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勵志人物

俞敏洪:自比蝸牛堅信奮鬥改變命運

俞敏洪:自比蝸牛堅信奮鬥改變命運

俞敏洪50年的人生經歷,就像是一部勵志大片。

這個當年從江蘇農村走出來的窮小子,插過秧,開過拖拉機,求學北大任教北大又決然離開北大,從手拎糨糊桶到處貼小廣告的個體戶乾起,最終將新東方送到美國紐約證交所上了市。

是什麼神奇的力量和信念支撐著他一步步走向成功,不斷達到新的人生巔峰?近日,在一次教師培訓活動上,俞敏洪和大家分享了自己的人生感悟

大人的一句話可能會改變孩子的命運

在俞敏洪的人生經歷中,3次高考是他命運的第一個關鍵點。

前兩次高考落榜後,俞敏洪想考第三次。這樣的想法當時一般的農村家庭可能都不會接受,畢竟,考一次就要花一年,太耽誤時間了。沒想到,父親同意了,說咱們家祖祖輩輩都是農民,上大學的可能性也不大,但是現在你自己想學,就再給你一年的時間。不僅如此,母親還同意他可以不乾農活兒,全心全意地複習。

興高采烈的俞敏洪跑去找曾和自己一起考過兩年的夥伴,夥伴卻被自己的母親攔住了,那位母親說:考什麼考,都考了兩年了。我們的命就是農民,好好回家來幹活兒,早點娶媳婦給我生孫子。

時隔30多年,今天,俞敏洪已經是一家美國上市公司的董事長,而那個少年時代的夥伴依然待在江蘇農村。兩個孩子的命運,在早期曾是那樣的相似,卻因為家長的一句話,從此後,出現分叉,最終越離越遠,難以相交。

回憶起這段往事,俞敏洪對母親充滿崇敬,心懷感念。「一個人的遠見,跟文化知識一點關係都沒有。」「我母親就是這樣一位婦女,自己不認字,但卻充滿了遠見。」這位農村老太太執拗地認為,自己的孩子,未來就應該有一個更大的舞台。所以,她一直就對俞敏洪講一句話,「我們農村人太苦了,你長大以後,就當個先生吧。」在母親眼中,當老師農忙時不用幹活兒,每個月都可以拿著糧票,到國家的糧店去領二十幾斤糧食;而農民,面朝黃土背朝天,年底糧食還不夠吃。所以母親抱定這個想法:拔掉農根當一個老師,是俞敏洪最好的結局。

就這樣,每年,母親都要給俞敏洪重複幾十遍這句話。「她像念咒語一樣的,念念念,最後就把我給念出來了。」儘管現已執掌著一家上市公司,但俞敏洪認為,自己在本質上還是沒有掙脫母親的「咒語」,依然是一名老師。

不要放棄任何一個孩子

除了母親,俞敏洪生命中的「貴人」還有一位英語老師。這位老師最令俞敏洪欽佩之處在於,對於學生,即便知道沒有希望,他也「能夠鼓勵你,推動你往前發展」。

第一年參加高考的時候,俞敏洪在一個由破廟改造成的中學裡上學,全班雖有30多個同學,但沒有一個人想參加高考,大家都覺得,農村的孩子考也考不上。當時,他們的班主任是位英語老師。這位老師是南京大學畢業的高才生,原來在南京翻譯局工作,「文化大革命」期間,下放到農村教書。

有一天,班主任走進教室,讓全班同學都參加高考,同學們都說考不上。這位英語老師當時說了一段話:「我要求全班同學參加高考。我知道一個都考不上,但是我還是要求你們參加高考,(勵志文章  )因為當你們高考完了,回到農村去幹活兒的時候,當你們幹得很累的時候,當你們拿著鋤頭,仰天嘆息的時候,當你們看著天上白雲飄過的時候,你一定會記得你曾經為了改變自己的命運奮鬥過一次,儘管這是一次失敗的奮鬥。」

這段話極大地震撼了俞敏洪,以至於30多年後,俞敏洪依然能一字不差地背出這段話。因為老師講的這段話,他決定,「第一我要考,第二我要考上,等我考上了,我要讓老師知道他的預言是錯的。」

後來,俞敏洪他們這個班還真有不止一個人考上了大學。

前年,高中同學畢業30周年聚會,俞敏洪專門開著車,從南京把已經70多歲的班主任老師接到了家鄉江陰,跟全班同學見面。考上大學的幾個人都向他表示感謝。

「所以,看到我們的學生流著鼻涕調皮搗蛋的時候,你要相信有可能他二三十年後會成為中國的棟樑之材,因此,不要放棄任何一個孩子。」

唯有奮鬥能改變命運

俞敏洪一直相信,一個人的命運,有一部分是可以改變的。而改變的唯一途徑,就是通過自己的努力和勤奮。那些成天夢想著撞大運的人,永遠只會抱怨。但是他可能從來沒想過,別人「撞上了大運」,有可能是因為他身上的某種能力和努力,而不僅僅是運氣好。

「如果總認為別人抓住機會,是因為他有什麼社會關係,是因為世道太黑暗,那麼我這輩子肯定不可能坐在這裡。」俞敏洪以自己的人生經歷駁斥了這種論調。

在北大上學時,他的同學有部長的孩子,有大學教授的女兒,所有人都比他占有的社會資源多。他引以為傲的高考英語成績也沒帶給他太長時間的優越感——剛入校,俞敏洪被分到A班,過了一個月,這個典型的啞巴英語學習者就被調到了C班,後來又從C班調到英語聽說障礙班。

但誰也沒想到,多年後,這個當時在班裡非常不起眼的江陰農村男孩,會比他們都更有出息。「改變自己的命運,只有一個詞,奮鬥」。

俞敏洪曾經講過一個雄鷹和蝸牛的故事。能夠到達金字塔頂端的只有兩種動物,一是雄鷹,靠自己的天賦和翅膀飛了上去。還有另外一種動物,那就是蝸牛。蝸牛肯定只能是爬上去。從底下爬到上面可能要一個月、兩個月,甚至一年、兩年。而且,這個過程絕對不是一帆風順的,一定會掉下來、再爬。但是,蝸牛隻要爬到金字塔頂端,它眼中所看到的世界,它收穫的成就,跟雄鷹是一模一樣的。

而他自己,其實就是那隻蝸牛。回顧自己的人生軌跡,他發現所有的機會都是以失敗為前提的:考上北大是因為高考考了3年,英語培訓厲害是因為連續4年想出國,卻拿不到全獎只好給別人輔導課程;辦新東方是因為偷偷在外兼課被北大記過處分,「臭名昭著」,只能離開……

所以,俞敏洪鼓勵大家,一定不要放棄「尋找自己的生命和生命可能存在的機會」,但他同時強調,無論何時,都要保持積極的心態。

大學期間,儘管是班上學習最刻苦的人之一,但是每次期末考試,俞敏洪都穩居全班倒數幾名,加上沒有女孩跟他談戀愛,俞敏洪的大一大二過得很苦悶。大三時,一次嚴重的肺結核令俞敏洪必須休學靜養一年,因禍得福,這個經歷讓俞敏洪想明白了很多事情,他的心態由此變得積極樂觀起來。回到北大後,他不再強迫自己跟同學在成績上較勁兒,大三、大四就活得很愉快。

從北大畢業時,俞敏洪講了一番話,現在還在北京大學流傳,成了「北大落後分子最驕傲的語言」:同學們我追趕了你們5年,加上病一年,一直沒有趕上大家,但是請同學們不要放棄我。你們5年做到的事情,我做10年,你們10年做到的事情,我做20年,你們20年做到的事情我做40年,如果這輩子實在是趕不上大家,我會保證身體健康,心情愉快,到了80歲以後,把你們一個一個都送走了,我再走。

教育的本質是激發人類對真善美的追求

頭頂著各種頭銜,身兼著各種職務,但俞敏洪還是最喜歡被人稱為「俞老師」。俞老師常常會思考的一個問題是,教育的本質是什麼?

按照俞敏洪的理解,教育的內在精神就是激發人類對於真善美的渴望。真就是求真知,真求知;善就是頑強人格,積極的價值觀,以及對眾生的寬容。美在於什麼?在於內心的喜悅,在於欣賞美和創造美的能力。

在俞敏洪看來,在審美世界徜徉,剝開日常瑣碎,就像剝洋蔥一樣,一層爛掉的皮內是美麗的心。我們應該將這份美感和審美能力傳遞給我們的學生。

有一次,俞敏洪帶著當時9歲的女兒,在海邊上,看著月亮從海上升起。9歲的孩子並不能完全理解「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的意境,但是她看著月亮從海中冉冉升起,整整一個小時坐在那兒一動不動。俞敏洪跟她說,咱們回去吧,海邊有點涼了。她說,不,爸爸,我還想看月亮再進一步升到天空上去。

「什麼感覺?對自然美的感覺,和對美的敬畏的感覺,我們的孩子的心靈就應該有這樣的感覺。」但令俞敏洪遺憾的是,現在能夠領悟到這些的老師似乎並不多。

「試問我們有多少老師,曾經帶著學生看朝陽東升、夕陽西落,或是晚上欣賞滿天繁星,沐浴如水月光?恐怕不多,甚至沒有。」俞敏洪擔心,沒有這些對真善美的追求,孩子們就沒有追求美好生活的能力,沒有了在面對世界上緊張的競爭中,退一步海闊天空的能力。

儘管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糾錯能力,但俞敏洪認為,這個糾錯是要有代價的,它可能暫緩一個民族文化的延續,也可能會帶來某種社會動盪,有的時候,糾錯的代價是一個人付不起的。所以,所有的老師應該從現在開始,從自己做起。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