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韓十四江東覲省》
作者:杜甫
原文:
兵戈不見老萊衣,嘆息人間萬事非。
我已無家尋弟妹,君今何處訪庭闈?
黃牛峽靜灘聲轉,白馬江寒樹影稀。
此別應須各努力,故鄉猶恐未同歸。
注釋:
1、省覲:省視父母。十四,是稱呼韓的排行。
2、首二句噴薄而出,感慨甚大甚深。韓是去尋訪父母的,故用老萊子故事,便已扣緊題目。《列女傳》:「老萊子行年七十,著五色之農,作嬰兒戲子親側。」干戈擾攘,親子離散,故不見此事。下句更推向大處,推向當時整個社會,見得可痛的不止此一事,萬事都反了常。可悲者也不止一兩個人。杜甫總是從大處著眼。
3、此二句落到題上,是流水對。無家,即無處。庭闈,父母所居,即指父母。將重點放在韓一邊,故賓主分明。
4、此二句是想像中之景,不是寫送別時當前之景。黃牛峽、白馬江,皆韓出峽往江東所必經之地。黃牛峽在湖北宜昌縣西。舊注,江陵有白馬州。杜甫關心對方,故特地指出前路的重重艱險,已含下「應努力」意。不發空論,而即景寓情,最有味。顧宸云:「日靜日寒,亦見寇亂淒涼意。」黃生云:「凡情真則語易率,得五、六二句,全詩皆有色矣。」
5、各努力,各自努力為歸鄉之計。上面曾用自己作陪,所以這裡用一「各」字來縮合。韓十四當是杜甫的同鄉,故有故鄉同歸的話。
賞析:
韓十四,姓韓的朋友,排行第十四,其人不詳。江東,長江東南岸,江蘇一帶,韓十四當是這裡人。省覲,探望父母。老萊衣,老萊子七十歲穿五彩衣戲耍以取悅雙親。庭闈,借代父母。黃牛峽,長江的一段。《水經注》引民謠:「朝發黃牛,暮宿黃牛,三朝三暮,黃牛如故」,極言峽之長。白馬江,典出《寰宇記》,荊州水患,江水溢堤,刺史王僧達殺自己坐騎白馬祭祀江神,水乃退。這裡借代荊州。
此詩格律為平起式首句入韻格,韻合五微。對仗工穩,平仄規範。
首聯感嘆時世發端,引領全篇。探望父母,本來是美事,送朋友探望父母,應當說些吉祥話才對。但是,這是在特定的歷史條件下,天下大亂,生靈塗炭,九死一生,誰也不知道家人是否倖存。出句說:因為連年戰爭,親子和睦、親慈子孝的家庭氛圍看不見了。對句說:一切都不是正常狀態了,怎麼不令人嘆息呢?
頷聯展開,訴說人們普遍流離失所:六七年了,我沒有家了,得不到弟妹的音訊,你又到哪裡去找父母呢?他們還在家嗎?不會逃難去嗎?悲哀之至。
頸聯寫韓十四即將踏上的道路,從成都出發去江東,當然坐船方便了,坐船,必然經過三峽、荊州。()把沿途的行旅構想得很淒涼。這個章法在送別律詩里很普通,但抒情獨到。
尾聯出句寫囑咐,對句則依然對未來不抱多少希望。這說明安史之亂給人民帶來了無比深重的災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