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同學今年剛畢業工作,給我打電話有一點沮喪,說博士畢業了還是不能完全勝任工作上的事情,還有很多東西要學,跟入職的本科生一樣。
工作兩年的師弟跟我說,上學的時候,覺得自己就是大師的命,畢業之後一定很快就會嶄露頭角,成為新銳人物。但是工作之後,發現自己已然被淹沒在一大堆年輕人當中,要成為建築大師那肯定是下輩子的事情了。
朋友在礦業企業工作五年,做技術,說起來他的工作也是感慨萬千。每天做的事情基本都一樣,英雄沒有用武之地,這一輩子就這樣到頭了。
親戚家的小朋友特別喜歡畫畫,在我家看到一本畫冊,翻開看上面有大師題的字,小姑娘把嘴巴張成了O型,大師教過你畫畫呀。然後有點沮喪地說:「從六歲開始畫畫,十年了,畫得還是一般,都不想畫畫了。」
可是,剛剛離開學校兩個月的年輕工程師,沒工作兩年的助理建築師,年輕的礦業技術人員,還沒開始繪畫職業生涯的繪畫愛好者,你們著急什麼,沮喪什麼呢?要走的路才剛剛開始,以後還有很長的幾十年,那才是生命的時間維度。
聽他們一個一個抱怨,我仿佛看到了以前的自己。不管做什麼事情,都希望在短期內達到一個很高的期待值。即使是做自己喜歡的事情,一碰到瓶頸期就分外迷茫,然後就開始陷入一種自卑當中,懷疑自己的能力,於是就不想「白白」努力了。
以前的我,想不到自己剛入職時做的項目在四年後的今天還在出變更圖紙,想不到博士生寫一篇三千字的論文要用三年甚至更久的時間,想不到一部《大聖歸來》要八年的醞釀和三年的製作。
後來我發現自己要學習的越來越多,離成為真正的建築師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甚至終其一生,也不能成為我心目中的那種建築大家。但是有什麼關係呢,我的職業生涯才剛剛開始。我要做的,只是努力做好眼前的事情,一天一天成長。就像我跟朋友聊天時說的,自己現在還是一個Baby建築師,誰會要求還沒有學會走路的Baby跑起來呢?
現在社會發展得很快,一年的時間好像世界就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於是我們開始著急。兩個月了研究還是沒有頭緒,兩年了還是沒有找到做方案的感覺,五年了還是在做普通職員的工作,十年了畫畫還是「一般」……於是就沮喪了,迷茫了,懷疑了,甚至退縮了。其實,在任何領域做任何事情都是一場持久戰,不是一個月,一年就可以看到盡頭。
屠呦呦獲得了諾貝爾獎,在八十五歲高齡,她和青蒿素的故事從1967年已經開始書寫,持續了半個世紀;六小齡童跟真正的猴子朝夕相處十幾年,從猴子身上模仿特點,才能呈現大家認可的、傳統意義上的美猴王形象;美國女作家米切爾一生只寫下一部小說《飄》,這本書風靡全球,是最經典的愛情巨著之一;秦腔四大名旦之一齊愛雲在提到戲曲演員的幕後努力時說:優秀的戲曲演員從小練習,在一定的基礎上坐科七年,再經過二十多年的舞檯曆練,到40至60歲才算進入黃金年代。
所有的努力和天賦都是需要時間的積澱才能結出果實。不管是我們看到的行業佼佼者,還是公認的成功人士,都是在一個領域潛心努力,然後等待一個風口。
經常聽到有人說「我都努力一周了」「我都堅持一個月了」「我都鑽研一年了」……以「年」以上為單位的持續行動,才能叫做堅持;十年以上的努力,才能叫做持續堅持。在靜不下心的時候,在坐不住的時候,想一想你的偶像,在光環背後的艱辛和努力。他們在各自的領域裡堅持了十幾年,幾十年,甚至一生。很多人之所以被人記住,不是他做了很多事,而是耐住寂寞把一件事做好了。
我們的一生很短,但是把一件事情放在一生里,時間還有很長。如果可以,學會把一些事情放在更長的時間維度里去審視。在等待破繭而出的日子裡,不要著急,不要沮喪,在自己喜歡的領域裡打一場漂亮的持久戰。在這場持久戰里,所有的堅持和努力,都會在自己的成長中刻下印記。無論結果是什麼,我們終將成為更優秀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