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游傳讀後感(一)
我非常喜歡讀傳記文學作品。最近我抽空讀了兩本,一本是美國著名作家、記者埃德加·斯諾的《毛澤東自傳》,另一本是中國著名學術大師朱東潤的《陸游傳》。我深刻地感覺到兩點,即傳記文學的生命和魅力在於堅實的史料和藝術技巧的有機結合;歷史中的偉人確實有他獨特的人格魅力,「雖不能至,心嚮往之」。我在讀《陸游傳》的時候,這種感覺尤其強烈。
朱東潤先生的《陸游傳》一書是公認的宋朝名人傳記的顛峰巨製,是他花費整整二十年心血的結晶。整部書以唯物主義的態度,歷史地再現陸游的生平,科學地評價他的行為,客觀地確立他的成就;整部書以陸游的詩篇貫穿,始終圍繞他愛國事業的沉浮和人生命運的坎坷來寫,不僅做到了史料翔實,考證嚴密,而且文筆流暢,能夠正確、全面而縱深地把握住陸游一生的思想脈絡,讓我深深佩服。當然,陸游那種堅定的志向和強烈的愛國之心更深深地打動著我的心,讓我久久不能平靜。
有道是,一個人少有大志並不難,難在終身堅持不懈而且無悔。陸游自小受過良好的親職教育,加上名人的指點和個人的努力,達到能文能武的境地。他不願意做詩人,卻成為了詩人。他曾為了心愛的人沉痛不已,但他能夠忍悲明志,毅然提出「學者當以經論天下自期」、「個人之上還有國家,戀愛之上還有事業」。他本想在政治上一心報效國家,執著進取,誓死恢復中原,卻遭到統治者的冷遇。他雖然有怨恨,但是他無悔,即便在晚年看到朝廷苟安,山河破碎,主戰的忠臣良將被害被逐而自己能倖免,自嘆一腔「壯志空飛騰」,他還是將滿腔的英雄氣概和凌雲壯志寄託於詩文中,滿腔期待自己能有機會奔赴沙場去殺敵,直到彌留之際,還寫下驚天地、泣鬼神的絕唱:「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難怪清末著名思想家梁啓超高度讚譽他:「中國詩家無不言從軍苦者,惟放翁則慕為國殤,至老不衰。」還寫詩讚揚說:「詩界千年靡靡風,兵魂銷盡國魂空。集中什九從軍樂,亙古男兒一放翁。」 「辜負胸中十萬兵,百無聊賴以詩鳴。誰憐愛國千行淚,說到胡塵意不平。」
陸游的確是一位世間非常罕見的豪氣、雅致、多情奇男子。在朱東潤先生的這本書中有如此評價:「我們看到陸游的愛是如何的忠貞不渝,始終如一。對於戀人的愛是如此,對於民族國家的愛也是如此。惟有忠貞不渝,始終如一的愛,才是真正的愛。也惟有這樣的愛,才能想起死去五十餘年的唐琬,便看到美人的倩影;也才能對危在旦暮的國家,發生無窮的戀慕。」
這讓我想到現在從事的教育工作。如果我們每個教師都能夠自覺地把它看作是自己的一項神聖而偉大的事業,那麼我們就會像陸游一樣,以崇高的使命感和責任感,以滿腔真誠的愛和無私的奉獻積極投入,以執著進取的信念和無怨無悔的姿態主動追求,即使有再多的苦和累都能夠面對,即使有再多的挑戰也能夠迎接,如此才可能培養出一批符合時代潮流發展的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人才。
總而言之,朱東潤先生的《陸游傳》一書具有很高的歷史價值和文學價值,對我們的教育工作也很有啟發,所以很值得大家去讀一讀。
陸游傳讀後感(二)
說到陸游,首先想到的就是他的詩,他的詞,從小在學校學習時就已學了無數的篇目。但是讀過《陸游傳》之後才真正懂得了這位偉大詩人的真性情,真正體會到他的有情。
陸游的情,是與唐婉淒涼卻堅定的戀情。
他們的愛情,幾乎是人人有所聽聞的。那樣的情,即使分離十許年,即使各自都已覓得新伴侶,仍堅定不渝的愛情在那樣一個年代是少見卻令人敬佩的。在思想那樣保守的古代,我想大多數男子對女子的想法就是生兒育女,大部分精力仍是在事業上的。而且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真正的愛情是少有的。可是陸游卻打破了這一觀念,他的行動,他對唐婉的情,都在沈園的那首《釵頭鳳》中體現。那種苦苦相戀卻不能相守的無奈,卻仍執著於此的堅守,都在詞句中一一體現。如此多情的好男兒,怎不讓人落淚!
陸游的情,是有志之士的愛國熱情。()
我們都知道,陸游詩一位有名的愛國好兒郎,雖然他在沙場上沒有傑出的表現,可是他的詩,那些字字鏗鏘的詩句,無一不體現著他赤熱的報國情懷。或許是從小受到父親的影響,陸游的愛國從小就開始形成,到後來越來越大,這種情懷也就越來越深,不論是對朝廷的上書還是在自己的詩作中,陸游對現實的不滿,對國家統一的渴望都直白地、毫不隱瞞地表達出來。我覺得這種舉動就十分讓人敬佩,那樣混亂的,亂臣賊子尤其多的朝廷,說重一句話就會有殺頭的罪,可是陸游卻仍直言不諱,那樣赤誠明白的愛國之士,怎能不讓人另眼相看?我還記得《陸游傳》在寫陸游臨死前提到他咽氣前最後一刻寫下了《示兒》。「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臨終一刻,他仍是惦念江山社稷,依舊那麼渴望淪陷區的收復和國家的統一。如此愛國的好兒郎,怎不讓人佩服!
不管是多情的陸游還是愛國的陸游,都是哪位有情有義的陸游。如此偉大的詩人,怎不讓人印象深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