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沒有過因為焦慮而優柔寡斷、自我懷疑?開始一個新項目,或是想融入一個新的群體,心裡會不會七上八下、忐忑不安甚至有些恐懼?參加徒步旅行俱樂部、或是加入自願組織在網上曬自己的約會檔案、減肥、寫部落格、把自己的的愛好做成事業……這些事情看上去既有趣又有意義,你心生嚮往躍躍欲試,但最終是不是還是為自己編了一堆理由放棄,只因為其中可能存在的風險?是不是做了無數研究但就是沒法做出行動把想法變成現實?如果這是你,那麼焦慮和過度謹慎可能已經妨礙你追逐夢想、過上有意義且充實的生活。逃避只會惡性循環讓你更加不自信,而開始行動則會建立正向迴路讓你自然而然減少焦慮。那麼怎麼開始呢?以下的策略提供了一條向前進的路,為你開啟追求理想生活的第一步!
焦慮植根於我們的天性之中,它不會自己減輕。人類的大腦生來就憎惡不確定性、不可預計性和變化,只是有些人天生焦慮易感性更高。然而當你頂著焦慮採取行動朝著目標邁進時,大腦會重新評估,並告訴你其實不確定性也沒有那麼危險,這就是成功的第一步。隨著時間的推移,慢慢地你會建立一種自我效能感,即使感到焦慮,你也會認為自己有行動能力並且能夠通過行動獲得成功。
我們都有不同的性格、脾氣和喜好。並不是每個人都想成為律師、朋友成群、跑馬拉松、瘦成閃電或者坐擁豪宅。焦慮讓你覺得自己沒有別人有天分、有競爭力,甚至不像別人一樣值得被愛。如果你不了解真正的自己,在設立目標時,你很有可能會仿照你的朋友甚至鄰居,去做一些社會認可的事情或是滿足他人的期望。這種情況下設立的目標很難成為長期堅持的目標,尤其是那些你並非真正熱愛的事情。與其總是想你「應該」做什麼,不如換個角度想想你真正想要什麼,說不定你是個有創造力的人,或是想要生活工作平衡、想去旅行、活得更健康,又或者你只是想找個可心的人兒。不管你想要什麼,想清楚,然後找到最容易的入手的事情行動起來。把目標用具體的可量化的方式表達,比如:「下周散步三次,每次20分鐘。」切記,不要想一步登天,一口吃成個胖子,另外達成目標最好是內部動機驅動,而不是為了取悅他人。
馬丁路德金說過:「信念,就是即使看不到長階通向何方,卻仍願意邁出第一步。」
即使一開始沒有,但只要你邁出了第一步,信念就會隨之而來。做得越多,成功的可能性就越高,慢慢地你會相信自己,相信過程,相信世界。我的部落格常常開始於我完全不知道要寫些什麼的時候。我知道只要我有東西要分享,並真心誠意的想幫助讀者,內容自然而然就會出現。很多作家都會告訴你,剛開始寫作的時候,隨著焦慮慢慢減少,到最後只剩下故事和傳遞想法的純真熱情,這個時候你的想法和創造性地作品自然而然就出來了。這個道理同樣適用於生活的其他方面,比如開始一份新工作、新項目、新戀情或是新的投資項目。
面對風險,焦慮的人習慣性地關注壞的結果,而面對負性結果時,他們也更傾向關注這個結果到底會壞到什麼程度。他們會想,去約會如果遇到奇葩怎麼辦?萬一我看對了眼別人會不會再聯絡我?投資創業失敗了怎麼辦?換工作投簡歷沒有反饋怎麼辦?不換工作當前的狀態又讓自己痛苦不堪怎麼辦?這些結果都不是我們想要的,但是他們到底有多糟呢?比罹患癌症更糟糕?還是比家人離世更糟糕?我相信答案一定是「不!」那麼你能挺過去嗎?你有應對的策略嗎?或者等下次換個方式再試試?我相信你可以的!焦慮讓你過度高估了採取行動的風險,但是不是也該考慮考慮一直處在糟糕狀況下的風險呢?時過境遷,回想當年,你是否會遺憾面對夢想,你竟然試都沒試就放棄了?
追逐夢想是艱難的,沿途要面對無數不可避免的阻礙和失敗。有些事情結果可能不那麼完美,這時千萬不要打擊自己,給自己增加障礙。人生許多重要的成功都有些運氣的成分在裡面。我們只能控制自己,不能左右他人和環境。你可以為自己辯護,也會因此而受到批評和打壓,但是這並不意味著你做錯了什麼。大腦天生就關注負性信息因為它的機制是以保護為中心,而不是提升為中心的。要克服這種偏差,你必須刻意關注事情的積極方面。認可自己的冒險行為、適應不安、或者當你想蜷在家裡沙發上什麼都不做時,表現出來。你不能控制結果,但你可以鼓勵自己在過程中付出的努力,這樣你就能一直保持動力。
有了這些方法,你可以開始試著掌控焦慮,而不是讓它掌控你。不能完全擺脫焦慮一點關係都沒有(好像也不太可能)。即便如此,你還是可以選擇向前進,採取結構化的行動,從而構建心理韌性和自信,為獲得充實、有意義的生活創造可能性。
這很不容易,但是我相信值得一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