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讀後感

《談美書簡》讀後感

《談美書簡》讀後感(一)

什麼是美?我覺得,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美並沒有一個具體的標準,許多人認為,看過去舒服的就是美的;也許更深一層,會說心靈美也是一種美。但這些感受都比較淺顯,看過朱光潛的《談美書簡》後,我知道了朱光潛先生眼中的美。

光潛先生信奉「三此主義」,即此身、此時、此地。「此身應該做而且能夠做的事,就得由此身擔當起,不推諉給旁人」;「此時應該做而且能夠做的事,就該在此時做,不拖延到未來」;「此地應該做而且能夠做的事,就得在此地做,不推委到想像中另一地位去做。」這是朱光潛先生不尚空談、腳踏實地的治學精神的體現。這很值得我們廣大中學生學習。

也許第一眼看到上面那段話,你不會有太深的感觸,但如果你專注地把這一整本小書讀完,你必會為朱先生治學為人的態度所折服!書中其中最能領略到的是光潛先生非常經典的對美的分析論證:美是最不實用的經驗,但是人類歷史生生不息的;美是無處不在的,但是要靠人們細心發現的;美是客觀事物加主觀態度產生的,但是缺一不可。物質是可以用盡的,而無形的美是可以代代流傳供世人享用的。

而在經濟飛速發展的今天,在滿足基本的物質需要後人們也越來越關注自己的心靈、精神的健康成長。其實美感無時無刻都沖斥在我們生活當中,從最簡單的吃穿住行來說大多人們都會選擇環境優美安靜的餐廳就餐,因為感官的滿足可以提高食慾。穿衣打扮已經是現代人每天必備的功課,這可以讓人更有信心每天可以有一個好的開始。房屋裝修也是一門美學功課,明亮寬敞、舒適已經是老掉牙,而自己感覺和概念才讓它與眾不同,比如:歐式概念、田園風格、東南亞感覺、日式家居或者中西合璧等。獨特的家居風格可以代表主人的獨特性,更能讓他享受其中。車子基本性能就是帶步,而且現代人更追求的是外觀流線性、顏色等。所以美感不是實用主義,是不帶有功利心態的心理活動,美感可以讓人們得到心裡上滿足和精神上的享受!

在《談美》這書中,通俗易懂,使我對美學有了第一次有了清晰的認識。最美麗的人生一定有美的人生態度,所以,我想每個人都應讀一讀《談美》深入淺出,引人入勝的語言,會讓你喜歡上《談美》,讀完後,一身輕爽,淨化了心靈,提升了精神世界。相信它會對你有所啟示的。

《談美書簡》讀後感(二)

第一遍讀《談美書簡》只用了三天,因為朱先生深入淺出、妙例迭出的敘述完全把我帶進了那個奇妙的美學世界,儘管這是看似枯燥的一本理論論著,但我去讀得津津有味。由於初讀時過於心急,錯過了不少珍寶,於是我第二次再讀時便採取了邊閱讀邊做讀書筆記的方式,筆記既包括原文的精華摘錄,也有自己當時的閱讀感悟。結果因為自己一向嚮往的「完美主義」,為了使筆記在日後更具參考價值,則第二遍的閱讀邊擴展為第三遍、第四遍、甚至後來很多內容都讀了不下七、八遍。

作者在30年代至40年代期間認為,在美感經驗中,心所以呈現於心者只是直覺,物所以接物者只是形象。因此美感的態度與科學的和實用的態度不同,它不涉及概念、實用等,只是聚精會神地對於一個物孤立絕緣的意象的觀賞。1950年以後提出主客觀統一說,認為美必須以客觀事物作為物的形象,然後提美。60年代,他強調馬克思主義的實踐觀點,把主觀視為實踐的主體「人」,認為客觀世界和主觀能動性統一於實踐。

什麼是美?這個問題直到我讀完了朱光潛老先生寫的《談美書簡》才找到了答案——和諧就是美。

在我們的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對美的發現。只要去細細觀察生活中的每一個角落,去仔細品味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都會發現生活中無處沒有美。就拿羅丹的維納斯塑像來說吧!它雖然缺少了兩隻手,但裝上後反而讓人感到有些畫蛇添足。相反,正是因為那兩隻手的自然掉落,才給人一種和諧、自然的美感。

對我們而言。外表美不美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心靈美。不是有這麼一句話嗎:「外表美只能取悅於一時,心靈美方能經久不衰。」我最近就聽到了這麼一個例子。,一位名叫黎永昌的局長在洪水泛濫之時,跳入急流中,為了救一名與自己毫無關係的小女孩,而犧牲。從這裡,就體現出了一個人的人情美和心靈美的統一。這是一個人無法去刻意模仿的。這是一種內心美的流露,就像黎局長一樣。

生活中充滿美,不是嗎?

《談美書簡》讀後感(三)

很難想像,這本《談美書簡》竟然是出自一位八十二歲高齡的老人之筆。晚年匯聚了一生的心血寫成了這本經典之作,也是理所當然的事情了。作者朱光潛(1897—1986),中國現代著名美學家、文藝理論家主要著作有《悲劇心理學》、《文藝心理學》、《詩論》、《談美》等。作者晚年時回顧了自己的美學生涯和自己獨特的思想,也是給所有來信沒有得到回覆的朋友的一次集體回復。

對美,或許大家都不陌生,但是深入研究,卻是望塵莫及的。通常我們對於美、美感、美的規律、美的範疇等等這些問題感到很深奧,也研究甚少,關於這些問題,朱光潛老先生在此書中都一併回復了,而且回復的很詳盡,對於思想,文學,方法,理論等等都有了詳細的陳述。對於美,我們看到的都是片面的,也可以說成的表面的,而看完這本書,對於美則有了全新的看法,這也是讀此書的收穫吧。我覺得這本書不但對中學生有益,對於我們這些成年人來說也很有收穫。

這本《談美書簡》主要是一本就一些讀者提出的問題用回信的方式統一進行回答的小書,因此可以說比較淺顯易懂,雖然不是系統完整的美學著作,卻也從一些很重要很關鍵的角度對美學的入門者的問題進行了解答,而且在很多方面都很有啟發的作用。()

比如在《典型環境中的典型人物》一文中,作者比較具體、完整地講解了在文學與戲劇作品人物與環境的關係。他首先回顧了這一理論產生與發展的歷史,進而指出,典型人物是能夠體現社會歷史發展的某些規律並且具有鮮明個性特點的人物形象,而典型環境則是典型人物所處的能夠反映社會歷史發展現狀和趨勢的具體情景和背景。

典型人物應生活在典型環境中,而不能與環境相脫節。在這裡,共性是通過個性來表現的,是在特殊中顯示一般。文學之所以能在偶然性中見出必然性,是與再現「典型環境中的典型人物」這一理論分不開的。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