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詩詞名句

海記憶體知己全詩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作者:王勃

  原文: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
與君離別意,同是宦遊人。
海記憶體知己,天涯若比鄰。
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

1、城闕:指唐代都城長安。
2、輔:護衛。
3、三秦:現在陝西省一帶;輔三秦即以三秦為輔。
4、五津:四川境內長江的五個渡口。

古代三秦之地,拱護長安城垣宮闕。風煙滾滾,望不到蜀州岷江的五津。與你握手作別時,彼此間心心相印;你我都是遠離故鄉,出外做官之人。四海之內只要有了你,知己啊知己,不管遠隔在天涯海角,都象在一起。請別在分手的岐路上,傷心地痛哭;象多情的少年男女,彼此淚落沾衣。

  賞析:

這是送別之作,是唐詩中很有代表性的壯別詩,頗能體現初盛唐時期人們志存高遠的精神風貌。詩中有深情的勸慰,卻不因遠別而悲傷,表現了詩人真摯的友情和寬大的胸懷。首聯點明送別地點和友人赴任之處,場景開闊,氣勢雄偉,是典型的唐詩風味。「風煙」與「望」字之中,已露惜別之意、關切之情。次聯進一步寫送別心情:彼此的宦遊感受是一樣的。頸聯宕開一筆,申述對離別的看法,是慰人,也是自慰,情理交融,乃全詩最精警之處。尾聯相互勸慰勉勵。 建安詩人曹植<贈白馬王彪>詩云:「丈夫志四海,萬里猶比鄰。恩愛苟不虧,在遠分日親。何必同衾幬,然後展殷勤。憂思成疾芃,無乃兒女仁。」對這首詩的構思立意很可能有所啟發。但王勃的詩句更精煉、更概括、更蘊藉。<唐詩意>云:「慰安其情,開廣其意,可作正小雅。」歷代文人賦詩送別,有惜別和壯別兩類,而大抵以惜別為多。即使是心高氣盛的初盛唐文人士子,每當送別,也多依依之情。唯此詩及高適<別董大>(千里黃雲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乃壯別詩之代表作。<批點唐音>云:讀此詩「乃知初唐所以盛,晚唐所以衰。」

高宗總章二年(669),王勃因「戲為<檄英王雞>文」,被唐高宗逐出沛王府,五月游蜀。此後,他所寫的大量送別詩,如《江亭夜月送別二首》、《別人四首》、《別薛華》、<重別薛華>等,就再難聽到「海記憶體知己,天涯若比鄰。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這樣爽快的聲音了。如<別薛華>:送送多窮路,遑遑獨問津。悲涼千里道,淒斷百年身。心事同漂泊,生涯共苦辛。無論去與往,俱是夢中人。

首聯屬「工對」中的「地名對」,極壯闊,極精整。第一句寫長安的城垣、宮闕被遼闊的三秦之地所「輔」(護持、拱衛),氣勢雄偉,點送別之地。第二句里的「五津」指岷江的五大渡口白華津、萬里津、江首津、涉頭津、江南津,泛指「蜀川」,點杜少府即將宦遊之地;而「風煙」、「望」,又把相隔千里的秦、蜀兩地連在一起。自長安遙望蜀川,視線為迷濛的風煙所遮,微露傷別之意,已攝下文「離別」、「天涯」之魂。因首聯已對仗工穩,為了避免板滯,故次聯以散調承之,文情跌宕。「與君離別意」承首聯寫惜別之感,欲吐還吞。翻譯一下,那就是:「跟你離別的意緒啊!……」那意緒怎麼樣,沒有說;立刻改口,來了個轉折,用「同是宦遊人」一句加以寬解。意思是:我和你同樣遠離故土,宦遊他鄉;這次離別,只不過是客中之別,又何必感傷! 三聯推開一步,奇峰突起。從構思方面看,很可能受了曹植<贈白馬王彪>「丈夫志四海,萬里猶比鄰;恩愛苟不虧,在遠分日親」的啟發。但高度概括,自鑄偉詞,便成千古名句。尾聯緊接三聯,以勸慰杜少府作結。「在歧路」,點出題面上的那個「送」字。歧路者,岔路也,古人送行,常至大路分岔處分手,所以往往把臨別稱為「臨歧」。作者在臨別時勸慰杜少府說:只要彼此了解,心心相連,那麼即使一在天涯,一在海角,遠隔千山萬水,而情感交流,不就是如比鄰一樣近嗎?可不要在臨別之時哭鼻子、抹眼淚,像一般小兒女那樣。

南朝的著名文學家江淹在<別賦>里寫了各種各樣的離別,都不免使人「黯然消魂」。古代的許多送別詩,也大都表現了「黯然消魂」的情感()。王勃的這一首,卻一洗悲酸之態,意境開闊,音調爽朗,獨標高格。

這首詩也寫出王勃的樂觀向上,表明只要心心相印,哪怕距離遙遠,也會覺得近在咫尺。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