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具影響力商界領袖(一)
八年前,《財富》(中文版)第一次發布「中國最具影響力的商界領袖」榜單時,就曾經預言亞洲地區的商界影響力已從日本轉移到中國,中國企業家將成為全球商界的重要力量。這種趨勢正越來越明顯。八年來,以張瑞敏、柳傳志、任正非、馬雲等為代表的中國企業家連續多次入選《財富》「最具影響力的商界領袖榜單」,他們以中國企業家的雄心和氣魄,在全球商業變革中彰顯雄韜偉略。
從2011年起,我們將這份榜單的規模從25人擴大到50人後,它正呈現越來越多的變化:全球網際網路浪潮席捲下的新興產業正在催生大量年輕、頗具活力的中國企業家,如騰訊的馬化騰、京東的劉強東、順豐的王衛等。此外,未來五年,勢必將有更多的中國企業躋身世界500強,在打造國際化競爭力的過程中,企業領導人所扮演的角色正越來越重要。例如,蘇寧的張近東,大連萬達的王健林,他們所管理的企業收入均已跨越千億門檻。
值得關注的是,中國的民營企業家一直是榜單中占主導地位的力量。在缺少資金和資源的重重挑戰之中,他們以堅韌的創業家精神和無畏的拼搏精神,推動著自己的企業發展壯大並日益全球化。例如,華為的任正非,聯想的柳傳志,他們是榜單的「長青樹」。此外,在男性主導的商業社會中,才華橫溢、一路打拚的女性企業家也越來越多地成為公司的最高管理者,如華為的孫亞芳、格力的董明珠、龍湖的吳亞軍等。
無論如何,面對全球市場激烈的競爭,中國企業和企業領導者在企業管理實踐中仍然有很長的路要走。本年度榜單中,我們首次推出了兩家公司的「搭檔」組合——聯想的柳傳志和楊元慶,華為的任正非和孫亞芳。正是他們的完美「搭檔」,造就了成功的企業,掌舵者決定著企業的方向。
1、任正非
華為公司執行長
67歲(以今年3月底滿周歲為準)
2011年雖然是個動盪之年,但華為仍然保持了持續增長,在電信網路、終端和服務產業均實現了增長。值得一提的是,在終端領域,華為智慧型手機出貨量居於世界前列。
不願意接受媒體採訪的任正非在2011年幾乎沒有公開亮相,華為公司公關部門只提供了他2011年底寫的一篇文章《一江春水向東流》。任正非在此文中強調自己不太懂管理,但從公司只用20多年就沖入世界500強看,華為自有其獨特的發展軌跡。老子說過,治大國如烹小鮮。從華為的成長曆程觀察,一個新創企業在剛轉型為市場經濟的大國里發展,也應講究無為而治。無為而治,相信制度和文化的力量,是企業管理的高境界。從創辦之時的員工持股制度、放權自治管理,到2011年的輪值CEO制度,華為在管理上體現了一種共享、信任、授權等現代企業制度的精神。8位公司領導輪流執政,每人擔任半年CEO,這在全球企業中很鮮見,但華為成功了,不僅削平了公司的山頭,還集8人之力把企業帶上新的高度。輪值CEO制度的成功,最關鍵的還在於有任正非這位靈魂式的企業領袖掌舵。靈魂式人物的存在是把雙刃劍,企業基業長青最終還要靠制度、文化和現代企業上層治理結構來保駕護航。
2、柳傳志
聯想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長
67歲
65歲復出,三年後再度卸任時,聯想集團悄然成了世界第二大個人電腦商,並有望今年首度登上個人電腦行業的冠軍寶座。作為中國商界的長青樹,柳傳志一直在創造傳奇。去年從聯想集團「榮退」的柳傳志並沒有退休,還擔任聯想控股的董事長,這是聯想集團的母公司,旗下不僅有聯想集團、神州數碼這樣的IT企業,還有君聯資本(原名為聯想投資,今年3月更名)、融科置地和弘毅投資等企業。君聯資本是家風險投資公司,融科置地是地產開發商,弘毅投資則是私募股權基金。柳傳志計畫2014年將聯想控股作為整體在香港上市,這將是一家營業額過千億的綜合控股企業,旗下將包括IT製造、房地產、現代服務業、煤化工、現代農業等五大核心資產,這意味著進入古稀之年的柳傳志將打造出中國的通用電氣。「事為先、人為重」是君聯資本的投資方法論,也是柳傳志投資智慧的具體體現。去年,他已經在這個新棋盤上落下關鍵的一粒棋子,即將原聯想集團高級副總裁、新興市場總裁陳紹鵬招進聯想控股,領導五大核心新業務之一的現代農業。根據柳傳志「三年上市、五大資產」的規劃,不久的將來,我們還將看到他更多的落子布局。誠如業界所言:他在下一盤很大的棋。
3、張瑞敏
海爾集團董事局主席、執行長
63歲
海爾去年銷售額1,509億元(約合233億美元),利潤75。2億。在年初的講話中,張瑞敏提到,從2007年到2011年這五年當中,海爾的利潤複合增長率達到了38%。我們知道,正是從2007年開始,海爾開始強力推進人單合一的創新探索。張瑞敏領導著8萬多員工,分為2,000多個自主經營體。作為一個基本的組織,每個自主經營體少的不到10個人,多的有幾十人,每一個都面對市場和用戶,同時動態地協作,創造用戶價值。這些自我管理的團隊往往專注於某一個或某一類型的客戶。在最近接受《財富》雜誌高級編輯傑弗里·科爾文採訪時,張瑞敏提到:「如果團隊成員不喜歡他們經理的工作方式,可以通過投票趕走經理。」
此外,在年初的講話中,這位63歲的CEO也非常強調現金流對健康運營的重要性。在海爾集團,營收指的是已經收到的現金,而不是已發生的訂單,這與傳統會計方法不同。而成本則來自制造、銷售和其他職能部門。張瑞敏推出的大部分創新,都基於西方管理學課程中的原則。當然,也有一些創新類似於W。L。Gore(一家氟聚合物製造商)這樣一些小公司的做法。在科爾文的印象中,「從未聽說過有經理人在如此大的規模上進行創新,也沒有經理人像張瑞敏那樣開放和勇敢。」
他的評價不無道理。據了解,張瑞敏曾在美國佛羅里達州與IBM前總裁郭士納探討過管理創新的問題,並畫了反映自主經營體的倒三角。郭士納看了以後指出:「我在IBM乾的時候,也非常想進行這種結構調整,但IBM太大,擔心發生混亂。」而張瑞敏認為,海爾的三級經營體正是有針對性地解決其中的問題。
在運營海爾長達27年之後,張瑞敏為何還能保持著這樣的動力?最好的回答也許就是科爾文在採訪中觀察到的一點:張瑞敏的辦公桌上擺放著一幅用相框裝好的2002年8月《財富》(中文版)的封面。封面上是一幅沉船的圖片,標題為《企業為什麼失敗》(WhyCompaniesFail)。這篇文章指出,企業失敗的原因大部分不是由於不可控制的外力,而是由於管理層的失誤,其中包括陳舊的思維定勢會讓CEO對未來做出錯誤的假設。
4、郁亮
萬科企業股份有限公司總裁
46歲
在房地產行業的嚴冬中屢屢創造佳績,郁亮用行動為自己和萬科贏得信任與尊重——2011年,萬科銷售額達到1,215.4億元,逆勢增長12.4%,當之無愧地成為中國房地產行業的標桿企業。他帶領的萬科,正以領導者的自我變革精神和創新實踐應對未來行業的大變局時代:以產業化為方向,向製造業學習,實現成本控制、產品標準化和管理精細化;其次,現金為王,快速銷售,謹慎買地。
5、馬化騰
騰訊公司主要創辦人、董事會主席、執行長
40歲
馬化騰有「中國網際網路業最出色的產品經理」之譽。時至今日,他仍然是公司的「首席產品體驗官」。創始人的這種特點,正是騰訊成功的重要基因之一。不過,震驚業界的「3Q大戰」,令馬化騰反思創業12年來行之有效的思維模式。公司隨後召開了10場邀請外部人士參與的「診斷騰訊」研討會,馬化騰宣稱公司將進行戰略轉型:從一家產品公司向更加開放和分享的平台型公司轉型。2011年初,騰訊成立了50億元的產業共贏基金,當年上半年就投資了20億元。到年中,馬化騰又宣布將基金從50億擴容至100億,目標是向第三方合作夥伴年分成200億,再造一個騰訊。騰訊轉型成「開放平台」,並不僅僅是應對業界各種質疑的權宜之計,而是一項雄心勃勃的發展戰略。(創業 )事實上,在中國,類似美國微軟、蘋果和谷歌這樣的平台型技術公司很鮮見,騰訊能否成為這種級別的公司,目前並沒有十足的把握,因為平台型公司更加需要整合產業上下遊資源,而不是僅僅埋頭開發產品,這與騰訊的成功基因不完全一致。不過,單是提出打造「開放平台」這種願景就很值得讚賞。商業競爭的最高級別,不是產品而是生態系統的競爭。馬化騰不正是在致力於打造生態系統嗎?
6、張近東
蘇寧電器集團董事長
49歲
過去20年間,張近東將蘇寧打造成中國首屈一指的家電零售連鎖品牌。未來十年,以蘇寧易購為平台,他將帶領這家公司向年銷售收入6800億元的世界級企業衝刺。「再造蘇寧」的大幕已經開啟:重塑商業流程,調整組織架構,搭建信息化平台,變革供應鏈,他和團隊正以勇攀高峰的創業精神推動公司不斷前進。
7、傅成玉
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董事長
60歲
他被譽為最國際化的中國國有企業領導人,開啟了中國海洋石油公司打造國際競爭力的新時代。2011年4月,憑藉豐富的上游勘探和國際化運作經驗,他被任命執掌中國最大規模的傳統國有企業——中國石化。退休之際的這段嶄新職業歷程,被寄予了厚望。他將在減員增效、市場化運營、國際化戰略、開發上遊資源等工作中再立新功。
8、馬雲
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兼執行長
47歲
中國民間習俗認為,人到了本命年,又會輪迴到初生時那個最脆弱的時期。對於阿里巴巴和馬雲來說,去年是公司的本命年,也是接連遭遇意外和挑戰的一年:先是被批評「缺乏契約精神」,因為有員工涉嫌欺詐而不得不「斬」衛哲,隨後是「淘寶傷城」事件,直到最近的阿里巴巴B2B部分的私有化退市,公司遭遇了種種不順。
但是,通過年報我們可以看到,儘管付費會員數目減少,但由於增值服務銷售增長理想及收入組合更趨平衡,阿里巴巴於2011年實現15.5%的營業收入升幅。營收自2010年的55.6億元增至2011年的64.2億元。同時,由於在用戶體驗方面的努力,2011年公司在國際交易市場及中國交易市場合計新增1,450萬名註冊用戶和超過140萬個企業商鋪。截至2011年12月31日,兩個交易市場共有7,630萬名註冊用戶,1,000萬個企業商鋪及765,363名付費會員。
不過,據最近報導,馬雲在發給內部員工的郵件中提到,B2B業務模式面臨巨大挑戰,需要加快轉型和升級。下決心把B2B私有化,也是為了完成將影響公司未來幾年收入的業務大調整。期間還有不少其他猜測。有分析認為,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制度會給回購雅虎股份的操作帶來不便。而如果成功退市,這些問題就無需公告,馬雲也可以利用手中資源從容布局。真正的原因也許只有馬雲心裡清楚。不過,前任CEO衛哲在和《財富》(中文版)對話時曾經提到,最近幾年馬雲和他一直在世界各地尋找適合公司長期發展的所有制形式,其中最具吸引力的是合伙人制。而在歐洲,的確有很多優秀的、生存狀態不錯的高科技企業是建立在合伙人制的基礎上。未來馬雲和他的公司會如何發展,2012年將是關鍵的一年。
9、馮國經
香港利豐集團主席
66歲
與弟弟馮德綸打拚20多年後,兄弟倆為利豐開闢出了整合全球供應鏈的巨大版圖:這家現代跨國貿易分銷集團公司在全球70多個國家設立辦事處,業務涉及貿易、物流、分銷和零售。由網際網路推動的全球供應鏈大變革時代正在來臨,物流、信息流、財務流正在重新構建商業運作和管理流程。馮國經領導的利豐,正挖掘商業增長的新動力——順暢整合流通渠道,實現客戶服務增值。
10、劉德樹
中化集團總裁兼執行長
59歲
中化集團是一家有著60多年歷史的老牌外貿企業,近十幾年裡經營業績屢創新高。2011年,公司營業收入首次超過4,000億元,同比增長超過30%;利潤總額和淨利潤雙破100億,同比增長均超過40%;資產總額超過2,600億。劉德樹是中化集團的掌舵人,他不僅把公司從外貿型企業轉化成多元化的集團型企業,立足於能源、農業、化工、地產和金融五大板塊,而且把中化打造成一個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現代化企業。如今的中化集團,已連續20多年進入世界500強,排名還在不斷上升。
相關閱讀:中國最具影響力商界領袖(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