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親職教育

有遠見的父母,都帶點絕情

父母愛孩子,本是最美好的感情。只是,很多時候,父母卻愛得很急,看著稚嫩懵懂的孩子,恨不得一口將他們餵大,再立馬將一身的知識與經驗傳授與他們。卻忘記了自己的經驗也是慢慢積累而來。

1

剛吃完晚飯的小威像往常一樣,拿出繪畫本,準備練習。而媽媽也像往常一樣,搞好衛生便坐在孩子的身邊,看著孩子給一棟小房子上色。

對剛上幼稚園的小威來說,填起來還真不容易,不是上錯了顏色,就是不小心填到外面去了,看上去還真不算美觀,小威卻是自得其樂。

可坐在旁邊的媽媽卻急壞了,看著孩子把一棟房子填得亂七八糟,真恨不得搶過彩色筆親自上陣,這對她來說不過小菜一碟。填到一半的時候,媽媽終於按捺不住,對小威指點起來了。

「寶貝,這個是填灰色的,不是黑色。」

「寶貝,你慢點畫,畫到外面去了。」

……

最後乾脆拿過彩色筆,幫孩子填了起來,小威則呆呆地在旁邊看著,一會功夫便將小房子塗好,看起來漂亮乾淨,簡直天衣無縫。

畫是塗好了,對孩子來說,卻未必是好事。

媽媽看似幫助了小威,卻影響了孩子獨立探索世界的興趣和能力,填錯或是填得不好其實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在這個過程中培養了興趣,學會了用自己的眼光與思維去獨立思考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義大利著名教育家蒙台梭利說:「除非你被孩子邀請,否則永遠不要去打擾孩子,為孩子打造一個以他們為中心,讓他們可以獨自'做自己'的'兒童世界'。」

孩子的思維總是機靈難測、五花八門,潛力遠超乎我們的想像,父母給孩子一個任意馳騁的空間,對於培養他們學習興趣、獨立創新的能力有著重要的作用。

而媽媽的介入越多,孩子學習的興趣就越低,發散創新的能力就越差。

2

一位北京音樂學院畢業的男生,人長得帥氣,還彈得一手好鋼琴,可談了好幾次戀愛,都以短暫分手而結束,分手的理由幾乎一樣:

男生幼稚得像個小孩,自己感覺像是他媽!

這一切都源於男生從小的親職教育,不管大事還是小事,父母幾乎是360°無死角地安排好。

小時候剛學會穿衣服的時候,緩慢而笨拙,一件衣服套了好久也沒穿好,媽媽看不下去了,親自動手,立馬搞定。下次又是如此,三番五次,孩子便乾脆躺在床上,等著媽媽過來幫忙,結果到了高中也穿不好一件衣服。

孩子剛學掃地的時候,媽媽搶過掃把;剛學做飯的時候,媽媽搶過菜刀;剛學洗衣服的時候,媽媽搶過衣服。孩子只需做一件事:彈鋼琴,當然是在父母的陪同下。

孩子讀大學的時候,本可以開始獨立的生活,走上心智成熟的旅程,但父母卻覺得孩子不會照顧自己,來到北京與孩子一同生活。

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兒童成長過程中所嘗試做的事情,就應該讓他們去做,給孩子一個自由發展的環境,以幫助孩子更好地成長。」

孩子獨自做一件事,是培養其動手能力和自理能力的重要手段。哪怕稍有危險,也不必過度緊張,戰勝困難,也是孩子需要學會的一項本領。父母幫得越多,獨立性就越差,依賴性就越強。

3

白岩松小的時候家境並不好,家裡並沒有適合小孩的讀物,於是就讀大人的書,還用母親的閱覽證到處借書看。很多人對此有質疑,但白岩松的父母並未干涉。

不知不覺中就養成了閱讀的習慣,並且伴隨一生,為他的成功之路奠定了深厚的文化底蘊。多年後,白岩松仍然十分感激地說:「非常幸運的是,我在童年的時候,母親沒有阻攔我閱讀各種各樣的書。」

對於自己的孩子,白岩松也同樣如此。他的孩子最開始閱讀的大部頭竟然是武俠小說,他也並未干涉。看完之後,孩子對明清兩個朝代的歷史產生了興趣,於是就去找相關的歷史書來閱讀。

小小年紀,閱讀量就比同齡人高出了數倍,更重要的是養成了良好的閱讀興趣和閱讀習慣。白岩松說道:「自然生長,不要打擾孩子的興趣。」優秀的父母往往有旁觀的自制力和定力。

我們常常容易輕視孩子的直覺和判斷力,對孩子的想法或是做法不屑一顧,情不自禁便以智者的身份強勢闖入,要麼嘮叨指點,要麼代而為之,甚至橫加干涉。

然而,孩子比我們想像中更聰明、更有潛力。更重要的是,在孩子的獨自探索中,他們培養了興趣、學會了思考、懂得了獨立、嘗試了創新,並將這些優秀的品質日積月累,積水成淵,形成一個良好的習慣,影響孩子一生的發展。

其實,旁觀也是一種愛,一種更具智慧的愛。父母能做的就是替孩子掃除路上的危險,至於如何探索世界,那是孩子自己的事。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