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傳讀後感2000字(一)
卡爾·亨利希·馬克思,馬克思主義的創始人,第一國際的組織者和領導者,也是全世界無產階級和勞動人民的偉大導師。馬克思的一生是偉大的一生。他和恩格斯共同創立的馬克思主義學說,是指引全世界勞動人民為實現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偉大理想而進行鬥爭的理論武器和行動指南。
一提到馬克思,人們往往便想到他偉大的貢獻,深刻的思想以及崇高的精神,卻忽略了他也是一個有血有肉有情感的男人,忽略了他成功的背後有一個不離不棄的朋友,一段長達一生的友誼。
馬克思於1818年5月誕生於普魯士萊茵省特利爾城的一個律師的家裡。青年馬克思就有著改造社會的強烈願望並付諸於行動,因而他受到反動政府的迫害,長期流亡在外。1844年,馬克思在巴黎認識了恩格斯,共同的信仰使彼此把對方看得比自己重要,馬克思長期流亡,生活艱苦,常常靠典當維持生計,有時竟然連買郵票的錢都沒有,但他仍然頑強地進行他的研究工作和革命活動。恩格斯為了維持馬克思的生活,寧願經營自己十分厭惡的商業,把掙來的錢源源不斷的寄給馬克思。不僅僅是在生活中,在事業上,他們更是互相關懷,互相合作。他們同住在倫敦時,每天下午,恩格斯總到馬克思家裡去,一連幾個小時,共同探討各種問題;分開之後,他們幾乎每天通信,彼此交換對政治事件的意見和研究工作的成果。他們之間的關懷還體現在時時刻刻給予對方以幫助,都為對方事業上的成就而感到驕傲。馬克思答應給一家英文報紙寫通訊稿時,還沒有精通 英文,恩格斯便幫他翻譯,必要時甚至代他寫。而恩格斯從事著述的時候,馬克思也往往放下手頭的工作,編寫其中的某些部分。
馬克思與恩格斯之間有很多感人的故事。1863年初,馬克思一家已經到了一貧如洗的地步。馬克思打算讓大女兒和二女兒停學,找個地方工作,自己和妻子燕妮,小女兒搬到貧民窟去住。恩格斯得知這個訊息後,連忙打電報勸說馬克思別這麼做,又迅速籌集了一筆錢,匯給了馬克思,使馬克思一家暫時渡過了難關。馬克思在給恩格斯的信中寫道:「親愛的恩格斯,你寄來的100英鎊我收到了。我簡直沒法表達我們全家對你的感激之情。」
在恩格斯需要幫助的時候,馬克思同樣竭盡全力,毫不猶豫。1848年11月,恩格斯逃亡到瑞士,由於走的時候很匆忙,身邊沒帶多少錢。還在病床上的馬克思得知,連忙掙紮起來,到銀行將自己僅有的錢取出,全部寄給了恩格斯。
然而,與普通人之間的友誼一樣,馬克思與恩格斯之間的友誼儘管偉大,也經歷了一些小插曲。1863年,恩格斯的妻子瑪麗患心臟病突然去世。恩格斯以十分悲痛的心情將這件事寫信告訴馬克思,信中說:「我無法向你說出我現在的心情,這個可憐的姑娘是以她的整個心靈愛著我的。」第二天,馬克思從倫敦給恩格斯寫回信。信中對瑪麗的噩耗只說了一句平淡的慰問的話,卻不合時宜的訴說了一對自己的困境:肉商、麵包商即將停止賒帳給他,房租和孩子的學費又壓得他喘不過起來,孩子上街沒有衣服和鞋子。一句話,魔鬼找上門來了……生活的困境折磨著馬克思,使他忽略了對朋友不幸的關切。正在極度悲痛中的恩格斯,收到這封信,不禁有點生氣了。這次,一直隔了五天,恩格斯才給馬克思回信,並在信中毫不掩飾地說:「自然明白,這次我自己的不幸和你對此冷冰凍的態度,使我完全不可能早些給你寫信。我的一切朋友,包括相識的庸人在內,在這種使我極其悲痛的時刻對我表示的同情和友誼,都超出了我的預料。而你卻認為這個時刻正是你表現你那冷靜的思維方式的卓越性的時機。那就聽便吧!」
波折既然已經發生,友誼經歷著考驗。這時,馬克思並沒有為自己辯護,而是作了認真的自我批評。10天後,馬克思寫信向恩格斯致以真誠的歉意。出於對朋友的了解和信賴,收到回信的恩格斯立即原諒了馬克思,還寄去了一張期票,以幫助馬克思度過困境。自此,兩位同甘苦共患難的友人重修舊好,友誼得以延續。
馬克思和恩格斯合作了40年之久,建立起了偉大的友誼,共同創造了偉大的馬克思主義。正如列寧所說的:「古老的傳說中有各種各樣十分動人的友情故事,後來的歐洲無產階級可以說,它的科學是由兩位學者和戰友創造的。他們的關係超過了古人關於友誼的一切最動人的傳說。」從馬克思和恩格斯的故事中,我們看到一段並不強烈卻始終深厚,不捨不棄的友誼。其實再偉大的人也會擁有平凡而深刻的情感,也需要關心和幫助,也離不開友情的滋養。在我們身邊,一直有一些默默相伴,不離不棄以致常常被我們忽略了的朋友,以及一段段令人難忘,始終不變的友誼,在支持和激勵著我們。君子之交淡如水,淡淡的友情就如淡淡的茶香令人沉醉,讓我們共同珍惜身邊的人,安靜感受這份靜謐微暖的情感,用心經營我們離不開的友誼。
馬克思傳讀後感2000字(二)
時間已經過去一百多年了,他的身影也消失了一百多年,可他的思想卻永存於世。也許你知道世界首富曾是比爾。蓋茨,也許你知道蘋果的總裁曾是福布斯,也許你知道沃爾瑪的老闆是山姆·沃爾頓,但是,生活在社會主義國家裡的你不能不知道改變數個國家、無數人命運的卡爾·馬克思。
年僅17歲的馬克思曾在中學畢業作文《青年在選擇職業時的考慮》中這樣寫道:「如果我們選擇了最能為人類福利而勞動的職業,那麼,重擔就不能把我們壓倒,因為這是為大家而獻身;那時我們的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憐的、有限的、自私的樂趣,我們的幸福將屬於千百萬,我們的事業將默默地,但是永恆發揮作用地存在下去,而面對我們的骨灰,高尚的人們將灑下熱淚。」這是多麼高尚的理想啊!出身於安逸的中產階級家庭的馬克思都能有如此無私且偉大的抱負,那麼生活在物質豐富的今天的我們有什麼打算呢?
古人云:「時勢造英雄。」也許動盪不安的社會、貧困如洗的生活造就了馬克思不平凡的一生。但這都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因為他的理想是崇高的,抱負是遠大的,步伐是沉穩的,決心是堅定的。物質充裕的今天給我們創造了更好的條件,我們就應該努力學習,報效祖國,造福人類。雖然我們不能像馬克思讓無產階級翻身,但我們可以成為像愛因斯坦一樣的發明家,像白求恩一樣的白衣天使,像袁隆平一樣的科學家……而不是在上課的時候睡覺,空閒的時候玩遊戲,無聊的時候上網,這種紙醉金迷的生活只能讓我們行屍走肉的活著。既如此,我們何不學學馬克思呢?
(一)學習馬克思的剛強
流傳到我們今天的對馬克思青年時代的所有描繪,都用最富有表現力的線條來著重表現他的剛強性格。在這個人身上,魁梧的體魄和超群的才智那樣和諧地融為一體;使你感到他儼然是位英明的統帥,在指揮他那「勇敢而威嚴的」「思想上的百萬精兵」衝鋒陷陣。就是這種品德,他才能忍受這任何人都難以忍受的重荷——半個世紀來苦役般的工作和饑寒交迫、窮困潦倒的生活。
對比馬克思的剛強,我們是脆弱的。我們從小就生活在無憂無慮的環境中,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已成為現在孩子的專利,出了什麼事情都有父母擔著,我們能做到「兩耳不聞窗外事」卻難為「一心唯讀聖賢書」。我們經不起考試的失敗,因為我們是家中的「小皇帝」,是父母的掌上明珠;我們經不起別人的忽視,因為我們一直是家裡的焦點,沒有人不給我們「面子」;我們經不起獨當一面的考驗,因為我們在家裡可以呼風喚雨,沒有不順心的時候……
(二)學習馬克思啃書本
對馬克思來說,啃書本,則意味著要知道一切,從書海里去汲取尚未知曉的一點一滴的道理;啃書本,則意味著在認識過程中進行創造;啃書本,則意味著她繁重的「兩班」工作日的短暫停頓,在「為了休息而讀書」的書頁中間找到避難所;啃書本,則意味著能解除各種痛苦。圖書的主宰——馬克思——儼然擺出一副威嚴的姿態說:「它們是我的奴隸,應當按我的意志為我服務。」有多少那樣的奴隸住進他的世界啊! 這已經是不相信「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的時代了。你可以看到步行街、網咖、超市的人山人海,但卻在圖書館裡只能看到門可羅雀。這一切都源於我們追求的不是能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只要能歌善舞就行;我們追求的不是博古通今,只要考試不掛科就行;我們追求的不是面面俱到,只要能應付工作就行。我們可以花費一天的時間在電腦前,卻不願專心讀書一小時。相對於馬克思對書本的熱愛,我感到慚愧!
(三)學習馬克思始終目標如一
在馬克思立下造福社會的志向時,他就開始了艱苦的行走。在前進的路上,他被跟蹤、驅逐,飽受漂泊異鄉的悲苦;他受誣陷、中傷,在心靈上留下了無法自愈的創傷。窮困潦倒、生活水平甚至不及一般平民百姓:有時,連外出需要穿的衣服和鞋子都沒有;囊空如洗,拿不出一個便士買稿紙;家裡連可以典當的東西都沒有了;無法還清欠小店主的債務……這位「無產階級聖經」的天才創造者充分體驗了無產階級所有負的一切重擔。
也許用「朝三暮四」來形容我們的目標再合適不過了。有時候我自己都感到不可思議,人為什麼會如此善變,睡覺前一個想法,醒來又是一個想法。我有時候也充當了這樣一類人,總是很容易滿足,隨遇而安,然後「勝固可喜,敗亦無妨」。考試得不到滿分,目標就變成了及格線;得不到第一名,便追求不落在最後;微不足道的成就,一點點侵蝕著自己高傲的心。定好了目標,不應該只有三分鐘的熱情,而是要像馬克思始終如一的堅持下去,這樣才會有收穫。
(四)學習馬克思的愛情
馬克思的愛情是在磨難中建立起來的,這樣才會長久不衰。他一生最愛的人是他的妻子燕妮。他們相戀已久,訂婚了七年多終成眷屬,在此期間,他們見面的次數很少,大多都以書信的方式傾訴衷腸,維持感情,儘管如此,但無論馬克思多麼貧窮,陷入多麼大的危險中,燕妮始終如一的支持他,陪伴他。燕妮為了他而進行了極其激烈的幾乎損害了她的健康的鬥爭,一方面是反抗她的虔誠主義的貴族親屬,一方面是反抗馬克思自己的家族。並且從來沒有以不實際的妄自菲薄而放棄參與偉大思想工作的機會。相反,除承擔全部家務重擔外,她不斷地提高自己的認識水平,跟上馬克思的腳步,如此善解人意,忠貞的女子能不讓人喜愛嗎?
見慣了那些因家庭變故而離婚的現象,我能明白「夫妻本是同林鳥,大難臨頭各自飛」已是當今愛情的真實寫照。隨著時代的進步,結婚也出現了閃婚、裸婚的心形式,然而離婚率也在不斷上升。現在的男性認為娶到一個漂亮的女子就會有愛情,而更多的女子則認為男子只要有車、有房、有存款就會有愛情,這顯然是對愛情的錯誤理解。而對於大學生的愛情更是錯的離譜,在校時海誓山盟,畢業了就勞燕分飛,只因為他們戀愛的出發點就不好,只是為了排遣內心的孤獨與枯燥的大學生活而在一起,不在乎有多長久,只在乎曾經擁有。我想真正的愛情應該像馬克思與燕妮的愛情經得起時間的考驗。
臧克家在詩中這樣寫道:「有的人活著,他卻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馬克思毫無疑問是屬於後者,生前,他巨人般屹立在世界之上;今後,他的光榮將伴隨他學說的勝利,千古流芳。雖然我不很懂馬克思理論,但他的一生卻對我有很大的啟發:人的一生是短暫的,雖不能人人都像馬克思永遠活在人們心中,但也可以爆發出像流星一樣的光芒!
馬克思傳讀後感2000字(三)
一直以來,馬克思作為共-產主義的先驅者和締造者為全世界人民所敬仰和崇拜,()尤其整個19世紀是在深受馬克思主義影響的國家和地區。在中國他的知名度絕對不亞於毛澤東,他之所以偉大,歸咎其理,莫過於思想的偉大。
我個人從來不崇拜任何人,我只欣賞那些偉大的人,因為他們有偉大的思想,從這些思想當中,能夠得到我所要的,從而形成我的思想,我想這才是真正的目的。
馬克思的一生也是他思想形成的一生。思想的形成受很多因素影響,家庭環境,社會環境,個人性格,愛情,生活,事業,等等。這些是可以被認為是偶然因素,終歸也將是必然因素。
童年時代的馬克思就可以看出來是帶有極強的個性,由於是家中唯一的男孩,自然而然在和女孩們的相處中處於領導地位,這也導致在和朋友的交往中顯得高傲,他成年後強勢的作風應該也源於此。
任何時候教育都是對人影響最大的因素之一,縱觀馬克思的成長,教育對他的影響尤為重要,從開始他的父親及朋友居佩爾牧師在宗教方面對他的影響,其理想主義的態度,反映到後期形成的共-產主義理論,即便到現在,我個人仍然認為這是超理想主義的,也是超現實主義的。而後在大學裡面對文學詩歌的極度狂熱,奠定了他對愛情的態度,也是我所欣賞的,其實浪漫主義和理性主義本為矛盾的融合體,我指在愛情當中,好歹,馬克思把這兩者很好的統一了,最後趨於理性,於是他得到了他心愛的人。這一點,他必須感謝他父親和愛人對他的不斷鞭策。
關於愛情,馬克思晚年的生活很大程度受到了影響,在失去燕妮之後,這其中飽含著他對愛情的浪漫主義情懷,他對愛人的理解與支持的需要,他對愛人的思念,人是不可能孤獨的活在這個世上的,因為思想是不能孤獨的。我想在馬克思的愛情形成階段是受浪漫主義影響,而在真正得到愛情和愛情生活當中理性占了上風,因為他似乎一直忙於事業,忙於理想,然而最終他回歸了,是在失去愛人之後,這也表明,骨子裡面他仍然是一個極具浪漫主義色彩的人。愛情始終應該是浪漫的,虛無縹緲的,而不是理性的現實的。但是追求愛情的過程和本身卻可以是非常理性的,否這將失去愛情。
馬克思生活上的窘迫其實源於他對金錢的態度,其實也反映了他的個性,他不善於理財,因為他認為金錢不重要,懶得花心思,也因為他豁達的性格,不拘小節的作風。但生活的壓力沒有使得他在工作上有任何的退縮,執著的追求,使他可以從容面對任何困難,他的不斷抗爭本身就是非常偉大的事情。與其想到今天的我們這個社會,其實壓力依然很大,但至少沒有窘迫到那個年代的地步,我們有更好的條件去追求自己想要的東西,去改變,去創造,去抗爭。在資本橫流的這個社會,保持對物質的正確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