內心的煎熬。每個人都值得別人去愛,都總有一個人為你痴迷,但白玫瑰卻因為振保選擇了她而失去了這種機會。因為不愛,白玫瑰的美在他看來都厭煩,毫不動心,他毫無知覺相反還潛意識裡怨忿她。總希望愛的不一樣,曾經愛的,時間長久了又會覺得很無趣。娶了一個安靜的妻子,又覺得不是自己愛的,但是確實放心的。猛然之間,突然發現,其實並不然,你不曾愛她,她也尋獲著自己想要的……朋友的妻子,愛著,偷來的快樂覺。得世界上那個時候她給了你所有的新鮮和刺激感覺。當她愛他,那麼勇敢的時候,他卻開始變得懦弱了。退縮,退縮,直至逃走。再遇上時,她已然不是原來的那個她了。當時忘著她離去的背影時,他眼神裡面的是後悔麼?也許總要有一個女人,讓男人明白愛情,然後當他明白的時候,再付出的時候確實另一個人了……我很佩服那個後來在公車上碰到的,已經變老的紅玫瑰,振保問她是否過得好,是否愛她現在的老公,她點頭說:「是從你起,我才學會了,怎麼樣去愛,認真的,愛到底是好的,雖然吃了苦,以後還是要去愛的,所以…」振保又說:「你很快樂」她說:「我不過是在往前走,碰到什麼是什麼。」我想她是一個很勇敢的女人,「雖然吃了苦,以後還是要去愛的」能說出這樣的話的女人,我想不會有太多的。振保這個人物可以讓我看到白描出的人性,還有平凡生活中普通人的掙扎與悲哀,其中又有瑣屑且易逝的歡喜,最終是無奈,淹沒在時代裡了。感覺挺唯美的,值得一讀的小說。
紅玫瑰白玫瑰讀後感(二)
有幸在國話劇院看了場話劇,田沁鑫改編張愛玲小說《紅玫瑰與白玫瑰》。
實際上自己並不愛看女性主義小說,對於很多人追捧的張愛玲更是無可無不可。或許細膩,也許深刻,但這種缺乏社會背景的愛情怎麼看起來都比較蒼白。
好多年前,看過95版關錦鵬導演,趙文瑄、陳冲和葉玉卿出演的《紅玫瑰與白玫瑰》。當時看完電影又找小說讀了一遍。電影比較忠實於原著,不過陳冲似乎對王嬌蕊解讀的比較深刻,那種隨電梯升降的無奈心情,打動了很多觀眾。陳冲也憑此獲得了當年的金馬獎最佳女主角。
當時自己對電影中原文引用的台詞「也許每一個男子全都有過這樣的兩個女人,至少兩個。娶了紅玫瑰,久而久之,紅的變了牆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還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的一粒飯粘子,紅的卻是心口上的一顆硃砂痣」印象極為深刻。選擇總是很難的吧。
幾十年過去,現在不是男權社會了,男人越來越娘,而女人比男人更男人。春晚看李玉剛,春哥早已是爺們的代名詞。同為女性的田沁鑫在話劇中轉換了角色性別,在現代都市生活中,進行選擇的是女性的佟振保,而被選擇的是兩個男性,剛下崗的孟煙酈和被包養的王傑瑞。
拋開時尚外衣和網路語言,這個劇只是將選擇權從男人手中放到了女性手上。面對的問題仍舊是「你是我的幸福嗎?」
張愛玲小說中,佟振保在王嬌蕊的表白後落荒而逃,漏出男人的怯懦本質和偷吃不負責任的無恥嘴臉。而後,()在老婆和小裁縫偷情,他大發脾氣後,最終又向現實低頭,不管是什麼玫瑰,拿著不扎手總還是安全的。無論怎樣,他還要去顧及面子和生存,要面對小說中時刻提醒他要「好好做事」的母親。
現代社會,家庭逐漸碎片化,維繫熟人社會的關係不復存在,社會倫理不再對他人的生活狀態
進行制約。丁克家庭,契約同居,同性婚姻等等,愛和家庭的定義正被迅速改寫著。同時紅白玫瑰往往不是延續,而是並存關係。男性和女性都有選擇的權利和自由。據統計,2011年北京市離婚率達到39%,而同期北京的幸福指數高達73%。即使考慮到離婚涉及人群與總人口之間的比例關係,從這一統計數據看,似乎幸福來的並不和婚姻有必然關係。
演出時,演員試圖將觀眾拉入,現場徵求大家看法,讓觀眾回答如何選擇。也是因為這樣,讓我和同去的朋友感覺不太舒服,有點堵得慌,當時也沒想明白為什麼不舒服。回來仔細一想,這哪裡是選擇,明明就是一個代入感很強的陷阱嗎。選擇具有加乘效應,最開始也許簡單,但走下去以後會有很多路口,回頭再走,也許還是同樣的結果。面對選擇時,想清楚自己要的是什麼,就一切明了了。
只是有多少局中人能想清楚自己要的是什麼呢。
張愛玲說的對,「愛到底是好的,雖然吃了苦,以後還是要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