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飲酒》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2、《歸園田居·其一》
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
誤落塵網中,一去十三年。
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
開荒南野際,抱拙歸園田。
方宅十餘畝,草屋八九間。
榆柳蔭後檐,桃李羅堂前。
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
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
戶庭無塵雜,虛室有餘閒。
久在樊籠,復得返自然。
3、《歸園田居·其三》
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
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願無違。
4、《歸園田居·其四》
久去山澤游,浪莽林野娛。
試攜子侄輩,披榛步荒墟。
徘徊丘隴間,依依昔人居。
井灶有遺處,桑竹殘朽株。
借問採薪者,此人皆焉如?
薪者向我言∶「死歿無復餘」。
「一世異朝市」,此語真不虛!
人生似幻化,終當歸空無。
5、《答龐參軍》
相知何必舊,傾蓋定前言。
有客賞我趣,每每顧林園。
談諧無俗調,所說聖人篇。
或有數斗酒,閒飲自歡然。
我實幽居士,無復東西緣。
物新人惟舊,弱毫多所宣。
情通萬里外,形跡滯江山。
君其愛體素,來會在何來?
6、《詠荊軻》
燕丹善養士,志在報強嬴。
招集百夫良,歲暮得荊卿。
君子死知己,提劍出燕京。
素驥鳴廣陌,慷慨送我行。
雄指危冠,猛氣沖長纓。
飲餞易水上,四座列群英。
漸離擊悲,宋意唱高聲。
蕭蕭哀風逝,澹澹寒波生。
商音更流涕,羽奏壯士驚。
心知去不歸,且有後世名。
登車何時顧,飛蓋入秦庭。
凌厲越萬里,逶迤過千城。
圖窮事自至,豪主正怔營。
惜哉劍術疏,奇功遂不成!
其人雖已歿,千載有餘情。
7、《神釋》
大鈞無私力,萬理自森著。
人為三才中,豈不以我故!
與君雖異物,生而相依附。
結托既喜同,安得不相語!
三皇大聖人,今復在何處?
彭祖愛永年,欲留不得住。
老少同一死,賢愚無複數。
日醉或能忘,將非促齡具!
立善常所欣,誰當為汝譽?
甚念傷吾生,正宜委運去。
縱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懼。
應盡便須盡,無復獨多慮。
8、《還舊居》
疇昔家上京,六載去還歸。
今日始復來,惻愴多所悲。
阡陌不移舊,邑屋或時非。
履歷周故居,鄰老罕復遺。
步步尋往跡,有處特依依。
流幻百年中,寒暑日相推。
常恐大化盡,氣力不及衰。
撥置且莫念,一觴聊可揮。
9、《酬丁柴桑詩》
有客有客。爰來宦止。
秉直司聰。惠於百里。
飧勝如歸。聆善若始。
匪惟也諧。屢有良游。
載言載眺。以寫我憂。
放歡一遇。既醉還休。
實欣心期。方從我游。
10、《讀山海經》
夸父誕宏志,乃與日競走。
俱至虞淵下,似若無勝負。
神力既殊妙,傾河蔫足有!
餘跡寄鄧林,功竟在身後。
11、《讀山海經》
岩顯朝市,帝者慎用才。
何以廢共鯀?重華為之來。
仲父獻誠言,姜公乃見猜。
臨沒告饑渴,當復何及哉!
12、《擬輓歌辭》
荒草何茫茫,白楊亦蕭蕭。
嚴霜九月中,送我出遠郊。
四面無人居,高墳正嶕嶢。
馬為仰天鳴,風為自蕭條。
13、《始作鎮軍參軍經曲阿作》
弱齡寄事外,委懷在琴書。
被褐欣自得,屢空常晏如。
時來苟冥會,宛轡憩通衢。
投策命晨裝,暫與園田疏。
14、《歸去來兮辭(並序)》
余家貧,耕植不足以自給。幼稚盈室,瓶無儲粟,生生所資,未見其術。親故多勸余為長吏,脫然有懷,求之靡途。會有四方之事,諸侯以惠愛為德,家叔以余貧苦,遂見用於小邑。於時風波未靜,心憚遠役,彭澤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為酒。故便求之。及少日,眷然有歸歟之情。何則?質性自然,非矯厲所得。飢凍雖切,違己交病。嘗從人事,皆口腹自役。於是悵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猶望一稔,當斂裳宵逝。尋程氏妹喪於武昌,情在駿奔,自免職。仲秋至冬,在官八十餘日。因事順心,命篇曰、《歸去來兮》。乙巳歲十一月也。
歸去來兮,田園將蕪胡不歸?既自以心為形役,奚惆悵而獨悲?悟已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實迷途其未遠,覺今是而昨非。舟遙遙以輕颺(yáng),風飄飄而吹衣。問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乃瞻衡宇,載欣載奔。僮僕歡迎,稚子候門。三徑就荒,松菊猶存。攜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壺觴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顏。倚南窗以寄傲,審容膝之易安。園日涉以成趣,門雖設而常關。策扶老以流憩(qì),時矯首而遐觀。雲無心以出岫(xiù),鳥倦飛而知還。景翳翳(yì)以將入,撫孤松而盤桓。
歸去來兮,請息交以絕游。世與我而相違,復駕言兮焉求?悅親戚之情話,樂琴書以消憂。農人告余以春及,將有事於西疇。或命巾車,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尋壑,亦崎嶇而經丘。木欣欣以向榮,泉涓涓而始流。善萬物之得時,感吾生之行休。
已矣乎!寓形宇內復幾時?曷不委心任去留?胡為乎遑遑欲何之?富貴非吾願,帝鄉不可期。懷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東皋以舒嘯,臨清流而賦詩。聊乘化以歸盡,樂夫天命復奚疑!
15、《桃花源記》
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漁人甚異之。復前行,欲窮其林。
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髮垂髫,並怡然自樂。
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鹹來問訊。自雲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餘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數日,辭去。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處處志之。及郡下,詣太守,說如此。太守即遣人隨其往,尋向所志,遂迷,不復得路。
南陽劉子驥,高尚士也,聞之,欣然規往。未果,尋病終,後遂無問津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