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敲讀後感(一)
自從我們學習了《推敲》這一課,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靜。《推敲》這一課主要寫了,唐朝有個詩人叫賈島,早年因家竟貧寒,出家當了和尚,他去郊外拜訪一個叫李疑的朋友,他沿著山路找了好久,才摸到李疑的家,不巧今天李疑不在家,他就把一首《題李疑幽居》的詩,留了下來。他在回長安城的路上他一直感覺詩里「鳥宿池邊樹,僧推月下門」中的一個字眼,是不是應該把「推」改為「敲」,他走著走著,就連他自己進了長安城都不知道,最後早韓愈的幫助下,把推改成了瞧。賈島這種精神是多麼可貴呀!
從中,我們知道了我們看過的每一篇好文章,都是作家經過反覆推敲文中的每一個字而誕生的。所以我們做事就應該一絲不苟,仔細琢磨,反覆推敲,使我們的作品能夠更加完美。
推敲讀後感(二)
我讀了語文書第9課的推敲,主要寫了,唐朝有個詩人叫賈島,早年因家竟貧寒,出家當了和尚,他去郊外拜訪一個叫李疑的朋友,他沿著山路找了好久,才摸到李疑的家,不巧今天李疑不在家,他就把一首題李疑幽居的詩,鳥宿池邊樹,僧推月下門。留了下來,他在回長安城的路上他一直感覺詩里中的一個字眼,是不是應該把「推」改為「瞧」最後早韓愈的幫助下,把推改成了瞧。
我的感想是:我以後在寫作文是寫完後,要讀一讀有沒有錯別字,句子通順不同順,有的地放是不是可以用一些成語代替,我不管寫什麼我寫完後都要仔細的檢查檢查。
推敲讀後感(三)
《推敲》一文,講的是唐代詩人賈島去拜訪好友李凝,好友不在,於是他留詩相贈,以及折返途中斟酌 「推」「敲」用字的事。
當我讀到賈島「騎著毛驢,一邊吟喔,一邊做著敲門、推門的動作」時 ,很是好奇,心想:賈島真是小題大做,不就一個字嗎,何必要那麼仔細?依我看,「推」也好,「敲」也好,其實都差不多。「真是個書呆子!」我在心裡說。然而,當我讀到賈島闖入韓愈儀仗隊,韓愈非但不怪罪,反而與賈島分析用「敲」字的好處時,我才體會到斟酌詞語的必要與重要 ,韓愈說「還是用『敲』字更好些。月夜訪友,即使有人家門沒有閂,也不能莽撞推門,敲門表明你是個懂禮貌的人。再說,用『敲』字更能襯托出月夜的寧靜,讀起來也響亮些。」讀到這裡,我終於明白賈島為什麼要斟酌「推」、「敲」二字了。原來,作文不能隨便地去用字,只有用心研究,才能更準確 、恰當地表情達意。
讀到這兒,我不禁想起了那天老師上課的情形。為了讓我們認識區別「扒」、「趴」和「爬」,李老師竟然做出「爬」上桌子的動作,說有人在作文時很馬虎,不注意區別字的意思,隨手拈來,結果鬧出了笑話。一位同作文時這樣說,「那天回到家,丟下書包,我就爬到桌子上寫作讀後感《推敲讀後感-學生讀後感作文》老師問我們,每次寫作業是不是都要「爬上桌子」,全班同學聽後都有樂翻了天。可見, 學習不認真, 馬馬虎虎,隨隨便便,一字出錯,就會鬧出笑話。()
讀了《推敲》一文,我真的受益匪淺。我想,如果我們每個人都能學習賈島認真、嚴謹的態度,作業就肯定不會出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