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不能改變學生時
我們做老師的不少人都會有個通病,那就是總想去改變學生,理由很簡單——「我這麼做是為你好!」因此,為了這個簡單的理由,想盡了一切辦法,對那些表現不怎麼好的學生採用了種種的法子——罵、批評、罰、找家長、談心、寫檢討、罰抄等等。可是結果怎樣呢?學生要麼口服心不服,要麼與你作對,要麼自我放棄。我們的初衷——「改變學生」並沒有實現,教育的效果沒有體現出來。最後,我們便得出結論:「這學生沒有辦法教!」這結論也就導致了我們許多時候做出錯誤的行為——放棄這些所謂沒有辦法教的學生,使這些學生真的越來越差,甚至最終發展成為雙差生。
其實,當我們靜下心來仔細分析我們所做的一切的時候,我們能否發現問題癥結的所在呢?當我們努力試圖改變學生的時候,我們為什麼不試圖去改變一下自己呢?難道我們的教育方式就沒有一點問題嗎?當我們首先來改變一下自己的時候,也許奇蹟就會發生,這樣的例子不是沒有的。
我在《讀者》上看過這樣一篇文章《花兒與少年》,文中的「逃學鬼」是一個令許多老師頭痛的學生,老師們、同學們都很反感他,就連他在作文表達真情實感——「對別人穿的新鞋子如何羨慕」,( )都要被老師批評為「暴露了什麼思想」。可他所在學校的少先隊輔導員劉老師卻不同,用欣賞鼓勵的方法對待他,最終使他考上了中學、大學,後來成為大學教授。試想,假如劉老師也和其他老師那樣去嫌棄他,劉老師沒有改變自己,這個「逃學鬼」也許永遠逃學鬼了,成為一個平庸的人,也許成為一個犯罪分子也不出奇。
對於學生的問題,我們真的更多的時候應該要改變一下自己的思想,不能總認死理——「我必須改變你」,這樣只能讓事情變得越來越糟糕,讓自己和學生之間傷了感情,使工作無法繼續下去,使原本還算可以的學生變得越來越不像樣子,一個差生就這樣人為地製造了出來。
我們要改變自己並不是一件很難的事情,做到寬容、耐心、欣賞就可以了。「寬容」,容許他們犯小錯誤;「耐心」,慢慢來,心急吃不了熱豆腐,慢工出細活兒;「欣賞」,多發現這些學生身上的優點,別總盯著人家的缺點。當我們做到這些的時候,我們就會發現這學生越來越可愛,越來越有出息。
我們要改變自己,擺正心態與自身的位置也很重要。因為我們是在和「人」打交道,我們和學生是平等相處的,我們得處理好人際關係呀,我們對學生的寬容、耐心、欣賞、鼓勵,這種種的行為也是對學生的「潤物細無聲」的教育。說到底,也是老師人格魅力對學生的教育與影響。為什麼我們總要端老師的架子,( )一幅高高在上、動輒對學生進行說教的面孔?當我們擺正心態、擺對自己的位置時,我們的心就豁然開朗了,我們就會努力去改變自己的教育方式,收到預期的良好教育效果。
我想,我們時刻應該記住一句話:「當我們不能改變學生時,我們能否改變一下自己呢?」改變自己,想必會有化腐朽為神奇的令人驚奇的事情發生,我們何樂而不為呢?
站在推薦文章:[班級管理:教學與育人應兩不誤] [我們應該改變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