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常須寫景。寫景難,難就難在一方面要寫得逼真如畫,達到「寫景需曲肖此景」(清·施補華《峴傭說詩》)的境地;另一方面,又不能寫得太實在,太實在了則成呆板,神韻全無。應力求情景交融,意境深遠,給人以更多的啟迪。
《西湖漫筆》系當代作家宗璞寫於1961年的名篇。古來寫西湖的名家聖手何止千萬!此文又有什麼特點呢?細細讀來,使人感覺到文章主要描述了兩個字——「綠」和「變」。顯然寫「綠」是為了襯托寫「變」,寫「變」才是表達中心;沒有「綠」的描寫,「變」就成了空中樓閣,而沒有「變」的點化,則「綠」也就成了過眼浮雲。所以,如果說寫「綠」是繪景的話,那寫「變」才是所要寓喻的深意,作者高明就高明在對綠的描寫不只是寫它的色相,而是展現它的神韻,寫出它是生命的顏色,是茁壯的生命力。
「雨中去訪靈隱,一下車,只覺得綠意撲眼而來。道旁古木參天,蒼翠欲滴,似乎飄著的雨絲兒也都是綠的。飛來峰上層層疊疊的樹木,有的綠得發黑,深極了,濃極了;有的綠得發藍,淺極了,亮極了。」
漫步蘇堤,兩邊都是湖水,遠水如煙,近水著了微雨,泛起一層銀灰的顏色。走著走著,忽見路旁的樹……身上布滿了綠茸茸的青苔,那樣鮮嫩,那樣可愛,使得綠蔭蔭的蘇堤更加綠了幾分。
在花港觀魚,看到了又一種綠。那是滿池的新荷,圓圓的綠葉,或亭亭立於水上,或宛轉靠在水面,只覺得一種蓬勃的生機跳躍滿地。……葉面上的水珠兒滴溜溜滾著,簡直好像滿池荷葉都要裙袂飛揚。翩然起舞了。」……
無疑,所述都是寫景,但不論是詳寫還是略寫,文章都表現出把深意寓於勝景之中的特點,前者只是著意描寫了這幾處的樹、苔、荷葉,後者也僅僅是簡略的從自己的感受上寫了所見綠意的不同,而這一切又都是為了最終推出:「變得快,變得好,變得神奇」的讚嘆!
古人曰:「煙雲泉石,花鳥苔林,金鋪錦帳,寓意則靈。」今以《西湖漫筆》觀之,確實如此。
今天,我看了余秋雨的「西湖夢」。()
西湖有悠久的歷史,早在唐宋時代就有很多大文豪、大詩人,比如白居易、蘇東坡等人都遊覽過西湖,現在越來越多的人喜歡西湖。西湖最有名的景點是「白堤」和「蘇堤」,他們分別是白居易和蘇東坡修的,不是為了好看,而是為了幫百姓除害。在西湖也有一些歷史故事,蘇小小和白娘娘,都不是正常人,但她們都希望變成正常人,過正常人的生活。
我覺得,過平凡的生活,才是最有意義的生活,比如,可以自由自在玩耍,可以快快樂樂的學習……