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親職教育

寫給高三家長:高考前的心理調節

寫給高三家長:高考前的心理調節

  時間走得飛快,幾乎每天都會接觸到,小升初,初升高,高升大的家長的焦慮的諮詢,怎麼辦啊?還能提高麼?能成麼?這種問題充斥著我的鼓膜。家長的焦急情緒無以言表。

  可是,幾乎所有專家的考前心理調節都是針對學生的,其實在孩子考前家長的心態往往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為家長的情緒和狀態,會以各種形式傳遞到孩子身上,從而對孩子產生影響,而且在大考前仿佛家長是否更容易焦慮的,只是其焦慮的表現形式有所不同罷了,。

  在這裡,我們首先先分析下孩子考前的狀態與考試結果的關係:

  考前每個學生的心理狀態是不同的,學生有可能會有輕度焦慮,也有可能非常焦慮,甚至伴有軀體化症狀比如嘔吐、發燒等無生理病因的突發病,也有可能很輕鬆,好多專家的分析說考前的心理狀態對考試如何如何重要,的確考前的狀態對考試會有影響,但是並不等於輕鬆的學生就一定發揮非常好,焦慮的學生就一定會考不好,實際上來說考前的狀態對考試結果的影響是非常微妙的,不論學生處於哪種狀態,非常焦慮也好、非常輕鬆也好,都是有可能發揮超常、發揮正常或發揮失常的。而在考前這段時間,對於學生來講要做的就是儘量接納自己的狀態,也許會感覺到有點不舒服,那麼就學會與這種不舒服相處,同樣可以平靜的走過考試階段。對於家長來說,考試前這段時間,要做的就是理解和認同孩子的各種狀態,無論孩子是過分輕鬆,還是超級焦慮,都告訴孩子「媽媽/爸爸理解你現在的狀態」,我有一個朋友仔高考前夕發生了非常嚴重的焦慮,並且伴有軀體化的症狀,無法停止的嘔吐,發燒,結果她還是考上了自己目標中的學校,後來她跟我分享她當時的狀態時說,是她媽媽的話降低了她的焦慮,她媽媽跟她說,「媽媽知道你很難受,不過不用怕,緊張就緊張唄,誰考試不緊張啊!」她跟我說她媽媽向她傳達了接納,認同,並且緊張也沒什麼大不了的,使她覺得比較安心,即使在情況她的狀態如此不好的情況下,也沒有對她的考試結果產生很大的影響。所以對家長來說這段時間更要降低自身對孩子即將大考的焦慮:

  這裡有幾句降低家長焦慮的真言送給家長:

1、不同的孩子起跑線不同:

  家長經常會很焦慮於孩子這次考試是他人生中為自己第一次爭取一個好些的起跑線,從而產生更加焦慮的情緒,可是實際上不同的孩子起跑線本來就是不同的。

  讓我先講講起跑線,每個孩子生下來確實差別不大,但又可以說是差別巨大。所指的差別不大是生理條件與發育過程,所謂的差別巨大指的是孩子內在的性格與特質。如果不承認這一點,就等於說只要是起跑線一樣的人,都可以參加奧運會所有的項目,在參加奧運會時各個項目的成績都會差不多,再就是這些能參加奧運會的人也應該都能得到諾貝爾獎金……這可就變成天大的可笑了。

  正是因為人與人之間在性格、特質、智力、習慣等方面有著巨大的差別,才形成了不同的人做不同的工作,用不同的辦法為自己未來的生活而創造。既然同意這點,就等於同意了每個人的起跑線的位置就不一樣,有人可以在學習上起跑,有人可以在體育上起跑,還有的孩子則是在思想方面起跑或是在人際交往方面起跑,當家長不顧孩子這種差異,而讓自己的孩子與別人的孩子在同一個起跑線上起跑時,說不定事情會演變成讓自己的孩子使用他的弱項與別的孩子的強項去比賽。換句話說:當家長這樣做時才真是讓自己的孩子輸在了起跑線上!其實家長完全可以為孩子尋找到屬於他們自己的起跑線。而人生中的重大開始也只是孩子眾多機會中的一次機會。

2、同類孩子面臨相同起跑線時的選擇:

  我想好多家長會說,可是現在參加考試就是同類面臨同樣的起跑線了啊,可是當同類的孩子面對相同的起跑線時,就會符合:「如果輸在起跑線上就等於輸掉了孩子的一生」這樣一個答案嗎?事實也並不會如此。當同類孩子們在同一個起跑線上起跑時,我們當家長的應該先搞明白的一個問題,那就是人生到底是長跑還是短跑?要知道只有短跑才會在意起跑時的初始速度,因為它決定了後面衝刺的結果。短跑比的是爆發力,起跑與結果確實高度相關。可人生並不是什麼短跑,而是用時幾十年的長跑,是賽耐力。也就是說起跑跟最後的結果之間沒有什麼根本性的必然聯繫。君不見馬拉松比賽的起跑線上,真可為人山人海,所有運動員都嗚嗚泱泱地站在一堆兒,開跑時也是有先有後,並不是一齊開跑。如果你還不信,可以看看東方神鹿王軍霞在以往大賽中的錄像,她在這麼多年的長跑中,哪次是從起跑就跑第一,一直全線第一的?我想這種答案應該很少,真正有實力的選手都是在跑動中,根據自身的條件對長跑中的節奏進行控制,到後面才會發力、衝刺。一般而言,在起跑時都不會使出全力當那個領跑者,從某種角度來說,先當領跑者會先被犧牲掉,因為這種選手在前面已提前耗掉了體力,到後面反而進入無力可發的局面。在這個角度上來說,我們的孩子今天經歷大考,站在人生的起跑線上,作為家長我們除了接納他,理解他,究竟還有沒有必要為這次起跑的考試如此焦慮呢?

3、揭密焦慮產生的基礎:不接受現實

  在錢鍾書先生的《圍城》中有這樣一段話:天下只有兩種人:譬如一串葡萄到手,一種人挑最好的先吃,另一種人把最好的留在最後。第一種人比較樂觀,因為他每吃一顆都是吃剩下的葡萄里最好的;第二種人比較悲觀,因為他每吃一顆都是吃剩的葡萄里最壞的。我同意這個觀點,但會在他的講解中加上一些我認為被省略掉的內容。

  所有葡萄放到最後如果不是被吃掉那就會爛掉,只可能有這兩種命運,採用什麼方法吃要看食用者對葡萄不吃會爛掉這件事怎麼看。如果吃葡萄對食用者而言是一件很難得的享受,他認為讓這麼好吃且難得到的葡萄爛掉是一件很難讓人接受之事,他的選擇往往會去先挑那些快壞的、不好的葡萄來吃,結果才會是他每吃一顆都是吃剩的葡萄里最壞的,所以說這種人比較悲觀。

  我更願意說這種人面對葡萄不吃會爛掉之事很焦慮,因為不吃會爛掉這個結果沒法選擇,無法選擇又硬要選擇,那只有去乾總吃最壞的葡萄這種事。我想最後的結果無外乎:1、葡萄雖然最後都被吃完了,面對這樣的美食,食用者並沒有真正享受到幾顆好葡萄。( )2、雖然自己拚命地去吃那些快壞了的葡萄,可還是無法避免有些葡萄最後還是壞得無法讓其食用而被丟掉。無論是哪一種,其結果都不太好,都不是食用者願意接受的。如果改變思路情況又會怎麼樣呢?讓我們來看看。

  雖然能吃到葡萄對食用者而言是一個很難得的享受,讓這麼好吃且難得到的葡萄爛掉是一件很難讓其接受之事,但食用者也清楚的明白,這是無可選擇的事實,所以食用者用平靜心態接受了這個事實。其結果就會變成,反正葡萄放在那裡不吃就會壞掉,只是壞多、壞少的問題,既然這樣,食用者的平靜接受就變成為不再去考慮葡萄壞這個問題,因為不可改變,而去改變自己可以改變的部分,其結果就是挑最好的先吃,讓自己先好好享受這美味,讓那些會壞掉的葡萄自己壞掉去吧。當然最後的結果是雖然有許多葡萄壞掉了,也確實可惜,但對於食用者而言還是有可以讓自己愉悅的部分,自己品嘗到了這難得一吃的葡萄美味,因為在品嘗葡萄的過程中沒有去想葡萄會爛掉這件事,所以他在品嘗好葡萄的同時還有一個很好的心情,並沒有一邊吃,一邊擔心葡萄壞的問題。

  而面對孩子的大考,我們家長究竟是要接受可能會考好也可能會考壞的現實而選擇享受跟孩子一起努力參與考試這個競爭的機會,享受過程的快樂,還是一邊努力一邊擔心結果會考不好呢?

  最後在此祝願所有的家長朋友們能快樂的陪孩子一起經歷這樣一次人生的比賽。

閱讀了本文的用戶還閱讀下列精彩文章,你也看看吧!

[父母對孩子最容易忽視的心理誤區] [高考衝刺階段如何減輕心理壓力]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