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職場勵志

三次深度思考讓我從文員升到了總監

這篇文章講的是深度思考的事,可能很多人會說,你不遭遇事兒,你能深度思考麼?

的確,如果你的人生不遭遇關於選擇、取捨、放棄等關鍵的大事,你未必有機會做自我拷問。但並不是說這個深度思考平時不能做。

如果當你在工作和生活當中意識到問題的時候,不妨先記錄下來,之後找個周末的早晨,心情平靜且放鬆的時候。取張白紙,做一個自我發問。

我以前常常這樣做。

我會在紙上寫下問題,比如:我為什麼那麼愛生氣?

寫下這行之後,我會自我反問,你覺得會在什麼方面上生氣?

然後自我回答,比如在與愛人相處方面,在狗不聽話的時候。

之後再嘗試回答,這是否是源於你內心裡希望對方要按照你所想的去做,這種控制欲會讓你有一個構想,一旦對方沒有做到,你就會表現的失望和憤怒。

這代表了什麼?

代表我是一個對自己有要求,很多時候卻容易將自己的標準去延伸到其他人身上,甚至包括寵物。

這最容易帶來的影響是什麼?

你要求對方以為是為了對方好,其實更多是希望自己舒服一些,如果對方是你的下屬,他做到了你要求的一切,你就會滿足麼?不會,你會提出更高的要求。這會限制他的自我發展,而且即便他做的再完美,他也成為不了你。

那我要如何調整?

嘗試放下要求,用欣賞的角度去發掘對方的優點,從對方擅長的出發。

嘗試示弱,用拜託和請求的語氣去讓對方做你期望的事,並及時給予獎勵。

削弱自己的完美主義,分清楚成長和自我苛求的區別。成長是伴隨痛苦的,但不會只有痛苦。你的成就來自於過程,而不是限定的結果。

以上就是我做的一個小的深度思考的演示,希望對你有用喔!

坦白說我不是特別愛動腦思考的人,又不是哲學家和思想者,平日裡所有的腦細胞應付工作都不夠用,還哪裡有力氣去深度思考其他呢?

關於深度思考的定義可能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定義方式,我個人的粗淺認為是,能自我提問。能逐層深入,並具有邏輯性,能自我尋找答案並產生現實的指導意義的,都是深度思考。往往我遇到這種機會的時候就是攤上大事兒的時候。

第一次深度思考:轉換跑道背後帶來的除了薪水還有規劃

我第一次深度思考關於人生和未來這件事已經31歲了,在職場當屌絲混了七年,從未有過任何職業規劃,都以興趣和好奇心為前提隨意更換工作,熱愛創意更愛自由,討厭自我重複。七年換了六份工作,做過服裝設計、動漫雜誌、圖書策劃、時尚記者、電視編劇、最後進入了廣告圈成了一名文案,後來又被調去公關部負責活動執行。

那時候我對工資總是不滿意,對前途總是迷茫,對自己總是不自信,對發展總是搞不清楚,那時候我不信什麼計畫,我總愛說,計畫沒有變化快。

我幾乎是對自己懷抱著又嫌棄又不滿、想跳槽又不知可以去哪的心態跨過了三十歲,就在這個時候一個機會出現在了我面前,我的部門領導要辭職,希望帶我走。

當領導說他跳過去之後打算做本雜誌,希望我能幫著負責,問我願不願意一起的時候,我差點就脫口而出說我願意,但那個瞬間我忍了下來,我說,我需要好好想想。

那天夜裡我問了自己許多問題,比如,眼下是個機會,我可以走,但要提高薪水,我能要多少薪水?現在的我值多少錢?

再比如,是不是只要錢就可以?我已經31歲了,我需要一個什麼樣的職位?為了襯得起這個職位我還需要什麼能力?

我要留在這個公司或者這個領域麼?還是這次只是一個過渡,做一年又想換換其他的看看?

這些問題有的我之前問過自己,有的之前我沒有答案,有的我甚至很討厭去想,那個晚上我第一次逼著自己直接面對,最後為自己定下了以下的這些要求:

希望薪水不低於6000

希望職位至少應該是執行主編,而不是一個編輯。

要在這裡停留兩年的時間,努力靠近核心業務部門

後來我得到了超出預期的薪水以及之後兩年的努力目標,至今我都要謝謝那個晚上,它不僅僅是讓我直面考慮問題,也讓自己第一次考慮以後和規劃的問題,有了目標,從不會缺方法,也就不會缺少成長的速度。

第二次深度思考:完成個人定位之後獲得額外的機遇

在公司的兩年之中我經歷了努力表現,獲得提升,遭遇排擠以及個人成熟等幾個階段,人成熟了不少,也自信了很多,但煩惱卻沒有減少。

一直在下屬公司做名義上的推广部經理,但職責範圍內負責的更多的還是偏集團和企業文化的東西,所做的東西一直都不是和業務掛靠緊密的,這總會讓我有一種職場恐慌,害怕一旦有變化整個部門會成為裁員的第一首選。

我的目標是希望用兩年的時間去靠近行銷和策劃,但是事實是我最多就是對接和幫忙,更像是吊在空中上不去也下不來的狀態,這讓我非常苦惱,而現實連給我喘息的時間都沒有,因為一些原因我被調回集團,而當時的部門已經有一個經理,我接到上級的指令要寫明年的計畫,從集團先有的狀況出發,說說明年有什麼打算。

我本來就不是一個擅長做計畫的人,我可能針對一場落地活動有十個選題和五種方案,但你讓我自由發揮去說,那你告訴我一下明年我們要做幾場活動,什麼時間做?為什麼要做?這我怎麼知道?

那個年度計畫我憋了一周,一個字也寫不出來。我明白這個年計畫方案的意義,這是一份考卷,做得合格的人會被留下,因為一個部門不需要兩個經理。

我也明白自己內心糾結的部分,我想做行銷,我覺得品牌沒什麼用,我一個人留在空蕩蕩的辦公室里加班又一次開始了對內心深處的提問。

你現在想做行銷,目前有機會麼?做了兩年也沒得到機會,怎麼辦?要離開麼?

目前月薪過萬了,但去做策劃肯定沒有這個多,而且你要重新去學,還要考慮教學成本,能接受薪水下調這個現實麼?

所有的策劃崗位都和項目掛鈎,項目如果售完了你要怎麼辦?換一個地方繼續做?還是被調回集團呢?

當問到了這裡,我就仿佛看到了一道缺口,透出光亮,豁然開朗了起來。

如果我繼續留在這裡,即便獲得了去項目做行銷策劃的機會,我也接受了薪水下調的現實,項目結束後我也可能是要被調回集團,因為在集團才可能是從事管理層和總控。而對集團本身而言,比行銷更高一級的就是品牌,如果怎麼選都是要回到這裡去做這個職位,那為什麼一定要去再鍛鍊兩年?而不能把握現在呢?

我之所以想選擇行銷策劃是因為我對它熟悉,有安全感容易獲得肯定,但如今行銷人員很多,每個人都想找機會去嘗試,獲得項目經驗,但最終的結果都肯定會指向升向上一層,那我為什麼要在人們都爭搶行銷的時候也跟著一起去搶,而不是利用這個時候好好研究一下品牌,等大家再來搶品牌這個職位的時候,我已經是裡面的資深人士了呢?

想到這裡的時候我就覺得徹底順了,全身舒暢。再看看眼下可用的東西,忽然有了新的想法,我開始在紙上畫了思維導圖,並且找到了幾個板塊的關聯性,包括明年哪些板塊需要創建,哪些需要升級,手裡的企業內刊、網站、董事長的包裝、媒介的平衡都要如何去關聯,就和打遊戲開掛了一樣都瞬間清晰了起來。

那次的計畫匯報我很興奮,不是我故意要感染領導,而是我第一次發現,原來我還有很多關於品牌的事兒可以做,我在白板上把自己明年要做的五個版塊,從定位到關聯都一一羅列,獲得了直屬領導的讚許。

後來的結果就是,春節之後我被留下,另一個經理出局。

得知這個訊息的時候,我的確在心裡鬆了一口氣,但更開心的是一直困擾我的個人定位問題也找到了出口。我的情緒順了,人順了,想法不糾結了,還得到了繼續留下的機會。感覺一個嶄新的未來似乎都在眼前了。

第三次深度思考:升職之前找到的做領導的核心價值

自那之後又過了兩年,我遭遇到了職場發展的瓶頸,覺得自己工作得心應手,但就是不能得到更大的晉升。我也和直屬領導提過,但對方都是說再等等,老闆覺得你還不夠成熟。

我帶了四年團隊,完成了自我蛻變,也了很多的提升和努力,我不知道目前我距離品牌總監這個職位還差什麼?

然後一次團隊成員的離職讓我又一次做了深度的思考。

其實在這之前我也遭遇過帶隊伍的瓶頸,也有團隊換血的狀況,但都能及時招聘補齊人手,這次的離職是我帶了近兩年的下屬,真的是一點一點培養起來,並且委以重任,也許是因為下屬覺得自己負責了很多,卻只拿了我一半的薪水,內心產生了不平衡,也許是我在最初布置任務的過程里過於粗暴,而沒有讓對方看到任務背後培養的意義,總之就是你能清楚地感知到,原本得力的幹將士氣在下滑,工作依舊可以完成,但是創新全無,沒有生機,開始變得自由散漫起來,我是出渾身解數去了解,面談都顯得毫無效果。這種挫敗感對我打擊非常大,因為我就眼睜睜看著自己的團隊裡出現一個停止發展甚至是在倒退的人,而你還拿她沒辦法。

最後下屬因為缺勤太多嚴重違反公司行政制度被勸退開除,我卻沒有因此而覺得好過,反而陷入了自問。

如果我的下屬分擔了我80%的任務,我應該做什麼?

我做的哪些事是依賴團隊,並且為團隊整體考量過的?

一個合格的領導,他的領導魅力從何而來?

在這樣自問知道我發現我的確距離總監的要求很遙遠,也在管理上有很多漏洞,之前一直陷入了傳統的師傅帶徒弟的教學模式,以為靠真誠和分享就能讓對方以感恩的心態安心工作,但當你的下屬分擔了你的實際工作後,你要空出更多的時間去思考未來的發展和轉型的問題,要思考你的工作成果如何被放大和認可,不然他們不會找到自我被承認的價值感。

除此之外,如何為下屬設計晉升路徑,找到什麼樣發展可能去滿足他的好奇心,這都取決於對下屬平時的觀察,人只有對自我感興趣的事兒才會投入不計成本的熱情,而對毫無興趣的事則只是在痳木應對。要如何把「我感興趣的」變成「你能在這裡找到你感興趣的」,這不單單是側重點的轉移,也是一個領導者能不能判斷出下屬更多成長可能的第一步。

合格的領導不是我教給你我會的,而是在你會了之後,我還能幫你創造未來更多的可能,幫你爭取到配得上你的上升空間和待遇,而我還只停留在了最初級的階段。

如今距離那次深度思考已經又過了兩年,我也已經晉升為了集團的品牌總監,今年我37歲,做的最讓周遭人吃驚的決定是:我要去香港大學讀在職研究生,我希望能系統地學習整合行銷,在戰略、系統和人脈三個維度上都能有所增長。

我用了六年的時間從普通文員做到總監,我要謝謝這三次直面內心的深度思考,這就是我的故事,希望對你能有所幫助。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