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讀後感

《心相約》讀後感

《心相約》讀後感(一)

陳魯豫,來自北京,一位深受觀眾歡迎的主持人,曾訪問過的無數名人,另外在重大的新聞直播節目中也有顯著的業績。

《陳魯豫心相約》講的是魯豫在成長過程中的一些故事,她主持的節目魯豫有約——說出你的故事是她與名人有約,而這本書也就是魯豫與讀者有約,講的是她的人生中的一小段故事。

以前很少看電視,特別像「魯豫有約」這類主持名人談話的節目,會讓我覺的無聊。但隨著歲月的推移,成熟一點了,開始有了更高的品味嘗試,開始關注這類話題。一開始對魯豫的了解也只是一個很瘦很有氣質的女主持人,但後來看了她所著的《魯豫心相約》這本書後大有感觸,她讓我覺得作為一個女人,真的要像她這樣為夢想而快樂的活著那才叫人生。

這本書確實帶給我的不少震撼,為此自己也對比反思了自己的生活和一切。

夢想不是一天兩天的幻想,是一直都在我們心中慢慢燃燒起來的。魯豫似是與生俱來對生活對自己的勇氣讓我佩服。或許應該感激她有這麼一個這麼好的生活條件背景,爸媽都是屬於有知識層面的人,為她提供了這麼好的學習氛圍,或許這些是我們一直所嚮往的。但最讓人感動嚮往的不是她的家庭背景,而是她用自己的努力爭取的勇氣使她在向夢想進步。13歲的她,身高1.50米,梳著馬尾辮,身穿花布連衣裙,怎麼看都是個小孩。可她不怯場,大方地用「流利」的英語向大街上英語角的每一個人做自我介紹。自信滿滿滿的讓身邊的人信服的敬佩起來,她的敢於出口練習,讓她感受到了成就感,並提升了她的信心。成為了當時英語角的「小權威」。我就在想13歲的我是什麼一個樣子,缺乏的決不是對夢想成為一個受人喜歡的人,而少的就是她這種勇氣,敢於嘗試的信心。她的每一步成長都是通往夢想的階梯,每成功一小步就為夢想的藍圖添加了一筆。在她實現夢想的過程中,絕沒有一步就能到達的樂果,是在她不斷努力嘗試的結果中勝出的。她的勇氣讓我對生活中的挑戰有了更深一層的勇氣。

果斷的決定自己的方向,堅持不懈的追求自己的夢想。在這本書裡,我深刻的理解了這一點對夢想的追求。「我平常是個做事急噪,愛衝動的人。惟獨對工作,我相信水到渠成的道理」這是魯豫對自己的評價。當1994年的夏天魯豫在電視上看到奧普拉之後,便做了一個決定,她要做一個談話類的日播節目,帶著這個願望,在1995年初她便回到了中國,與「鳳凰」簽了約,成為了以為節目主持人,但是命運始終沒有給她這個機會讓她實現自己的夢,十年過去了,這個夢也伴著魯豫過了十年,直到2004年的一天,魯豫終於向公司的高層主管說出了她的夢,也正是這個夢使她現在的身價過億。我想說的是我們應該向她學習的就是這樣一種對夢想摯愛和執著的心,就算是一個現在看來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也要堅持,不要放棄,只要你努力去追求,總有一天,上帝便會眷顧你,就算你知道這一天可能很久很久才能來到,你也一定要堅持到底,這正是我們所需要的執著與堅韌,只要我們不相信命運,與它抗爭,總有一天會成功!

《心相約》讀後感(二)

在同學那看到魯豫寫的一本《心相約》,拿到手上愛不釋手。其實很早之前在北京一個哥們那都見到過這本書——陳魯豫去到他們學校演講時簽售得到的——但當時也沒有怎麼看過。最近可能是實在無聊,不想看跟專業和畢設有關的東西,但自己的能量還是要釋放出去,另外加之些許有點「書非借而不能讀也」的感覺,從昨天下午到剛才,居然只用了累計不到四五個小時的時間就把這本書看完了。書裡面魯豫講了自己大學和在鳳凰工作的一些故事,很多是我所不知道的——雖然我很喜歡鳳凰,對他們的一些當家花旦也有了解。讓我比較羨慕的是她描寫的一些去國外工作的經歷,真實的工作會不會是很辛苦的我不清楚,但在魯豫的筆下描繪的一些細節讓人讀了就有一種完全按照她所描述的情境去體驗一次的衝動。毫無疑問,她是非常成功的,至少在她所耕耘的領域。

但是她在寫大學最後階段準備TOFLE考試的一段也向我們展示了她之所以能夠取得今天這樣成就的點滴:每天就泡在英語單詞和TOFLE的題海中,中午隨便吃點東西,也不睡覺,馬上又去做題,下午累了吃個蘋果又接著看書。成功總是很耀眼的,而且成功者對於他們追尋成功的道路描繪起來也往往是輕描淡寫的,以至於我們這些普通的人只能對他們的成功敬而遠之,躲在遠遠的地方偷偷的羨慕,卻不知道該去如何做自己的夢,如何實現自己的夢。我們也應當理解他們,很難想像一個成功者能夠完全回復到他往日奮鬥時的艱辛的狀態,並將這種狀態非常真實的傳達給他的聽眾——我們自己不也常常在回想起一些當時感覺很難的事情時非常輕鬆並且發現沒有辦法再真切的體會當時的那種困窘、急切或是無助嗎?所以,要想複製他們的成功,就要去讀懂他們,讀懂他們的艱辛,讀懂他們的不懈追求,而不僅僅是感受著他們眼下的光芒,因此成功很簡單,成功又很難。

《心相約》讀後感(三)

魯豫早已是家喻戶曉,在很早的時候,就聽過關於與她的介紹,說是她自己一個人通過在異鄉努力地打拚,吃盡苦頭也咬牙堅持,每天不斷地學習,最終取得事業上的成功。我對她的了解也就僅限於如此。

但到如今重識魯豫,是在今年暑假期間一頁頁地翻閱她的書本——《心相約》,看魯豫在字裡行間講述她的故事。忽然就有了太多太多的感觸,余秋雨評價魯豫平時看似柔弱,但在工作時卻像完全變了一個人,她可以在戰火連連的中東勇敢激憤地與伊拉克海關吵架,眼淚汪汪地擁抱在戰火中毀家的婦女,她的即興言行沒有任何準備,卻總是響亮強烈,如迅雷疾風。在這裡,魯豫展現出的就並不只是她的拼搏與努力,更有著她的勇敢與執著。她的事例告述我的就是:一定要好好學習、堅持不懈,才能獲得成功。

由人及己,聯想到我自己在學習生活中的種種:做著大堆的數學題,在連續卡住兩題的時候就扔開筆沒有耐心而做下去;做英語時看著一篇短文翻譯不出就只能在一旁獨自懊惱。總希望作業越少越好,考前也總會抱著「這應該不會考吧」的僥倖心理,雖明白需要腳踏實地卻總也做不到。

讀著魯豫的《心相約》,讓我記起暑假前不久的一場學科競賽,在那場學科競賽的兩個星期前,老師就多次提醒我們並讓我們做好準備,那時我雖下定了決心,準備在這次的競賽中努力考出好的成績,我準備在英語課上聽的更仔細,把筆記做的更詳細,回到家練一些題將知識鞏固。一分耕耘一分收穫,俗語是這樣說的。在之後的兩個星期我也確實是如我預先計畫的那般,在上課的時候更加地認真起來,因為不容許自己輕易開小差,我在上課時便要花去比之前更多的精力,常常是覺得四十分鐘原來是如此的漫長與難熬。而在下課後的時間,我也把本來花在玩和發獃的時間塞進了作業。要在平時,我會因為一時的懶惰或是時間不夠而去別人那兒偷瞄幾個答案,輕鬆還方便。但在眼下,我便不允許這樣的事兒再發生,因為每看一個答案便意味著我失去了一個嘗試的機會,我便總會很不放心,好像別人會的什麼東西我不會了,這樣得感覺讓我覺得很不舒服,要是在考試中偏巧有差不多的題,那我豈不是白白比就別人低了幾分,在這樣不安的情緒影響下,我總是很認真地去完成每一道題,並在之後弄清這麼做的原因。課後也常會去翻一些參考書,看看他們的解題方法,背背他們總結的知識點提綱。

大考前的一些模擬考,這些考試既是知識的積累過程也是大考的一個縮小版,考了幾次,我的成績都不太理想,老師在講台上分析完卷子,我就把全部仍沒聽懂的題拿出來請教我的同桌,我的同桌先還是耐心地為我講解,可時間長了,終被我沒完沒了得疑問弄得有點不耐煩。但我不厭其煩地打擾她,她不好對我發火,終也只能無奈地對我說就當是給自己複習了。

但我終究是沒能在這次學科競賽中考出好成績,反而成為了我入學國中以來考得最差的一次。在全考完後我和同學交對答案時,我的心就已涼了大半截,太多的錯誤讓我不敢對這次的考試成績,我不知道為什麼我明明已經如此努力,卻最終也沒能取得好成績,尤其是英語,我在考前幾乎付出了最多的努力,結果卻扣掉了將近整張考卷一半的分數。

在事後我想,這次如此差的成績或許也並不是沒有原因。追其原因,覺得是我之前太不努力,太不認真學習,所以成績掉落太多了。雖然考前如此努力,卻最終沒能完全彌補。俗話說一分耕耘一份收穫,因為前期的不努力,雖然通過了後期的一些彌補,但成績終究未能達到之前的預想目標。()

有人說:付出與收穫是成正比。在那場考試後我也更加明白了這個道理,每個人的成功必定有他辛勤付出。在看了魯豫的自傳故事後,我就更加堅定了:每個成功的人背後,一定都有他付出的不為人知的努力,沒有哪個人會隨隨便便的成功。想我在無數個閒來無事的夜晚,躺在沙發上看肥皂劇打發掉幾個小時,但有好多人在教室里背著英語、做著數學難題;在無數個黎明,我賴在床上不肯起床,而好多同學已經手拿英語課本在背著單詞;這些都是那些閃閃發亮的人背後所不為人知的光芒。而魯豫的《心相約》也更讓我終於相信:未來要靠我的雙手去創造,哪怕一次沒有成功,但經過不斷的努力、不斷地積累,相信堅持這個信念,終能出現一個永恆的光點。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