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教育教學

清明節小報_清明小報

春分後十五天為清明,是郊遊的好日子。清明又是掃墳祭祖的日子,民間又稱為鬼節「、冥節」,與七月十五、十月一日總稱三冥節「,有城隍出巡的儀式。

寒食、清明本來是兩個節日,但山東民間大都把兩個節日合而為一。一般叫清明,少數地區叫寒食節,但過節卻是在清明這天。墾利地方自清明節前三日算起,稱大寒食」、二寒食「、三寒食」,第四日為清明,人們於這四天內掃墓、踏青。鄄城以清明前一日為寒食節,又稱清明節為鬼門關節「.

清明節從什麼時候開始的

我國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於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它在古代不如前一日的寒食節重要,因為清明及寒食節的日期接近,民間漸漸將兩者的習俗融合,到了隋唐年間(581至907年),清明節和寒食節便漸漸融合為同一個節日,成為掃墓祭祖的日子,即今天的清明節。因此,清明節而成為中華民族一種固定的風俗。

清明詩二首

(唐)杜牧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唐)韓翃

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

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

為什麼稱作「清明」

為什麼稱作」清明「呢?《周逸書·周月》云:」春三月中氣,驚蟄,春分,()清明。「朱右曾校釋引孔穎達曰:」清明,謂物生清靜明潔。「從氣候看,清明正值春意盎然,萬物競發,是春耕春播的大好季節。故古人曾用」和風吹綠柳,細雨潤花紅「的詩句,盛讚清明前後的美麗景象。

清明節古代有多種稱謂,最常見的叫做」思親節「.這天,我國廣大地區都有踏青掃墓、懷念先人的習俗,如元人揚允浮《灤京雜詠》詩:」高柳豈堪供過客,好花留待踏青人「,宋人高翥《清明》詩:」南北山頭多墓田,清明祭掃各紛然「.

從南朝宋謝靈運《入東道路詩》」屬值清明節,榮華歷和韶「開始,直到晚清乃至近現代,詠清明節的詩俯拾即是,僅唐代大詩人杜甫就有數首傳世。

清明節的傳說

春秋時期,晉公子重耳為逃避迫害而流亡國外,流亡途中,在一處渺無人煙的地方,又累又餓,再也無力站起來。隨臣找了半天也找不到一點吃的,正在大家萬分焦急的,隨臣介子推走到僻靜處,從自己的大腿上割下了一塊肉,煮了一碗肉湯漸漸恢復了精神,當重耳發現肉是介子推人自己腿割下的時候,流下了眼淚。

十九年後,重耳作了國君,也就是歷史上的晉文公。即位後文公重重賞了當初伴隨他流亡的功臣,唯獨忘了介子推。很多人為介子推鳴不平,勸他面君討賞,然而介子推最鄙視那些爭功討賞的人。他打好行裝,同悄悄的到綿山隱居去了。

晉文公聽說後,羞愧莫及,親自帶人去請介子推,然而介子推已離家去了綿山。綿山山高路險,樹木茂密,找尋兩個人談何容易,有人獻計,從三面火燒綿山,逼出介子推。大火燒遍綿山,卻沒見介子推的身影,火熄後,人們才發現背老母親的介子推已坐在一棵老柳樹下死了。晉文公見狀,慟哭不。裝殮時,從樹洞裡發現一血書,上寫道:」割肉奉君盡丹心,但願主公常清明。為紀念介子推,晉文公下令將這一天定為寒食節。

第二年晉文公率眾臣登山祭奠,發現老柳樹死而復活。便賜老柳樹為「清明柳」,並曉諭天下,把寒食節的後一天定為清明節。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