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與海作文(一)
我讀過的許多好書中唯一能讓我真正感動就是著名作家海明威寫的《老人與海》。
《老人與海》這本書講了這麼一個故事,古巴老漁夫桑提亞哥連續八十四天沒捕到魚,被別的漁夫看作失敗者,可是他堅持不懈,終於釣到了一條大馬林魚。儘管魚肉都被咬去了,但什麼也無法摧殘他的英勇意志。這本書向我們揭示了這樣一個真理:人不是為了失敗而生的,一個人可以被毀滅,但不能被打敗。
以前,我做什麼事只要有一點不順利,就會退縮,有時還會說上幾句垂頭喪氣的話。在學習上,我只要有幾次考試不是很理想就沒有信心。自從讀了這本書之後,我知道了自己的不足,學習上不再因為一兩次不順利而失去信心,而是越考不好,就越要考好。
《老人與海》中,孤獨的老漁夫桑提亞哥已經不僅僅是條硬漢,他身上所體現的精神價值,完全是古希臘悲劇精神的現代迴響。在《老人與海》中,海明威終於為他所鍾愛的硬漢找到了靈魂,這靈魂就是人類亙古不變的永恆價值。
這價值中包括的就是人的自信。桑提亞哥連續出海八十四天了,一條魚也沒捕到。可是,「那雙眼睛啊,像海水一樣藍,是愉快的,毫不沮喪的。」原先跟隨桑提亞哥出海捕魚的小孩,談到他爸爸把他叫到別的船上去,說道:「他沒多大的自信。」「是的。」老頭兒說,「可是我們有,你說是不是?」
桑提亞哥的自信是絕對自信,是不以環境變化而變化的自信,是不用與他人比較的自信。在桑提亞哥的生存哲學中,即使遭遇到了極點的背運,人也只能自信。
人活著,唯一能確定的必然,就是走向死亡。除此之外,沒有任何必然的東西可以依靠。既然人是靠偶然活著的,那麼支撐人生存勇氣的,就只有自信了。如果喪失了自信,在持續那麼多天的背運之後,桑提亞哥還有勇氣和毅力出海捕魚嗎?因此人活著就必須自信,不自信是人消費不起的奢侈品。正因為桑提亞哥有著絕對自信,他對小孩被叫走,表示了完全的寬容和理解。在這裡,海明威展現了自信與寬容之間的聯繫。
從物質上來說,老人搏鬥了三天三夜的結果是失敗了;但從人的精神、從人的自信自尊,從人勇於和命運作竭盡全力的抗爭來說,桑提亞哥取得了勝利。
說到底,人的真正勝利也只能是精神的勝利。人在物質上無論取得多大的成就,都不能贏得我們崇高的敬意。而只有精神和氣魄的勝利,才使我感動,才使我和追隨老人的孩子一樣,為他的悲壯落淚。
老人與海作文(二)
俗話說:初讀好書,如獲良友;重讀好書,如逢故知。今天,我就要為大家推薦一本好書――美國作家海明威的《老人與海》。
這本小說主要介紹了老漁夫聖地牙哥連著出海85天都沒有打到魚,被別的漁夫看作失敗者,以前經常幫他打魚的一個年輕人也被爸爸轉到另外一條漁船上去捕魚。可是老人並沒有灰心,又開始了捕魚。第86天,他來到了遠海,終於釣到了一條大銀魚,大銀魚將他的小船在海上拖了三天才筋疲力盡,被他殺死了綁在小船的一邊。在歸程中,老人和小船一再遭到鯊魚的襲擊,大銀魚流出的血招來了更多的鯊魚,老人用盡了一切手段來反擊。回港時只剩魚頭魚尾和一條脊骨,但他受到全村人像英雄一樣的對待。
我最喜歡這本書裡的聖地牙哥老人,他堅強不屈,有著非凡的毅力,在茫茫大海中孤身一人同鯊魚搏鬥,同孤寂搏鬥,最終戰勝了困難,勝利地返航。這本書向我們揭示了這樣一個真理:人不是為了失敗而生的,一個人可以被毀滅,但不能被打敗。
我向大家推薦這本書,是因為書中蘊含了許多人生的哲理,「做人不應該被任何困難所壓服,應該儘自己最大的努力與生活中的磨難做不屈不撓的鬥爭。如果你做一件事有了信心,你就等於成功了一半。」同學們,希望大家都來讀讀這本書,和聖地牙哥老人一起去搏擊大海,戰勝困難,走向成功。
老人與海作文(三)
一個簡單的故事,一個平常的漁夫,一條普普通通的魚兒,在茫茫大海上發生了看似平凡而又不平凡的故事。細細品讀《老人與海》這本書,一幅幅畫面震奮人心,一句句話語不絕於耳,令我受益匪淺。
老漁夫聖地亞男在海上連續八十四天沒有捕到魚。起初,有一個叫曼諾林的男孩跟著他一道出海,可是過了四十天還沒有釣到魚,孩子就被父母安排到另一條船上去了,因為他們認為孩子跟著老人不會交好運的。第八十五天,老人一清早就把船劃出很遠,他出乎意料的釣到了一條比船還大的槍魚。老人和這條魚周旋了兩天,終於叉中了它。但受傷的魚在海上留下了一道血腥的蹤跡,引來無數鯊魚的爭搶。老人奮力與鯊魚搏鬥,但回到海港時,槍魚只剩下一副巨大的骨架,老人也筋疲力盡的一頭栽倒在陸地上。孩子來看老人,他認為老人沒有被打敗。那天下午,老人在棚屋中睡著了,夢見他見到了獅子。
對聖地牙哥,心中有著不可思議的敬佩,有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不可思議的敬佩來自於他那頑強的精神,在捕獲大魚的艱苦三天裡,他並放棄的那種精神讓我們所有人都很感動,在他遇到困難的時候,面對苦難他所說的只是「人生來不是被打敗的」他這不屈的精神,告訴了我們,()他雖然老,但是他還是偉大了,他還是站在大海上撐起屬於自己的那片藍天。記得美國評論家貝茨曾說:「實際上海明威的作品只有一個主題,那就是死亡」死亡意識是海明威人生哲學的核心,所以故事中瀰漫的是死亡的陰影,聖地牙哥是不同尋常的,他不會放棄,不懂放棄,也不願放棄,似乎在他的字典中,沒有「放棄」這個詞語,他不允許自己倒掉、不允許自己認輸。我敬佩聖地牙哥,因為聖地牙哥老人以他有限的歲月告訴我,生命最大的意義不是生命的長久,而是在於永遠不會被死亡約束。我敬佩著,敬佩著這份精神、這份毅力,在生活中,我需要這份精神與毅力。
似曾相識的感覺,來自於聖地牙哥那無盡的孤獨,四十八天的海上生活中,每天都是自言自語,要麼對天、對月亮、對星星說話,要麼對魚、對水說話,如果說這份孤獨是由於環境導致的話,那麼他回到人群中呢?得到的是冷漠和嘲笑,這份孤獨在人群中仿佛更孤獨。如果說人群對聖地牙哥有著依戀的話,那就只有小男孩馬諾林了。馬諾林是聖地牙哥在人世間唯一的牽絆,是他除了海與魚外另一個信念。在海上的日子裡,老人提到最多的就是「要是孩子在就好了」。人與人、人與自然之間關係的隔膜與溝通的不易,人的孤獨感和對命運的難以把握,是烙印著心痛的傷痕。
我想,也許聖地牙哥就是海明威自己吧!因為他始終擺脫不了孤獨,儘管他的孤獨不是來自於自身的困惑,只是個人主義的束縛,這個世界本身就是很多事情都由不得自己。面對世界、面對自己,深深的明白著對那個處境的感悟和體驗,可也只能無可奈何的感嘆。
很多東西都是在名著里留下的,思考思索是所有作家的天性和責任,我敬佩作家和文人,更敬佩一切在生存的壓力下不放棄思考的人們。在作家的筆下,讓我們明白了許許多多的道理,這讓我對作家的敬佩更加加深了一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