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勵志演講

開講啦馬未都演講稿:讀書有什麼用

因為7年前,我在《百家講壇》講過收藏,所以很多人都熟知我的收藏故事。收藏本身是我的一個業餘愛好,沒想到它在我中年以後逐漸成為了我生活中一個最重要的事情,我把它做成一個博物館。那麼今天呢,我到這兒來應該是講我這個,就是你們最愛聽的這種勵志故事。但我覺得這個並不重要,我在這一瞬間,覺得有一個非常重要的事情,就是今天我在現場感受到的,讀書有什麼用?我就在想,我小時候是怎麼讀書的。

我從國小四年級就離開了學校,再也沒有機會重新回到學校,所以到今天我最困難的事情是在填各種表格的時候,我的文化程度怎麼填 ?我填一國小四年級,我都沒有人證明告訴我在這個時期離開了學校。我沒有任何文憑,可是它不妨礙我去讀書。我有兩年很好的時光,在家裡沒有事乾,也沒有學校,也沒有工作,哪兒都不能去。那兩年呢,是我的16歲到18歲,我一個鄰居他們家有《紅樓夢》,《紅樓夢》在那個年月是禁書 。古人認為讀禁書是一個人生最大的樂趣,就是這個書不讓讀,你讀那就是個樂趣。可是我在讀《紅樓夢》之前我沒接觸過這樣的書,所以我說我差點死在這書裡。

你的情感,你對文學的所有的喜歡,都從書裡可以獲得滿足。那我今天就想,我當時讀這樣的文學書我是怎麼讀的呢?我大概今天還能背一些,我如果不背一段你們可能還覺得我在這瞎說。你比如王熙鳳怎麼出場的呢?「未見其面 先聞其聲,一雙丹鳳三角眼,兩彎柳葉吊梢眉,身量苗條,體格風騷,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啟笑先聞。」這就是《紅樓夢》中曹雪芹對王熙鳳的一個文學描寫。那我們說,那你看看黛玉是什麼樣的呢?黛玉是「兩彎似蹙非蹙?煙眉,一雙似喜非喜含情目,態生兩靨之愁,嬌襲一身之病,淚光點點嬌喘微微,閒靜時如姣花照水,行動處似弱柳扶風,心較比干多一竅,病如西子勝三分。」我背這個內心沒有底,因為這是45年前的事情,是吧?我當時因為有投入才能把這個事情記住,因為有投入才知道中國文學中的很多表達跟我們生活中的表達是不一樣的。比如曹雪芹在《紅樓夢》中,很明確的表達了中國人對人物的審美是什麼呢? 男子 「女性美」, 女子「病態美」。 所以他塑造的賈寶玉像個女子,他塑造的林黛玉像個病人。賈寶玉是什麼樣的?一上場叫「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曉之花,鬢若刀裁,眉如墨畫,鼻如懸膽,睛若秋波,雖怒時而似笑,即嗔視而有情」這是對賈寶玉的描寫 。那麼我們今天想鬢若刀裁,現在有個詞叫什麼小鮮肉是吧?都是「鬢若刀裁,眉如墨畫」。眉毛很黑,這符合我們傳統的審美。「鼻如懸膽」,這事兒有點問題 。我們今天不興這事,你想想懸膽是什麼意思?你把那個苦膽拎起來,非常飽滿的一個鼻子,我們今天那鼻子,好像都喜歡那尖的是吧?那種修飾過的鼻子,睛若秋波,最重要的是曹雪芹的文學表達高於常人。他下面用兩句話來總結「雖怒時而似笑,即嗔視而有情」。就是他發怒的時候還像在笑,他責怪你的時候還有情感傳達。那我們作一個假設,我們作為一個情竇初開的女性 ,那我們多麼盼望有這樣一個男人出現呢?所以他就是高於常人。所以我們說《紅樓夢》成為中國文學的一個高峰絕不是偶然的。

我那時候還讀過什麼書呢?我小時候父母都在醫院,軍隊的醫院,我就跑到軍隊的醫院有些廢棄的屋子裡去翻騰,翻騰出一本醫學書,醫學書對我這樣的人,沒受過教育的人,那讀起來是非常枯澀的。這書名我都不敢確定,當時那書是什麼書名,但是我迅速就把它看一遍,讀的最認真的是婦科。我十幾歲就覺得這個很有意思,因為我們沒有機會去了解女人身體是什麼樣子對吧?我在小時候什麼雜書都會讀,後來到農村去當知識青年那就更沒有書讀。天天就是幹活,偶然我去老鄉家,老鄉在那兒拿一本書撕下去以後糊牆。我一看我說你這書別糊牆我要看,這書拿到我手裡的時候前十幾頁後十幾頁封面都沒了。我就是拿了這麼一本書,這書是什麼不知道,什麼書名不知道。就從人家那兒拿過來說:「我先看一宿,看完了你第二天再用它糊牆好吧?」農民覺得這個書是沒有用的,所以他把它撕了糊牆。我儘管不知道這書是什麼內容,但是我認為這書一定對我有用,所以我要借過來先看。

我們讀書有一個好處是什麼呢,是鍛鍊你的抽象能力。我們今天已進入一個讀圖時代,所以我們不停的反覆在問自己讀書有什麼用?讀書是讀字啊?你要鍛鍊你自己的抽象能力,人類之所以文明有推進,是因為人類發明了文字。我們的文字即便是個象形文字,他也是在鍛鍊你的抽象能力,所以你讀書的時候,你讀文學書的時候,你的理解跟旁邊的人的理解可能就完全不一樣。可惜,我們今天進入了一個全球化的資訊時代,我們開始大量的讀圖,讀圖是限制一個人的抽象能力的,所以讀圖的危險逐漸向人類靠攏但我們渾然不覺。我們今天純文字的書已經非常難賣了,包括我自己的書都拚命的往上配上一些畫,來讓你理解它。但是我們人類幾千年來積攢的這些財富,就是你的抽象能力。我們有將近四千年的文字史,鍛鍊了我們民族有如此豐富的思維和情感是因為我們文字的能力,不是你個人的能力。我昨天晚上在床頭翻的那本書,我現在想想我能不能把名字說清楚,這本書的全名叫《斯基泰時期的有色金屬加工業》副標題叫《第聶伯河左岸森林草原地帶》,是一個前蘇聯的叫巴爾采娃的一個女學者寫的。這書枯燥吧?非常的枯燥。我認為我一生中讀的最枯燥的書,對我的影響最大,最有意思的書,對我的影響是適度的。因為有意思的書,你可能很少去想,越枯燥的書你想的就越多。我一直在說:「一個人你怎麼能夠在這麼大千世界中,人海茫茫中能夠多邁出一步呢。就是因為你凡事多想一步,你凡事多想一步你就容易獲得比別人容易的成功。」

古人把讀書分三個階段,他認為你在5歲到15歲的時候,這第一個階段叫「誦讀」,你把它背下來,背下來就過關。我不需要你理解,我也不要求你理解它。我們今天的教育中很大程度都希望你讀過的文章一定要理解它,但是理解起來太難。為什麼我們四書五經所有先賢的經典你每十年讀一次理解都不同,所以你讓一個五歲的孩子說出《論語》是怎麼回事,很難,所以他就背它。中國歷史上,凡是要搞科舉的人四書五經全部要背下來。就讓我們知道的比如乾隆皇帝、雍正皇帝,這樣當年的皇子在12歲的時候四書五經能倒背如流,包括和?。和?四書五經全部能背下來背誦,我們今天在全國範圍內能有一個學者能把四書五經流利地念一遍都很難 。第二個十年,15歲到25歲。這個時期讀書非常重要,古人叫「學貫」。你要學會貫通,對()吧?你學理科的你要讀讀文科的書,你要知道文理之間是有關聯的,你要知道你自己所有的學科中有價值的東西怎麼去相連,怎麼能夠在你未來的生活中套用。這個時期,相當於我們今天的高中到碩士畢業。最後一個十年,25歲到35歲的時候 ,古人要求你讀書——兩個字 」涉獵「。一定要讀不是你專業的書,什麼書都要讀。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