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我的父親,教了一輩子學。在縣城那個國小、國中一體的學校里,他親手帶著好多孩子,從一年級走到初三畢業。
有一年父親帶畢業班,班裡有個寄宿的男孩學習非常刻苦,但是家庭條件挺差。每到飯點,別人去食堂打飯、打菜、買零食的時候,這個男孩就掏出從家帶來的煎餅,卷著麵糊炒鹹菜或者蝦皮兒,就算是一頓飯,而且一吃就是一個星期。
父親看著也很心疼,就時不時掏錢給男孩買點牛奶、水果。男孩每次接過東西的時候,都很感動,淚眼汪汪地說不出話……
畢業班送了一期又一期,從父親的班裡走出的好學生一批又一批。
好多人都跟我開玩笑:「你們家逢年過節應該挺熱鬧吧?你父親這麼多得意門生,不得排著隊送禮哇?」
對,我本來以為也會這樣。
可實際情況是,跟父親還有往來的、關係比較好的,大多數都是當初學習不算優秀的孩子,甚至還有幾個調皮搗蛋的。而很多成績前幾名的孩子,畢了業就很少聯繫了,偶爾有個師生聚會,也很少看到他們的影子。
02
我曾很詫異地問過父親:「那些成績好的孩子畢業後,不應該更感激老師、跟老師更親密才對嗎?」
父親總是淡淡地說:「大家都有各自的營生,很忙,沒空聯繫很正常。」
有些話,雖然父親沒說,但我從身邊朋友、同學的現狀里,多少能猜出來:很多當初成績特別優秀的孩子,現在混得並不好,至少跟當初大家的期待差很遠。這種辜負了大家期待的羞愧感,或許是他們不願意跟過去的老師、同學聯繫的主要原因吧。
很多孩子按照家長最期望的那樣,不貪玩、不惹事,一路當著「三好學生」,考大學,讀研究生。等他們二十八九歲畢業後,才發現手中那張碩士文憑,也就值每月4000塊錢。在現在這種經濟不算景氣的時候,他們不但找工作時時碰壁,連談個對象都不容易……
很多人都是直到高中畢業或者大學畢業才發現,為了追求別人眼中的「第一名」,自己失去了太多太多。當別人回味青蔥歲月、情竇初開時,他們能記起來的,除了考卷和壓力、除了熬夜和失眠,就沒別的了……
03
父親總是說:「越來越發現,現在不是一個只看成績和學歷的時代了。成績好,只能代表你會考試,不帶表你的交往能力,不代表你的工作能力,甚至連人品都代表不了。」
我覺得這段話很有道理,並且在生活中也不斷得到驗證。
前段時間,我們公司來了一個實習的男生,研究生剛畢業。
男生剛來的時候,我們看他學歷比較高,專業也不錯,便讓他跟著一位產品經理,學習運營方面的業務。
公司晨會上討論運營方案,這個男生總表現得很有想法,提出了幾個好建議。大家都挺高興,感覺這孩子值得培養。
那段時間,大家都非常忙,午飯都沒空出去吃,所以就經常拜託這個男生幫忙下樓取外賣,順便看看快遞。
才過了一周,這個男生就不辭而別了。人事老師打電話問他有什麼不滿意的,他說:「你們公司缺乏對人才最基本的尊重,我是來學產品運營的,不是來給你們跑腿的!」
不過這個男生可能不知道,我們公司還有比他學歷更高、學校更好的實習生。以前忙起來的時候,大家輪流訂餐、取快遞、倒剩菜、收拾桌子,沒誰覺得自己被輕視,更沒誰覺得自己是個跑腿的。
事後,經理無奈地說:「這樣的孩子呀,我見過太多了,學歷倒是挺高,但是把為人處世基本的禮節都忘了。他今天從咱公司走了,在下一個公司肯定還是待不久……」
04
成績是很重要的,畢竟處理好自己的學業是學生的本分。但是,成績好的孩子,並不一定真的優秀;考上好大學的孩子,也並不一定就能在社會上混得好。
據說有人統計過,一個班的孩子長大後,最終能有所成就、生活過得富裕快樂的,往往不是總考第一名的孩子,而是那些7~17名的孩子。
這個結論聽起來有點胡扯,但是仔細想想我們自己以及周圍的人,好像確實是這樣。
我做心理諮詢的時候,接觸過一些沒目標、沒理想、渾渾噩噩的大學生。令人想不到的是,他們在國中、高中的時候,竟然都是班裡數一數二的好學生,當初學習特別努力,動不動就開著檯燈學到半夜。
但是,孩子的本性是發散、張揚的,即便暫時被壓抑了,也早晚會以別的方式瘋狂一回。
於是,這些背負著巨大學習壓力的「好學生」,進入大學後徹底解放了自己,通宵達旦地泡網咖、玩遊戲、看電影。
這在中國很多大學裡,是個常態。當初很優秀的孩子們,在從千軍萬馬中脫穎而出後,卻又在最美好、最該努力的年華里,虛度光陰……
05
龍應台在她《目送》一書中寫道: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
確實呀,世間幾乎所有的愛,都是以聚合為目的:愛一個姑娘,就要和她牽手;愛一隻貓咪,就想領養回家。
可是,唯有父母對孩子的愛,是以「分離」為目的。我們真的沒法照顧孩子一輩子,所以只能希望孩子能夠儘快獨立,儘快學會單獨面對風雨。只要孩子能夠在社會上過得快樂、富足、安定,就是父母最大的成功。
一輩子那麼長,社會變數那麼多,成績儘管很重要,可是千萬別讓孩子成為一個,除了成績好而其他一無是處的人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